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佳

作品数:20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药代
  • 8篇药代动力学
  • 7篇免疫
  • 6篇细胞
  • 6篇抗体
  • 5篇单克隆
  • 5篇单克隆抗体
  • 5篇酶联
  • 5篇酶联免疫
  • 5篇酶联免疫吸附
  • 5篇克隆
  • 4篇药代动力学研...
  • 4篇聚乙二醇
  • 3篇治疗性
  • 3篇人源
  • 3篇人源化
  • 3篇细胞集落
  • 3篇粒细胞
  • 3篇粒细胞集落刺...
  • 3篇酶联免疫吸附...

机构

  • 17篇军事医学科学...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武警总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南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总后勤...
  • 1篇上海泽润生物...

作者

  • 17篇邹佳
  • 15篇宋海峰
  • 10篇王清清
  • 9篇欧伦
  • 9篇陈方
  • 8篇董立厚
  • 6篇李娜
  • 4篇孙效
  • 3篇邓承莲
  • 2篇刘秀文
  • 2篇汤仲明
  • 2篇高新
  • 1篇向慎思
  • 1篇付洁
  • 1篇方云祥
  • 1篇杜海燕
  • 1篇孙云娟
  • 1篇王婉灵
  • 1篇高柳村
  • 1篇吉爱国

