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素元
- 作品数:46 被引量:98H指数:7
-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两种HEV-IgM抗体捕获法诊断试剂盒的实验室评价与分析被引量:1
- 2006年
- 戊型肝炎病毒(HEV)IgM抗体(抗-HEV-IgM)是戊型肝炎感染的病原学指标之一,已知在急性戊型肝炎发病时,抗-HEV-IgM常在病毒感染早期出现,急性戊肝患者感染后ALT异常达高峰时,即可检出抗-HEV-IgM。因此,血清抗-HEV-IgM的检测可作为急性戊肝的早期病原学诊断方法。本实验对两种国产的“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诊断试剂盒(捕获法)”进行了临床应用的比较。
- 王昌敏刘长明赵素元谢彦玲
- 关键词:诊断试剂盒病毒IGM抗体戊型肝炎病毒急性戊型肝炎
- 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定量研究与分析
- 2003年
- 目的:定量分析静脉吸毒人群HIV感染者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对76例无症状HIV阳性的静脉吸毒者,165例HIV阴性的静脉吸毒者及61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CD3^+、CD4^+、CD8^+淋巴细胞绝对计数和CD4^+/CD8^+比值。结果:HIV感染组与静脉吸毒组及健康对照组各项指标间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性(F=105.02,F=159.13,F=220.08,P<0.01=;CD4^+细胞计数和CD4^+/CD8^+比值表现为HIV感染组<静脉吸毒组<健康对照组(q=18.4,q=24.6,q=11.1,q=51.8,q=56.7,q=13.3,P<0.01),CD3^+细胞计数呈现为HIV感染组>健康对照组>静脉吸毒组(q=19.8,q=6.5,q=10.8,P<0.01),CD8^+细胞计数表现为HIV感染组>静脉吸毒组>健康对照组(q=27.2,q=24.9,P<0.01;q=3.48,P<0.05)。结论:HIV感染和/或静脉吸毒均可不同程度的导致CD4+和CD8+细胞水平的改变,有关静脉吸毒合并HIV感染对免疫细胞水平的影响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 李娟王丽夏志刚杨忠礼赵素元钱文清杜刚
- 关键词:静脉吸毒HIV感染T淋巴细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 灰旱獭实验感染HBV的血清学反应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研究灰旱獭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HBV)后的血清学反应。方法 实验前普查 2 8只实验灰旱獭对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的血清学变化 ,选阴性健康旱獭用含HBVDNA的人血清进行皮下、肌内和腹腔多点注射 (4 96× 10 6cop ml× 3ml) ,接种后 1~ 8周 (每日 )和 2~ 12个月 (每 1~ 2个月 )观察行为变化 ,检测HBVM ,HBVDNA和ALT AST。结果 攻毒前抗 HBc+率为 7 1% (2 2 8) ,攻毒后抗 HBc+率为 31 8% ,HBsAg+率为 4 3% ,HBVDNA+率为 16 6 % ,ALT一周后开始升高 ,2~ 3个月达高峰 (高于正常 2~ 9倍 )并持续 6个月 ,AST低平曲线高峰迟发一个月。全程死亡 7只 (2 5 % ) ,攻毒后死亡 1只 (1 7)。结论 攻毒后HBV和ALT
- 赵素元黄星邹樾林廖立夫
- 关键词:旱獭属乙型肝炎病毒病毒DNAHBV血清学反应动物模型
- HBV重叠感染HIV的肝病自然病程
- 目的分析HBV重迭HIV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肝病的自然病程。方法回顾分析近二年经血清学筛查抗-HIV(Ⅰ+Ⅱ)并WB确认的HIV阳性血清334例。因AIDS住院65例(19.4%)。其中HIV+HBV联合感染17例占26%(...
