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海燕

作品数:59 被引量:655H指数:16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0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耐盐
  • 9篇幼苗
  • 9篇番茄
  • 8篇水稻
  • 8篇促生
  • 7篇重金
  • 7篇重金属
  • 7篇污染
  • 6篇胁迫
  • 6篇菌株
  • 6篇促生菌
  • 5篇沼液
  • 5篇土壤
  • 5篇番茄幼苗
  • 4篇丹参
  • 4篇盐害
  • 4篇盐胁迫
  • 4篇施肥
  • 4篇水稻幼苗
  • 4篇喷施

机构

  • 59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江苏省农业环...
  • 4篇新疆农业大学
  • 3篇浙江省海洋水...
  • 2篇绵阳师范学院
  • 2篇扬州大学
  • 2篇苏州农业职业...
  • 2篇温州大学
  • 1篇河海大学
  • 1篇淮海工学院
  • 1篇江苏省林业科...
  • 1篇南京地质矿产...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江苏沿海地区...
  • 1篇江苏省农业技...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江苏农盛废弃...

作者

  • 59篇赵海燕
  • 20篇郑青松
  • 9篇刘德辉
  • 8篇罗朝晖
  • 7篇李辉信
  • 6篇陈军
  • 6篇吴昊
  • 6篇姜海
  • 4篇刘冉
  • 4篇雷昊
  • 3篇付文凤
  • 3篇郑春芳
  • 3篇郭世伟
  • 3篇林江辉
  • 3篇朱雪竹
  • 3篇魏正贵
  • 3篇胡锋
  • 3篇白璐
  • 3篇孙志国
  • 2篇陈军