传媒

  • 4篇第十届全国药...
  • 2篇辐射研究与辐...
  • 2篇国际药学研究...
  • 1篇分析化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药学学报
  • 1篇中国药理学与...
  • 1篇中南药学
  • 1篇第九届全国药...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4
  • 1篇2013
  • 8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生物样品中的鼠神经生长因子
2008年
目的验证酶联免疫吸附(EUSA)法定量测定生物样品中的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方法利用双抗体夹心原理,建立mNGF测定方法学,考察方法学特异性、灵敏度、线性范围、精密度与准确度;并用此法研究比格犬肌注mNGF后的药物动力学。结果方法特异性良好,线性范围31.2~2000Pg·mL^-1,可靠定量下限(LLOQ)为31.2pg·mL^-1批内及批间精密度均〈16%,准确度为-9.3%~12.1%。结论ELISA法灵敏度高、通量大、重复性、准确度及精密度好。适用于生物样品中mNGF的定量检测。
王婉灵邹佳陈方王清清方云祥
关键词:鼠神经生长因子酶联免疫吸附法药物动力学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动物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方法猕猴给予不同剂量(30、100和300μg/kg)的PEG-rhG-CSF,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猕猴血浆中PEG-rhG-CSF浓度;[125I]标记示踪法结合分子排阻色潽法观察PEG-rhG-CSF在Wistar大鼠各组织中的分布情况。结果猕猴单次sc PEG-rhG-CSF后血药浓度及系统暴露随给药剂量呈非线性增加。低、中、高剂量组达峰时间(Tmax)为6.67~12.00h,全身清除率(CL)顺序减小,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与给药剂量不成正比。sc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7.5%。与临床使用剂量的rhG-CSF(10μg/kg)相比,猕猴sc中剂量PEG-rhG-CSF后Cmax、AUC分别为(1671±357)μg/L和(45 156±9407(μg.h)/L,均明显高于rhG-CSF组(P<0.05);PEG-rhG-CSF组的T1/2β为(13±3)h,较rhG-CSF组的T1/2β(1.52±0.08)h显著增加(P<0.05);而CL为(2.3±0.5)ml/(h.kg),较rhG-CSF组的CL(19.6±2.4)ml/(h.kg)显著降低(P<0.01)。大鼠sc[125I]PEG-rhG-CSF后血清、肾、肺等组织放射性较高,2 h血清原形药物浓度达峰,肺、肠道、膀胱等组织在给药后分布较慢,8 h放射性达峰值。尿液中主要为小分子[125I]降解代谢产物;未观察到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结论将rhG-CSF进行PEG化修饰可以显著降低系统清除率,延长体内半衰期,增加药物暴露,可达到长效目的。药物主要分布于血管床,并代谢为小分子从泌尿系统排泄,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李娜欧伦陈方孙效邹佳董立厚王清清宋海峰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聚乙二醇药代动力学酶联免疫吸附法
基于抗CD20单克隆抗体的2种夹心ELISA法的建立
2014年
目的:建立和比较2种灵敏、特异的夹心ELISA方法,用于准确定量检测食蟹猴血浆中重组抗CD20人源化单克隆抗体(rh—anti—CD20zumab)浓度。方法:以rh—anti—CD20zumab为基础,分别用山羊抗人IgGF(ab')2抗体和驴抗人IgG Fc抗体包被96孔酶标板,加入待测样品,均采用HRP标记的猴血清吸附的山羊抗人IgG抗体进行检测,加底物显色,读取D450nm值。结果:建立了2种定量检测rh—anti—CD20zumab的夹心ELISA方法并进行了确证,样品的前处理分别为1:20和1:10,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5000和40~12500ng/mL,定量下限均为40ng/mL,两者的板内、板间精密度分别小于16.2%和19.4%,准确度分别为-10.3%~16.6%和-14.4%~12.9%。2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稀释线性,且都未出现钩状效应。结论:方法学确证表明,本研究建立的2种ELISA法均符合新生物制品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指导原则的要求,可用于rh—anti—CD20zumab的检测,为后续rh—anti—CD20zumab在食蟹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检测方法。
邓承莲董立厚邹佳宋海峰
关键词:CD20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药代动力学
抗氧化药物在辐射损伤防治研究中的新进展被引量:4
2012年
电离辐射诱发的自由基及活性氧的产生,是辐射间接损伤的主要因素,因此抗氧化药物的抗辐射效应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从SOD、N2O衍生物、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及新型天然化合物几方面,就近年来拮抗氧化剂在辐射研究中的新进展做一概述。
邹佳宋海峰
关键词:抗氧化活性氧辐射防护
酸水解结合桥接式ELISA法测定食蟹猴血清中CNX的抗药抗体
目的 建立测定食蟹猴血清中抗药抗体(ADA)的桥接式(Bridging) ELISA法,用于食蟹猴每周一次连续皮下注射给予CNX 4周长期毒性试验ADA的测定.方法 用氨基板以共价结合方式将抗原高密度地固定于板孔表面,加...
陈方徐静芝董立厚邹佳王清清欧伦宋海峰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非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在猕猴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以及在大鼠体内的分布、代谢和排泄。方法: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猕猴血清样品中PEG-rhG-CSF及裸肽rhG-C...
欧伦王清清陈方李娜邹佳董立厚刘秀文汤仲明宋海峰