- 赵素元阿里木杨晓筠庞秀慧
- 文献传递
- 新疆南部戊肝疫区间隔20年后局部再爆发的调查被引量:3
- 2004年
- 为了探讨戊肝流行 2 0年后再爆发的特点 ,对 2 0 0 1年喀什地区莎车县某乡戊型肝炎的流行和临床特点进行了调查 ,并对病后半年的部分病例用ELISA方法检测戊肝抗体水平。结果发生在 1981~ 1983年大流行时散发病的疫区 ,间隔 2 0年后再次局部爆发戊肝 ,乡总患病率 0 .6 4 % (16 7/ 2 5 979) ,分布在相邻六个自然村 ,每村平均患病人数为 2 8人。饮用水为手压井 (地下水 ) ,全年以 8~ 12月为一高峰 ,均为维族农民 ,男 98人 ,女 6 9人 ,最大年龄 5 4岁 ,最小年龄 12岁 ,中位年龄 2 8.9岁。临床表现符合急性黄疸型肝炎 ,病情轻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抽查病例中病后半年抗 HEVIgG阳性率 6 8% ,IgM阳性率 16 % ,双阳性 12 %。首发病例传染源尚不清楚 ,可排除水源和食物污染 ,流行和临床特征符合戊肝 。
- 邹林樾廖力夫赵素元
- 关键词:复发戊型肝炎抗体水平
- 戊型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
- 2005年
-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戊型淤胆肝炎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和误诊原因。结果:4例(1/3)病人均诊断黄疸待查收住外科,2例行剖腹探棵,淤胆型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为:年龄大、黄疸持续时间长(2~6月),黄疸与消化道症状不平行与 ALT 和 PT 不平行,但全部 AST>ALT、DBiL>50%,黄疸升高与胆道酶平行并伴有皮肤搔痒和灰白色大便,影像学检查(B-μS、CT、MRI)全部有胆囊病变,预后良好。讨论:在总结戊肝淤胆型的临床特点的基础上,掌握与外科梗阻性黄疸的鉴别,首要及早进行抗-HEV 的检测,明确诊断,减少误诊率,尤其老年戊肝。减轻病人不监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提高戊肝试剂诊断水平迫在眉睫。
- 热比亚赵素元
- 关键词:误诊分析戊型淤胆型肝炎梗阻性黄疸戊型肝炎经济负担消化道症状
- HBV重叠感染HIV的肝病自然病程
- 目的:分析HBV重迭HIV感染的临床特点和肝病的自然病程. 方法:回顾分析近二年经血清学筛查抗-HIV(Ⅰ+Ⅱ)并WB确认的HIV阳性血清334例.因AIDS住院65例(19.4%).其中HIV+HBV联合感染17例占2...
- 赵素元阿里木杨晓筠庞秀慧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肝病治疗
- 文献传递
- 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采用北京 WL XGX- 888型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系统设备对 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浆置换治疗共 17次 ,每次置换同型血浆 2 0 0~ 30 0 ml,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电解质及凝血功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人工肝治疗后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 10 0 %。生化指标、总胆红素 (TBil)、转氨酶 (AL T、AST)。碱性磷酸酶 (AL P)、总胆汁酸 (TBA)及凝血酶原时间 (PT)改善显著 ,其下降幅度分别为 2 78.6 1±15 9.0 8μmol/ L,10 5 .1± 112 .2 4 μ/ L,71.73± 6 0 .2 5 u/ L,78± 4 7.6 7μmol/ L,5 1.82± 5 9.81μmol/L和 8.12± 2 5秒 (P<0 .0 0 1,0 .0 5 ,0 .0 5 ,0 .0 0 1,0 .0 5及 0。0 0 1)。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上升显著 ,其上升幅度为 15 .4± 10 .1% (P<0 .0 0 1) ,但术后 72小时总胆红素反弹 ,甚至超过术前水平 ,总成活率为 33% (2 / 6 )。治疗前后蛋白、胆固醇、电解质及血细胞无显著性变化 (P>0 .0 5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 35 .3% ,其中荨麻疹、低血压最常见。讨论 :血浆置换为重症肝病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早期可提高疗效 ,关键在肝细胞坏死程度。
- 杨晓筠仲英娜赵素元庞秀慧牛海燕
-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乙型肝炎人工肝血浆置换凝血功能
- 单纯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人工肝血浆置换疗法对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采用北京WLXGX-888型血液净化-人工肝支持系统设备对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共17次,每次置换同型血浆200~300ml,分别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
- 杨晓筠仲英娜赵素元庞秀慧牛海燕
- 关键词:人工肝血浆置换重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
- 文献传递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HIV感染人群合并TTV感染情况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黄星赵素元马明睿周梅
- 关键词:TTV感染HIV感染输血传播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