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世光

作品数:12 被引量:200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基础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太湖
  • 5篇沉积物
  • 4篇源性
  • 3篇营养盐
  • 2篇底泥
  • 2篇营养盐释放
  • 2篇溶解氧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2篇重污染
  • 2篇污染
  • 2篇湖泊
  • 2篇湖泊沉积
  • 2篇汇流
  • 2篇巢湖
  • 1篇底泥疏浚
  • 1篇地积累指数
  • 1篇嗅觉
  • 1篇营养盐分布
  • 1篇生态风险

机构

  • 12篇河海大学
  • 12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上海勘测设计...
  • 1篇宁波检验检疫...

作者

  • 12篇邵世光
  • 11篇范成新
  • 7篇申秋实
  • 6篇刘成
  • 5篇周麒麟
  • 4篇张雷
  • 2篇陈超
  • 2篇王兆德
  • 2篇余居华
  • 2篇胡海燕
  • 2篇商景阁
  • 2篇薛联青
  • 2篇钟继承
  • 1篇古小治
  • 1篇马荣华
  • 1篇张玉超
  • 1篇段洪涛
  • 1篇李佐琛

传媒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湖泊科学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湖草源性“湖泛”水域沉积物营养盐释放估算被引量:32
2014年
于太湖草源性“湖泛”暴发期,采集柱状沉积物并应用peeper被动采样装置获得“湖泛”区原位沉积物间隙水.泥水样品分析表明:“湖泛”发生水域表层(0 ~7 cm)沉积物的含水率、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区,其中有机质含量更是对照区样品的4倍左右,沉水植物残体促使表层沉积物物化性质改变的作用明显;“湖泛”发生水域表层沉积物间隙水中铵态氮(NH4+-N)、溶解性反应磷(SRP)及Fe2+含量远高于未发生区,植物残体降解对沉积物厌氧环境的营造显著.运用分子扩散模型对沉积物释放通量估算:“湖泛”发生区沉积物N4+-N、SRP和Fe2+的释放速率分别是对照区的49.8、15.3和123.1倍.研究认为,草源性“湖泛”水体氮、磷等营养物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物的释放,而“湖泛”所营造的厌氧环境是氮、磷释放急剧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
申秋实周麒麟邵世光刘成张雷范成新
关键词:太湖
太湖月亮湾湖泛发生过程模拟及水土物化性质的响应被引量:25
2011年
太湖湖泛具有在非确定区域非特定时间突发的特性,在野外很难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利用Y-型沉积物再悬浮发生模拟装置,进行了风浪作用下太湖月亮湾藻源性湖泛发生过程的室内模拟,研究了湖泛发生过程中上覆水体及沉积物基本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泛发生过程中,上覆水体经历了显著的好氧-缺氧-厌氧阶段,溶解氧(DO)水平从起始阶段的大于6 mg/L下降到湖泛发生前后的小于0.5 mg/L;水体色度呈现出显著的升高趋势,但水体变成明显的黑色并发生湖泛却具有突发性;上覆水体NH4+-N及PO43--P呈现出不断升高的趋势,并形成明显的氮磷负荷污染;受湖泛区域氧化还原环境的影响,表层沉积物Fe(Ⅲ)开始向Fe(Ⅱ)转化,形成Fe(Ⅲ)/Fe(Ⅱ)<1的还原环境,同时表层沉积物酸可挥发性硫化物(AVS)显著升高,并呈现垂向递减分布,表层最高值达到135.80μmol/g。
申秋实邵世光王兆德范成新
关键词:太湖沉积物溶解氧
典型城郊湖泊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被引量:9
2014年