关键词:RHG-CSF聚乙二醇化药代动力学酶联免疫吸附分析
文献传递
两种重组抗CD20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定量分析方法的比较及其在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与基于Wil2-S细胞的流式细胞术(FCA)两种方法对生物基质中的重组抗CD20人源化单克隆抗体(rh-anti-CD20zumab)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两种方法进行系统比较.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精密度和准确度,但定量范围存在明显差异.ELISA法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9.5%,准确度为-18.2%~17.6%;FCA法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均小于19.0%,准确度为-18.9%~ 18.4%.二者定量范围分别为0.04~5.0 mg/L和3.1~200 mg/L,ELISA法的灵敏度显著高于FCA法.利用两种方法测定猕猴静脉滴注rh-anti-CD20zumab后的血药浓度-时间变化并进行药代动力学(PK)分析.结果表明,在给定剂量下,通过两种方法获得的PK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FCA法是一种细胞表面抗原靶向性抗体类药物PK研究及药效动力学(PD)研究的快捷、理想的方法.
邓承莲邹佳欧伦董立厚宋海峰
关键词:抗CD20单克隆抗体人源化流式细胞术药代动力学
新型抗氧化肽SS31体外辐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为探讨新型抗氧化剂SS31在体外对细胞的辐射防护作用和初步机制,用60Coγ射线照射细胞,用不同浓度的SS31对细胞进行干预,观察照射后细胞的增殖、生存状态、细胞内ROS水平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并将药物干预组和阴性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发现:7.5 Gy的γ射线照射后24–72 h,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降低;48 h内细胞凋亡和坏死比率显著增加,并伴随胞内ROS增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和细胞周期阻滞。SS31能明显改善这些反应,药物干预组与阴性对照相比有统计学差异。通过本实验,观察到了SS31具有明显的体外辐射防护作用,提示其有潜力作为一种新型的辐射防护剂。
邹佳杨伟志王清清付洁董立厚向慎思高新孙云娟宋海峰
关键词:抗氧化辐射防护
新CpG寡聚脱氧核苷酸体内抗肿瘤与增强免疫活性研究
2007年
目的:探讨新设计CpG寡聚脱氧核苷酸(ODN)在小鼠体内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建立C57BL/6小鼠腹腔、皮下荷黑素瘤肿瘤模型,腹腔注射CpGODN,观察荷瘤鼠生存时间、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2和免疫球蛋白E(IgE)含量;3H-TDR掺入法检测脾脏B细胞、T细胞增殖活性;51Cr释放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中性红法检测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CpG10,CpG11能明显延长腹腔接种肿瘤小鼠的生存时间,与阳性对照CPG1826相比P<0.01;二者平均抑瘤率(皮下荷瘤鼠)分别为(55.2±2.3)%与(40.7±1.7)%,显著高于CpG1826[抑瘤率(17.8±7.6)%](P<0.05,P<0.01)。CpG10/CpG11可促使荷瘤小鼠血清IL-12含量显著升高(P<0.01),IgE含量显著下降(P<0.01);明显刺激B细胞、T细胞增殖能力以及NK细胞的杀伤活性(P<0.01),对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显著提高(P<0.01)。CpGl0免疫增强活性较CPGl826更强(P<0.05)。结论:CpGODN能激活荷瘤鼠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抑制小鼠黑素瘤的生长,新结构寡核苷酸的CpG10呈现优于阳性对照的良好抗肿瘤免疫效应。
杜海燕宋海峰夏绍友李娜欧伦邹佳孙效吉爱国汤仲明
关键词:CPG寡聚脱氧核苷酸黑素瘤白细胞介素12免疫球蛋白E
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猕猴辐射致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作用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对猕猴辐射致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正常雄性猕猴全身一次性双侧照射60Coγ3.0 Gy,24 h后一次性sc给予PEG-rhGCSF 30,100和300μg·kg-1,及连续10 d rhGCSF 10μg·kg-1。检测50 d内的外周血象和骨髓造血细胞的情况。结果猕猴接受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及绝对中性粒细胞(ANC)迅速下降,造成粒细胞减少症。给药后1 d,PEG-rhGCSF治疗组均出现一过性ANC动员峰,且峰值与剂量呈正相关。PEG-rhGCSF可延缓ANC达谷时间且可以提高谷水平。与照射模型组的(7.2±2.5)d相比,PEG-rhGCSF 30,100和300μg·kg-1组抗生素需求天数3.2±2.9,1.4±1.9和(0.2±0.4)d明显缩短(P<0.05);与rhGCSF组粒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28±7)d相比,PEG-rhGCSF 100和300μg·kg-1组分别为(19±14)d与(7±6)d显著缩短(P<0.01)。连续注射rhGCSF 10 d与单次注射PEG-rhGCSF的药效作用相当。结论 PEG-rhGCSF对猕猴辐射致粒细胞减少症有明显治疗作用,可促进骨髓粒系增殖、分化成熟以及释放,恢复造血功能。治疗作用呈良好量效关系,与rhGCSF相比具有明显长效作用。
李娜陈方欧伦孙效邹佳董立厚王清清宋海峰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聚乙二醇粒细胞减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