传媒

  • 7篇土壤学报
  • 6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中药杂志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植物资源与环...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2
  • 4篇2021
  • 2篇2020
  • 6篇2019
  • 4篇2018
  • 8篇2017
  • 9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沼液在稻田的精确施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被引量:23
2017年
为探究沼液在稻田中的适宜用量,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素水平的沼液(0、90、157.5、225、292.5、562.5 kg·hm^(-2))对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田面水无机氮动态变化、土壤残留无机氮以及稻田氨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籽粒产量随沼液氮素施用量的变化符合线性加平台模型,沼液在水稻种植中的最佳氮素施用量为213.9 kg·hm^(-2);施用沼液显著增加了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施用沼液3 d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迅速降低,而田面水硝态氮初始浓度无明显变化;稻田氨挥发总量随沼液氮素施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且主要集中在沼液施用后的一周内,氨挥发所引起的氮素损失占沼液氮素量的14.52%~17.64%;等氮量施用的沼液和化肥相比,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农学生产率和土壤残留无机氮均无显著差异,而单位稻谷产量的氨挥发量显著降低22.6%。由此可见,稻田合理施用沼液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杨润孙钦平赵海燕邹国元刘本生李恋卿
关键词:沼液水稻氮素利用率氨挥发
基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县级政府职能研究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话题。培养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且具有高度责任感和稳定性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各级政府尤其是城镇结合部的具有承上启下关键地位的县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本文重点研究的...
赵海燕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县级政府职能
文献传递
一种耐盐促生菌菌株Y4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盐促生菌菌株Y4,其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号为CGMCC NO.17707,保藏日期为2019年5月5日,所述耐盐促生菌菌株Y4的16S rDNA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
郑青松兰汝佳陈军赵海燕邹明之魏龙
文献传递
低成本含磷材料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06年
低成本含磷材料包括磷灰石、骨粉、无机磷肥及无机磷酸盐,其对环境重金属污染的修复值得引起生态学、环境学更广泛的重视。详细介绍了:(1)各类低成本含磷材料结构性质;(2)含磷材料在修复土壤、沉积物、水体重金属污染方面的应用;(3)含磷材料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机理及影响因素;(4)含磷材料修复环境重金属污染的效果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发展前景。
龙梅胡锋李辉信赵海燕吕文琦魏正贵
关键词:重金属化学修复
农田丁草胺和苄嘧磺隆的残留特征及消解动态被引量:6
2022年
为了解农田丁草胺和苄嘧磺隆的残留状况及降解动态。选取南京市郊两个代表性农业种植区域,分别于2019年6月和11月采集土壤和农作物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UV)分析样品中丁草胺和苄嘧磺隆残留,并通过室内模拟实验探究其在农田土壤中的消解动态。结果表明,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在农田土壤的检出率分别为54.55%和63.64%,农作物样品中则未检出。土壤中丁草胺和苄嘧磺隆最高残留含量分别为1.578和0.102 mg·kg^(-1)。苄嘧磺隆在两个采样区域农田土壤中的残留量无显著性差异,而丁草胺在两个区域的残留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这2种除草剂残留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苄嘧磺隆残留量与pH值呈显著正相关。室内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土壤中丁草胺和苄嘧磺隆的半衰期分别为7.94和13.08 d,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87和0.053 d^(-1),农田土壤中除草剂残留量与其降解特性有关。
王丹琴王雪朱雪竹赵海燕林超霸
关键词:农田丁草胺苄嘧磺隆消解动态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沼液中3种四环素类和6种磺胺类抗生素被引量:15
2017年
建立了一种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沼液中3种四环素类(TCs)和6种磺胺类(SAs)抗生素的分析方法。样品经Na2EDTA提取,固相萃取小柱富集净化,甲醇洗脱后,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检测波长270nm,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采用等度洗脱。9种待测组分实现了基线分离,线性范围为0.02~10mg·L-1。沼液实际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4.2%~102.9%。方法的检出限为2.8~21.0μg·L-1。应用此方法对南京地区分别以猪粪、牛粪、鸡粪为发酵原料的3个沼气工程的沼液样品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发酵原料的沼液环境中,不同频率地检出了四环素类和磺胺类抗生素,浓度范围为21.7~125.5μg·L-1。该方法具有准确可靠、快速简便等优点,可用于沼液中上述9种组分的同时测定。
贺南南管永祥梁永红吴田乡赵海燕罗朝晖顾祖丽吴昊
关键词:磺胺类四环素类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沼液
新型微量元素型叶面肥对春小麦旗叶衰老、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7
2019年
为了探讨喷施新型叶面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扬麦16号"为材料,研究小麦(Hordeum vulgare)抽穗扬花期或齐穗期喷施兴欣安利素液体叶面肥对小麦旗叶叶绿素(Chl)、可溶性蛋白(SP)和丙二醛(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明显提高小麦旗叶Chl和SP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降低叶片MDA含量,提高籽粒千粒重、产量以及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稳定时间,结合多菌灵的肥料喷施,上述指标变化趋势更明显,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喷施2次和1次在产量和品质指标上的差异也未达显著水平(P>0.05)。综上所述,在小麦生长后期喷施叶面肥,可明显提高旗叶的抗氧化功能,延缓衰老,维持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加大籽粒灌浆能力,从而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
张春明兰汝佳甘淳丹管永祥赵海燕蒋平安郑青松
关键词:小麦叶面肥喷施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PX1的降解芘特性及定殖效能被引量:2
2022年
为丰富多环芳烃降解菌菌种库、降低农作物的污染风险,本研究对一株可高效降解多环芳烃(PAHs)的植物内生菌进行筛选鉴定,并初步探究其降解途径以及定殖效能。结果表明:菌株PX1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该菌株对多环芳烃的降解具有广谱性,7 d几乎可彻底降解PAH无机盐培养基中的萘,在分别含有50.0 mg·L^(-1)菲、20.0 mg·L^(-1)芘、20.0 mg·L^(-1)荧蒽和10.0 mg·L^(-1)苯并[a]芘的培养体系中,对菲、芘、荧蒽、苯并[a]芘的降解率分别为72.6%、50.7%、31.9%和12.9%。选取芘作为PAHs模型研究菌株PX1的降解特性。酶活性试验表明,芘可诱导菌株PX1体内邻苯二甲酸双加氧酶、邻苯二酚-1,2-双加氧酶和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的活性。在芘降解过程中检测到4,5-环氧化芘、4,5-二羟基芘、龙胆酸/原茶儿酸、水杨酸、顺-己二烯二酸/2-羟粘糠酸半醛、顺-2′-羧基苯丙酮酸、1-羟基-2-萘甲酸、水杨醛等中间产物。浸种定殖试验表明,菌株PX1可高效定殖到空心菜和小麦体内,显著促进空心菜和小麦生长,并能够将空心菜、小麦体内及其生长基质中的芘浓度分别降低29.8%~50.7%、52.4%~67.1%和8.0%~15.3%。表明菌株PX1主要通过“水杨酸途径”和“邻苯二甲酸途径”降解芘,且可以定殖到植物体内,促进植物生长。
王雪林超霸王丹琴朱雪竹赵海燕吕百韬
关键词:植物内生细菌降解途径
氨基酸螯合微肥对小麦和后作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6
2005年
在江苏如皋高沙土麦稻轮作的大田生产条件下研究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肥料对作物产量及品质的效应。结果表明,氨基酸螯合微肥能明显增加小麦穗数和每穗粒数等生物性状。5个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高低依次为:NPK+氨基酸螯合微肥(NPK+AM)、NPK+无机微肥+氨基酸粉(NPK+IM+A)、NPK+氨基酸粉(NPK+A)、NPK+无机微肥(NPK+IM)、NPK。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小麦产量NPK+AM处理与NPK处理达极显著差异(P<0.01),与其他3处理达显著性差异(P<0.05)。5个施肥处理的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高低依次为:NPK+AM、NPK+A、NPK+IM+A、NPK+IM、NPK,统计结果显示,NPK+AM与NPK+IM之间的差异达显著水平,而NPK+AM与NPK之间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结果还显示,氨基酸螯合微肥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效态锰、锌的含量,对后作水稻显示稳定的后效。
刘德辉赵海燕郑秀仁邵建华高芝祥
关键词:氨基酸螯合微肥小麦水稻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降低水稻籽粒重金属含量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复合微生物肥料在降低水稻籽粒重金属含量中的应用。一种降低水稻籽粒重金属含量的方法,在插秧前,即6月上旬,按照50‑60kg/亩施“杺丰元牌”液体生态酶肥作为基肥;7月上旬,按照40‑50kg/亩施“杺丰元牌”...
郑青松吴琦赵海燕刘艳王宝祥於丙军吴新颖姜小三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