城郊浅水湖泊沉积物通常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并面临重金属污染积累和生态风险增加的问题。以典型城郊浅水湖泊北麻漾近岸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各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积累指数法(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RI)评价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Cr、Ni、Cu、Zn、Cd、Pb含量均不同程度超过环境背景值,体现出一定的污染积累特征;地积累指数法评价所得风险顺序为Cu>Cd>Zn>Ni>Pb>Cr>Hg,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获得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为Cd>Hg>Cu>Pb>Ni>Cr>Zn,两种评价结果均显示出以Cd为主,多种重金属复合污染的特征。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表明入湖河口区风险等级较高,外源输入对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影响显著。
申秋实邵世光保琦蓓张雷范成新
关键词:重金属沉积物地积累指数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湖泊
藻源性湖泛发生过程的季节差异被引量:6
2015年
藻源性湖泛在春季和夏季均有发生,但湖泛发生的完整过程在野外很难被追踪到.本文利用专利装置进行了春季与夏季藻源性湖泛的室内发生模拟,研究了湖泛发生过程中水体视觉和嗅觉两方面特征指标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湖泛在春季比夏季需要更长的酝酿时间方可发生,且持续时间较短;春季湖泛发生时水体真色度与悬浮固体含量均要高于夏季,且波动更显著;夏季湖泛致臭物质的变化较春季更明显,具有迅速、持久的特点;春季与夏季藻源性湖泛过程均具有嗅觉特征先于视觉效果显现的现象,即呈现先臭后黑的特点.
邵世光薛联青刘成申秋实周麒麟余居华范成新
关键词:视觉特征
巢湖重污染汇流湾区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被引量:59
2014年
对巢湖重污染汇流湾区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分布和累积特征及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受底泥分布影响,湾区沉积物重金属主要累积于距岸边约700m 以上的低洼区,且表层沉积物(0-2cm)重金属含量大致随泥深增加而增大.基于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除 Hg(Eri=325.5)和 Cd(Eri=240.28)外,大多数重金属处于低风险状态,各金属元素污染顺序为Hg〉Cd〉Zn〉Pb〉Cu〉As〉Cr〉Ni.其中,富集倍数最高的Hg和Cd具有同源性,污染等级均为3级.垂向分析表明,受Hg和Cd的影响,0-14cm沉积物已达严重生态风险程度(RI〉525),14-34cm沉积物中Hg具有中度生态风险.建议亟须从流域角度对该汇流湾区重金属特别是Hg和Cd进行控制.
刘成邵世光范成新周麒麟商景阁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巢湖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扰动对湖泊沉积物性质及磷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8
2011年
为探讨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扰动对湖泊沉积物性质及磷在沉积物-水界面迁移转化过程,以太湖西岸富营养化湖区大浦口为对象,开展室内培养实验,利用Rhizon间隙水采集器获取实时间隙水,测定溶解活性磷(soluble reactive phosphorus,SRP)在沉积物-水界面通量、分析沉积物基本性质.结果表明,河蚬扰动破坏了沉积物表层原有结构、混合了沉积物原有分层,增加氧气在沉积物中的渗透深度、沉积物含水率与总微生物活性.上覆水伴随河蚬活动下渗,氧化了表层间隙水中Fe2+,减小了间隙水中Fe2+浓度.氧化生成的水合铁氧化物吸附间隙水中SRP,减小表层沉积物中间隙水SRP浓度.水合铁氧化物吸附的磷沉积到沉积物中,增大了沉积物铁结合态磷含量.河蚬同时促进了沉积物中SRP向上覆水的释放,且释放通量随河蚬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河蚬自身代谢可能对促进SRP向上覆水释放具有主导作用.
张雷古小治邵世光胡海燕钟继承范成新
关键词:生物扰动磷形态太湖
