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全胜
- 作品数:14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体外循环围术期过敏反应认识与对策
- 2011年
-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围术期过敏反应认知与处理对策。方法总结2000年—2009年体外循环围术期过敏病例296例,其中男性126例,女性170例;过敏病例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搭桥,瓣膜置换等。鱼精蛋白279例,抗生素9例,琥珀酰明胶4例,未查出原因4例。结果 1例重度中毒反应者死亡;其余病例均抢救成功,成功率99.6%。结论及时正确认知体外循环围术期过敏反应,把握救治时机,果断进行抢救处理等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关键。
- 李军赵文增司晓敏樊瑞芬邱全胜史昌平付国伟柳学梅
- 关键词:体外循环围术期过敏反应抢救
- 紧急体外循环建立的最佳策略
- 2010年
- 目的 探讨有效的紧急体外循环建立方案.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9年5月共行紧急体外循环(ECPB)156例.结果 156例中成功抢救145例,死亡11例.结论 用科学统筹方法进行快速、有效的紧急体外循环是提高危急患者成活率的关键.
- 李军赵文增史昌平邱全胜司晓敏樊瑞芬柳学梅
- 关键词:科学统筹
- 犬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实验研究与临床肝移植1例报告被引量:2
- 1999年
- 探讨犬原位肝移植技术和临床肝移植术中及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以及液压式转流泵应用的可 行性。方法:在滚压式转流泵进行静脉-静脉转流的情况下,进行15例犬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实验研究,并为1例 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对术中及围手术期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和处理。结果:滚压式转 流泵转流效果良好;15只犬肝移植存活9只;临床肝移植患者存活3.5个月,死于肺部感染,肿瘤无复发。结论:大 动物的肝移植实验研究是临床肝移植的必要技术准备;在肝移植中用液压式转流泵进行静脉-静脉转流安全可行; 肝移植可用于肝癌的治疗。
- 张水军邱全胜许翠英吕先萍张继先刘保平叶学祥许培钦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肝移植
- 体外循环在非循环系统中的临床应用
- 2010年
- 目的 临床评价体外循环技术(CPB)在非循环系统中的应用.方法 1999年4月至2009年8月,我院共为86例疑难重症患者提供抢救和治疗,其中肺移植1例,幼儿肾移植2例,肾癌伴下腔静脉癌栓6例,子宫肌瘤侵入下腔静脉瘤栓取出1例,肝移植5例,介入治疗意外5例,布加氏综合征66例.结果 86例中成功救治77例,死亡9例.结论 体外循环是临床救治疑难复杂病例的一种特殊手段.
- 李军赵文增邱全胜史昌平司晓敏樊瑞芬柳学梅
- 关键词:体外循环技术肾移植
- 体外循环中肝素代谢异常的认知及处理
- 2011年
-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中肝素代谢异常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9年11月共收集肝素代谢异常病例77例,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17例,瓣膜置换术26例,心脏粘液瘤摘除术32例,先心病2例。所有病例肝素用量体内3mg/kg,预充液内2mg/L;手术全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监测;ACT≥480秒为标准。结果 77例患者均处理成功,无近期肝素代谢异常相关并发症,1例因其他原因ICU期间死亡,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安全有效的肝素抗凝是体外循环进行的保证;肝素代谢异常与抗凝血酶Ⅲ(ATⅢ)缺乏,凝血酶原活动度降低,血小板计数增高有关。及时判断肝素代谢异常,正确的处理措施是较好临床效果的保证。
- 李军赵文增邱全胜樊瑞芬司晓敏史昌平付国伟乔晨晖徐敬
- 关键词:体外循环肝素代谢异常血小板
- 体外循环围手术期不输血179例分析被引量:4
- 2001年
- 邱全胜史昌平孙荣燕李军毕慧萍
- 关键词:体外循环围手术期输血自体输血血液稀释
- 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12例观察被引量:1
- 2010年
- 李军赵文增乔晨晖徐敬司晓敏樊瑞芬邱全胜史昌平付国伟
- 关键词: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体外循环
- 侧卧体位固定方法的改进
- 1999年
- 邱全胜刘霞段素军
-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体位固定器
- 食管癌狭窄支架置入后放射治疗的对照研究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食管癌支架置入后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食管癌分为 :支架置入后照射治疗组和单纯照射治疗组 ,每组 48例 ,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证实为鳞癌 ,研究组行食管支架置入后照射治疗 ,对照组不行支架置入直接进行照射治疗。放射治疗分为二段 ,第一段治疗 :直线前后垂直照射 ,剂量为 40 0 0Gy ;第二段治疗 :根据病灶不同定位旋转角度照射 ,剂量为 3 0 0 0Gy。 结果 研究组 48例 ,临床吞咽症状改善好转或恢复正常 ,通畅率 10 0 % ,局部肿瘤有效控制、患者体质增强体重增加率占 10 0 % ,无照射治疗严重并发症 ,追踪随访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98.9% ( 4 2 /4 8)、66.7% ( 3 2 /4 8)、41.7% ( 2 0 /4 8) ,对照组吞咽改善好转率 12 .5 % ,体质体重增加为 0 ,追踪随访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85 .4% ( 4 1/4 8)、3 7.5 % ( 18/4 8)、16.7% ( 8/4 8)。经统计学处理P <0 .0 1表明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食管癌支架置入后放射性治疗是一种改善临床症状的有效方法 ,对控制局部肿瘤发展效率高 ,并发症和副反应少 ,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
- 李高文郭成月陈志仁邱全胜
- 关键词:食管癌支架置入放疗临床疗效
- 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矫治术体外循环30例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总结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矫治术的体外循环(CPB)特点、改良及管理.方法 选择2002年8月至2008年11月在全麻浅中低温CPB下行TAPVC矫治术的患者共30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膜式氧合器,高晶胶比预充,改良超滤和零平衡超滤,心肌保护应用晶体高钾停跳液,肺循环减压管从肺动脉插入.结果 CPB时间102~176 min,平均(154.3±6.8)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59~120 min,平均(93.5±2.4)min,27例畸形矫正满意,痊愈出院;2例术后持续低心排,全身重要脏器衰竭死亡;1例肾功能衰竭转科透析.结论 把肺循环减压管从肺静脉插入改为从肺动脉插入并保持良好的引流可大量减少术野回血,更有利于手术操作,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合适的晶胶比、超滤的应用、良好的血液稀释度及心肌保护是较好预后的保证.
- 李军赵文增邱全胜史昌平司晓敏樊瑞芬付国伟乔晨晖徐敬柳学梅
- 关键词: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肺动脉体外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