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明珠
- 作品数:16 被引量:112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基于体素不相干运动的多b值MR扩散加权成像评估椎体骨髓生理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利用多b值IVIM双指数模型,初探不同生理条件下腰椎骨髓IVIM各参数值的变化规律以及双指数模型的slow ADC值与单指数模型的standard ADC值之间的差异。方法 116例(男性54例,女性62例)磁共振检查未发现腰椎骨质异常受试者,在3.0T MR扫描仪上接受L3椎体轴位IVIM DWI成像,b值取0,25,50,80,100,150,200,300,500,1000s/mm2。测量椎体骨髓IVIM各参数值。采用SPSS V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1)57例受试者slow ADC值和standard ADC值进行比较,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2)应用多变量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探讨性别、年龄对椎体骨髓IVIM各参数值的影响,并对有差异的参数值与年龄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slow ADC值与standard ADC值呈正相关(r=0.674,P<0.001),且前者较低(t=-8.34,P<0.01);2)椎体骨髓的slow A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特别是女性呈显著负相关(r=-0.623,P<0.001)。男性椎体的slow ADC值显著低于女性。以50岁为界,女性椎体骨髓的slow ADC有显著差异(P<0.001)。男性各年龄组之间slow ADC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ow ADC值与standard ADC值呈正相关,且前者较低。运用IVIM IDW序列测定椎体各参数值可以无创性的了解椎体骨髓的生理状态及变化规律,进而为研究椎体病变的病理生理变化提供依据。
- 邹明珠宋焱朱捷周诚
- 关键词:骨髓
- 正常肾脏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正常肾脏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影像表现,为合理选择b值及测量平面提供依据,并探讨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对正常值的影响。方法对48例健康志愿者行DWI扫描,b值取100、500和800s/mm2,测量双侧肾脏上极、中部、下极皮质和髓质的ADC值。结果正常肾脏皮、髓质ADC值分别为(2.40±0.18)mm2/s和(2.34±0.22)mm2/s(b=800s/mm2,中部层面)。b值为800s/mm2时,肾脏中部皮质ADC值大于两极,而髓质ADC值各部位间无差异。肾脏皮、髓质的ADC值均表现为男性大于女性,且随年龄增大而减小。结论 b值为800s/mm2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和皮髓质分界可辨的前提下更好的反映水分子的扩散特征,理想的测量层面应选择肾脏中部层面。肾脏的ADC值受年龄和性别因素的影响。
- 朱捷刘荣波卢春燕邹明珠周诚
- 关键词:肾脏扩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
- 初诊时伴发多发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的CT及MRI影像诊断
- 目的 探讨初诊时伴发多发髓外病变的多发性性骨髓瘤CT 及MRI 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 例经组织学病理证实首诊为多发性骨髓瘤髓外病变的30 个软组织肿块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初诊时伴发多发性...
- 邹明珠
- 正常腰椎MRI体素不相干运动成像中轴位及矢状位扫描对骨髓各参数一致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探讨正常腰椎在MRI体素不相干运动(IVIM)成像中采用矢状位及轴位两种扫描方式对骨髓IVIM成像各参数一致性的影响。方法 33例正常志愿者参与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在3.0T MR扫描仪上接受腰椎常规MRI、L3椎体轴位及矢状位IVIM扫描检查。测量IVIM成像各参数值,包括慢速表观扩散系数(slow ADC值)、快速表观扩散系数(fast ADC值)及快速成分所占比例(fraction of fast ADC,ffast)。比较IVIM两种扫描方式,L3椎体骨髓各参数测量值的差异,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并采用Bland-Altman分析法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L3椎体轴位及矢状位IVIM成像骨髓各参数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参数值的ICC均大于0.6。此外,轴位及矢状位L3椎体骨髓fast ADC值、slow ADC值、ffast值相比较时,97%(32/33)、100%(33/33)、91%(30/33)的测量值位于95%一致性区间范围内,表示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腰椎IVIM成像过程中,矢状位及轴位扫描骨髓各参数测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两种扫描方式获得的测量值之间具有可比性。
- 邹明珠朱捷周诚王宏
- 关键词:骨髓磁共振成像
- 基于体素不相干运动的扩散加权成像在腰椎骨髓的初步研究
- 目的 利用多b值IVIM双指数模型获得正常骨髓各参数值.比较slowADC值与单指数模型测得的standardADC值之间的差异;初探不同生理条件下腰椎骨髓IVIM各参数值的变化规律.方法 收集下腰痛或腿痛且磁共振检查未...
