赵欣 作品数:42 被引量:301 H指数:9 供职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残余瘤灶MRI表现与病理反应性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后残余瘤灶MRI表现与病理反应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0例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行NAC,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结束后术前1~2周内进行乳腺动态增强MRI检查。根据NAC后手术病理结果,分为组织学显著反应(MHR)组和组织学非显著反应(NMHR)组。记录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化疗前后MRI资料,探讨其与病理反应性的关系。结果NAC后经手术病理证实,MHR组24例,NMHR组46例。MHR与NMHR组间,年龄、T分期、N分期、HER2、Ki-67状态和MRI上肿瘤强化方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状态、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分子亚型和肿瘤退缩模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子亚型间肿瘤的强化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的退缩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前MHR组与NMHR组间最大径LD1、ADC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AC后两组间最大径LD2、ADC2、ΔLD%、ΔAD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D2、ADC2、ΔLD%、ΔADC%对MH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1、0.772、0.875、0.657。结论乳腺癌患者NAC后瘤灶在MRI上的形态学表现和功能学改变对病理反应性具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潘璇璇 康巍 王中海 郑仲涛 刘宇 赵欣 苏丹柯关键词:乳腺癌 磁共振成像 新辅助化疗 增强CT定量分析在肝细胞肝癌和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探讨增强CT定量分析对肝细胞肝癌(HCC)和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15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HCC 83例、FNH 32例)64排CT增强扫描图像,测量并计算病灶平扫CT值,动、静脉期CT值,动、静脉期强化CT值差值,病灶动、静脉期与同期肝实质CT值比值,对两组病灶间上述测量指标进行两样本t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并将FNH与高、中、低分化HCC组间CT值及比值进行两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 HCC及高、中、低分化HCC平扫CT值,动、静脉期CT值,动、静脉期强化CT值差值,动、静脉期与同期肝实质强化CT值比值均低于FNH,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CT值鉴别HCC和FNH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65)最大,且当CT值阈值为113.3 HU时,鉴别HCC和FNH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分别为93.2%和94.6%。结论增强CT定量分析对HCC和FNH的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 朱旭娜 苏丹柯 刘丽东 谢东 左阳 赵欣 刘宇 赵阳 罗宁斌关键词:肝细胞肝癌 局灶性结节增生 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测量区域选择对乳腺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区域(即病灶中央区与边缘区)测量MR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患者322例(良性142例,恶性180例),共358个病灶,术前或活检前行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测量所有病灶中央区及边缘区TIC类型,统计分析良、恶性病灶中央区与边缘区TIC类型分布有无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分析比较病灶中央区及边缘区TIC类型在不同诊断界值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良、恶性病灶中央区与边缘区TIC类型分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病灶边缘区测量TIC类型且以诊断界值≥3级(即Ⅲ型曲线诊断为恶性)作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且与选取病灶中央区测量TIC类型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曲线下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5),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35%、93.08%。结论选择病灶不同区域测量MRI TIC类型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存在差异,选取病灶边缘区测量TIC类型且以Ⅲ型曲线作为恶性病变的诊断标准,可以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能力。 赵欣 苏丹柯 阳君 金观桥 刘丽东 罗宁斌 康巍 赵阳关键词:乳腺 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感兴趣区 基于锥光束乳腺CT图像的放射组学模型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性的预测价值 2025年 目的探讨基于锥光束乳腺CT(cone-bean breast CT,CBBCT)图像的放射组学模型对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al complete response,pC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5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新辅助治疗的106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CBBCT图像。将患者按8∶2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测试组。共提取2264个放射组学特征,采用特征筛选器与机器学习分类器交叉组合的方案建立放射组学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模型的性能,利用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比较训练组和测试组不同阈值概率下的净收益。结果L2范数正则化-决策树模型在训练组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941(95%CI:0.897~0.984),准确率为86.9%,特异度为94.2%,敏感度为75.0%;在测试组的AUC为0.732(95%CI:0.518~0.947),准确率为72.7%,特异度为85.7%,敏感度为50.0%。