底泥覆盖对浅水湖泊藻源性湖泛的控制模拟被引量:3
2015年
湖泛的发生与湖泊底部氧化还原条件和致黑致臭物充足供给直接相关.利用黄土和细沙对太湖湖泛易发区(月亮湾)底泥进行覆盖,模拟在湖泛可形成条件下,底泥-水体系及其界面主要物化性质与感官变化过程.结果表明:0.5 cm黄土和1.0 cm细沙的覆盖,从水色和嗅味半定量角度达到了对湖泛黑臭的控制,与对照组相比,覆盖组底泥间隙水中主要致黑物Fe2+浓度仅为对照组的1/3,主要致臭物甲硫醇和二甲基三硫醚等浓度则不到50%.进一步分析底部水体和底泥性质发现:经覆盖处理底部水体的溶解氧浓度提高近1倍,氧化还原电位基本处于250 m V以上水平,覆盖层1 cm左右表层氧化还原电位和p H均远高于对照底泥.以黄土为主的底泥覆盖,主要因阻隔了下层底泥中物质迁移供给和对厌氧微生物参与的控制,以及黄土本身性质对湖底物化环境的影响等,在藻体大量聚集和死亡的水柱环境中,较好地阻止了致黑致臭物的形成,从而较有效控制湖泛的发生.
商景阁何伟邵世光范成新
关键词:FE^2+
藻类打捞对太湖聚藻区湖泛发生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藻类打捞是多年来控制太湖沿岸藻源性湖泛的主要措施,为科学地指导藻类的打捞、防止湖泛的发生,采用能够模拟太湖风浪与沉积物再悬浮的大型装置,模拟湖泛易发的藻类聚集量下不同打捞频率(1次/d^1次/6 d)对湖泛发生时水体主要视觉指标和敏感指标〔ρ(DO)、Eh、ρ(Fe2+)、ρ(TFe)、ρ(∑S2-)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次/d和1次/2 d的高打捞频率能够有效预防湖泛的发生,当第4天对照组发生湖泛时,1次/d和1次/2 d打捞频率下ρ(DO)为0.60和0.06,Eh为48和37,ρ(Fe2+)是对照组的79.3%和90.7%,ρ(TFe)是对照组的64.8%和72.3%,ρ(∑S2-)是对照组的62.03%和64.56%;1次/3 d频率虽不能控制湖泛的发生,但能有效推迟湖泛发生时间约2~3 d;而1次/4 d^1次/6 d的低打捞频率既不能预防也不能推迟湖泛的发生.研究显示,在2.5 kg/(m2·d)鲜藻聚集速率下,1次/2 d的打捞频率是在控制湖泛发生前提下的最经济打捞频率.
邵世光薛联青刘成余居华申秋实周麒麟范成新
关键词:太湖
风浪条件下太湖藻源性“湖泛”的消退及其水体恢复进程被引量:28
2012年
"湖泛"发生后的稳定持续时间是决定其致灾程度的主要指标,风浪的复氧是破坏其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本文采用室内装置模拟、视觉比较和氧化还原条件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风浪作用下藻源性"湖泛"的稳定性及水体中主要特征参数恢复过程.结果显示:静风对照下,"湖泛"水体黑色在实验过程中始终未消失,水体DO含量保持在约1.5mg/L以下;小风(~2m/s)和中风(~4m/s)下,"湖泛"大约可持续2d左右,"湖泛"消失时的DO含量约6mg/L;大风(~8m/s)下,仅需要14h就可使"湖泛"黑臭完全消失.并且发现,在"湖泛"消失后,保持原来的风速下至144h,没有再出现黑臭的回复;水体溶解性营养物(NH4+和PO43)含量的降低随风浪大小有明显的响应关系.研究结果为藻源性"湖泛"的应急治理提供了决策依据.
申秋实邵世光王兆德张雷胡海燕范成新
关键词:溶解氧太湖
太湖西北部典型疏浚/对照湖区内源性营养盐释放潜力对比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采集太湖西北部闾江口、八房港、月亮湾和竺山湾疏浚区与未疏浚对照区8个样点共32根沉积物柱状样于室内进行内源负荷模拟研究和沉积物基本性质分析发现,除闾江口疏浚区沉积物总磷和可交换态磷含量高于未疏浚区外,其余指标如烧失量、总氮、可交换态氮等均表现为未疏浚区沉积物高于疏浚区沉积物的特征,说明疏浚区沉积物营养盐的释放潜力低于未疏浚对照组.八房港、月亮湾以及竺山湾疏浚区沉积物铵态氮、正磷酸盐的潜在释放速率均比相应未疏浚对照区沉积物低,疏浚区沉积物铵态氮的潜在释放速率分别是未疏浚区的65.3%、88.8%和21.9%,正磷酸盐的潜在释放速率分别是未疏浚区的-26.6%、11.3%和50.2%.而闾江口疏浚区沉积物铵态氮和正磷酸盐的潜在释放速率却远高于未疏浚区(疏浚区分别为未疏浚区的2.6倍和6.4倍),这可能与闾江口水体呈现弱还原环境及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高有关,另外也可能与闾江口沉积物污染物的赋存深度和疏浚工程的疏浚深度有关.
陈超钟继承邵世光刘成范成新
关键词:底泥疏浚太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