- 邹明珠朱捷周诚
- 关键词:骨髓扩散加权成像
- 启发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8
- 2015年
- 目的探讨启发式教学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影像学实习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2008至2010级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第3年级学生共66人为教学对象,分为实验组(n=33)和对照组(n=33)。实验组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运用设疑启发、故事启发、直观启发等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其影像学思维能力。对照组采用讲授式教学。在学期末进行试卷考核和问卷调查,并在2008级和2009级学生临床实习1年后再次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学生试卷成绩差异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试卷分析表明,实验组各年级期末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2008、2009、2010级两组比较,P值分别为0.015、0.001、0.026)。两次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在学习兴趣、临床思维能力、临床应用能力、解决疑难问题能力及语言能力的培养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医学影像学实习课教学中,合理应用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的临床应用能力;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 朱捷邹明珠陈起航周诚
-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医学影像学医学生
- 肾包虫误诊为囊性肾瘤1例被引量:1
- 2006年
- 邹明珠李惠章周诚
- 关键词:肾包虫
- 初诊为多发髓外病变的多发性骨髓瘤的CT及MRI诊断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初诊以多发髓外病变(EMD)为主要表现的多发性骨髓瘤(MM)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提高临床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选取我院15例初诊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多发髓外浆细胞瘤,后经骨髓穿刺病理学证实为MM的34个软组织肿块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初诊时以多发EMD的MM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如下:1)多发软组织肿块影,其中受累骨质旁巨大软组织肿块是最常见病变部位;2)软组织肿块密度或信号较均匀,CT呈等密度,MRI 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3)增强扫描呈中等-明显强化;4)病变较大时肿块内部或周边可见迂曲走行的血管影;5)可缺乏MM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以多发EMD初诊的MM具有一定影像学特点,CT和MRI检查能够对其诊断、治疗及随访提供更全面的信息。
- 邹明珠李惠章朱捷宋焱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磁共振成像
- 肾脏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被引量:1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肾脏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病理确诊的肾脏淋巴瘤患者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结果:多发病灶4例,单发病灶2例,腹膜后淋巴肿直接蔓延3例,肾周淋巴瘤、肾脏弥漫性浸润和肾窦累及各1例。11例病灶境界不清但密度(或信号)均匀,12例CT平扫均呈稍高密度,5例MRI平扫在T1WI上呈稍低信号,在T2WI上呈低信号。12例增强扫描病灶强化均低于正常肾实质,其中10例呈渐进性强化,2例呈皮髓质期明显强化。结论:肾脏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形式多种多样,CT和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是诊断、分期和随访的重要方法。
- 叶晓华周诚杨正汉李惠章邹明珠林徐颖
- 关键词:肾肿瘤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 针刺穴位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针刺中渚穴和阳陵泉穴与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关系被引量:17
- 2009年
- 目的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观察针刺手少阳经中渚穴(SJ3)和足少阳经阳陵泉穴(GB34)时大脑皮质兴奋区的分布特点,初步探讨经络、穴位作用的中枢机制以及针刺穴位过程中,不同针灸刺激时相对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将42例健康受试者(右利手)随机分为SJ3和GB34两组,利用fMRI技术实时动态扫描针刺SJ3和GB34时脑功能区的变化,最终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M2软件包分析其作用部位。结果针刺SJ3引起的脑内主要兴奋区依次为双侧的额叶、颞叶、小脑和枕叶,针刺GB34引起的主要兴奋区依次为双侧的枕叶、小脑、额叶和颞叶。结论针刺SJ3和GB34时均可引起双侧听觉、视觉相关大脑皮质和双侧躯体运动区大脑皮质及小脑兴奋,这可能是临床治疗相关病症的中枢作用基础。
- 邹明珠周诚陈敏杨正汉田丽芳
- 关键词:功能性磁共振针刺中渚穴阳陵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