无论在训练组还是测试组均有最大净收益。结论基于CBBCT图像的L2范数正则化-决策树预测模型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治疗pCR上有较好的性能表现,可为乳腺癌个体化治疗和及时调整化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阳君 康巍 康巍 赵欣关键词:乳腺癌 新辅助治疗 人工智能技术在乳腺癌磁共振影像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023年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作为乳腺癌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在其肿瘤诊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发展迅速,在AI技术协助下MRI对乳腺癌的诊断效能进一步提高,在病灶检出、分割、诊断、病理及分子分型、病情预测、疗效评估等临床需求方面均有显著进展,本文就AI在乳腺癌MRI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黄向阳 赵欣 金观桥关键词:乳腺癌 人工智能 磁共振 经锥光束乳腺CT引导下穿刺不同体模模拟乳腺肿物活检的可行性 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体模模拟经锥光束乳腺CT(CBBCT)引导下乳腺肿物穿刺活检的可行性。方法在CBBCT引导下分别对不同体模(硅胶乳腺、煮熟土豆、圆形茄子和芒果)深浅部位的靶目标(腊肠块模拟肿瘤)进行穿刺活检,统计其准确率及成本。结果同一体模深部与浅部穿刺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硅胶乳腺穿刺准确率为92.50%(37/40),土豆为81.25%(78/96),茄子为72.92%(70/96),芒果为61.54%(32/52)。结论CBBCT引导下体模穿刺活检的准确率较高,以煮熟土豆性价比最高。 康巍 赵欣 刘宇 郑仲涛 蒙丽宇 钟武宁 苏丹柯关键词: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体模 乳腺局灶异常平扫锥形束乳腺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乳腺局灶异常的平扫锥形束乳腺CT(CBB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建立含纯水、纯脂、肌肉及钙化模块的牛乳腺体外模型,比较其平扫CBBCT、平扫传统螺旋CT及乳腺X线摄影(MG)表现。收集65例乳腺局灶异常患者,观察囊性病灶的囊变区、实性灶、含脂灶及钙化灶平扫CBBCT表现;分析平扫CBBCT的诊断价值。结果平扫CBBCT示牛乳腺、纯水、纯脂、肌肉及钙化模块的CT值分别为107.1、114.5、-48.8、149.8及459.8 HU;螺旋CT平扫纵隔窗示牛乳腺、纯水、纯脂及肌肉的CT值分别为37.2、9.4、-114.9及46.4 HU,而钙化显示不清;MG示纯水、纯脂、肌肉及钙化相对于周围牛乳腺分别呈等密度、明显低密度、稍高密度及明显高密度。65例患者中,平扫CBBCT示乳腺囊性灶的囊变区均呈等密度,实性灶呈等或稍高密度,含脂灶均呈低密度,钙化灶均呈高密度;乳腺囊性灶的囊变区、实性灶、含脂灶及钙化灶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除囊性灶的囊变区与实性灶外,其余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乳腺含脂灶及钙化灶与周围腺体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局灶异常的平扫CBBCT表现与MG较为接近,而与传统螺旋CT差异较大;平扫CBBCT所示CT值有助于判断其内成分。 赵欣 康巍 苏丹柯 金观桥 刘丽东 郑仲涛 刘宇锥光束乳腺CT引导下乳腺体模核芯针穿刺活检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对比两种穿刺方法在不同乳腺体模中行锥光束乳腺CT(CBBCT)引导下核芯针穿刺活检的效果。方法取硅胶乳房、圆形茄子及煮熟土豆作为乳腺体模,在CBBCT引导下分别采用单路径多方向穿刺法(SCMDB)及多路径多方向穿刺法(MCMDB)对随机放置在体模中的模拟肿物进行定位活检。比较两种穿刺方法在不同乳腺体模中的有效组织获取率,以及同一穿刺方法在3种体模中的有效组织获取率。结果在硅胶乳房、圆形茄子及煮熟土豆中,MCMDB的有效标本获取率(分别为90.0%、81.7%、78.3%)均高于SCMDB(分别为56.3%、47.9%、54.2%)(均P<0.05)。同一穿刺方法在3种体模中有效标本获取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3种乳腺体模中,使用CBBCT引导下MCMDB获取有效组织的准确性均高于SCMDB;不同体模在使用同一穿刺方法获取有效组织的准确性无差异,植物体模可作为硅胶乳房体模的替代品进行穿刺体模实验。 郑仲涛 康巍 赵欣 蒙丽宇 刘宇 李强 苏丹柯关键词:穿刺路径 乳腺活检 体模 3D打印医学模型在CT后处理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19年 针对目前影像技术学专业学生在临床实习中存在的不足,特别在CT后处理重建学习中由于学生普遍存在空间构象认知不足的缺点,往往无法很好的重建出符合临床要求的图像,通过3D打印的方式将一些疾病的形态学变化制作成医学模型,使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并且可以反复的观摩,提高了影像技术学实习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肯定。 黄福灵 温生廉 赵欣关键词:影像技术学 CT后处理 3D打印 乳腺叶状肿瘤MRI形态及功能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 探讨乳腺叶状肿瘤(BPTs)MRI形态和功能表现,及其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以提高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BPTs患者的临床及MRI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3例患者中,术前MRI诊断为BPTs8例,纤维腺瘤4例,脂肪肉瘤1例,准确率为61.5%(8/13)。BPTs的T1加权成像(T1WI)表现为较低信号,2例良性、4例交界性及2例恶性BPTs瘤体内有不规则小片状、裂隙状更低信号区,其余均表现为均匀信号;T2加权成像(T2WI)表现为较高信号,除2例良性BPTs信号均匀外,其余BPTs瘤体内可见线样分隔呈稍低信号,瘤体内T1WI所见不规则小片状、裂隙状更低信号区在T2WI表现为更高信号区。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均表现为等或稍高信号,良性BPTs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1.33~2.59)×10^-3mm^2/s,交界性BPTsADC值为(1.21~2.83)×10^-3mm^2/s,恶性BPTsADC值为(0.81~2.41)×10^-3mm^2/s。2例良性、1例交界性BPTs的时间-信号曲线为Ⅰ型曲线,5例良性、2例交界性、1例恶性BPTs为Ⅱ型曲线,1例交界性、1例恶性BPTs部分为Ⅱ型、部分为Ⅲ型曲线。6例良性、2例交界性BPTs为边缘光滑型,其余为局部边缘不规则型。结论 MRI检查显示BPTs肿瘤边缘大部分光滑,仅交界性及恶性BPTs部分边缘不规则,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其内见分隔,增强扫描时间-信号曲线以平台型及上升型为主,DWI序列大多未见扩散受限。 谢东 李强 康巍 唐琪 刘丽东 朱旭娜 赵欣 陈军 张卫关键词:乳腺叶状肿瘤 交界性 恶性 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