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郁昕

作品数:14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山西省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屈光
  • 4篇儿童
  • 3篇斜视
  • 2篇调节性
  • 2篇调节性内斜视
  • 2篇眼科
  • 2篇眼科检查
  • 2篇眼位
  • 2篇照明
  • 2篇弱视
  • 2篇内斜
  • 2篇内斜视
  • 2篇屈光度
  • 2篇组件
  • 2篇先天
  • 2篇先天性
  • 2篇小儿
  • 2篇小儿眼科
  • 2篇节性
  • 2篇急性

机构

  • 8篇山西省眼科医...
  • 6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爱尔眼科医院

作者

  • 13篇郁昕
  • 10篇冯雪亮
  • 6篇常敏
  • 4篇孔淼
  • 3篇张馨心
  • 3篇李俊红
  • 3篇吴艳
  • 1篇杨继红
  • 1篇李冰
  • 1篇谢莉莎
  • 1篇贾楠
  • 1篇王晶晶

传媒

  • 4篇中华眼外伤职...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健康世界
  • 1篇国际眼科纵览
  • 1篇健康向导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5
  • 2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0.5%复方托品酰胺对近视儿童屈光度及前房深度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评价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对不同程度近视儿童屈光度及前房深度(ACD)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纳入就诊于山西省眼科医院斜视与小儿眼科门诊2021年7月至2023年6月7~13岁近视儿童172例(172只眼),其中双眼近视151例,单眼近视21例,双眼近视者取右眼数据。采用0.5%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对近视儿童滴眼3次每次间隔5 min。收集睫状肌麻痹前后的电脑验光数据及ACD。根据睫状肌麻痹后眼的屈光状态(以等效球镜度数(SE)绝对值(|SE|)表示,分为轻度近视组(0.50 D≤|SE|<3.00 D)118只眼和中高度近视组54只眼(|SE|≥3.00 D)。观察睫状肌麻痹后屈光度和ACD变化,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分析睫状肌麻痹前后SE变化值绝对值(|ΔSE|)与ACD变化值(ΔACD)及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172例近视儿童年龄(9.08±1.66)岁,男96例、女76例。睫状肌麻痹前后球镜[-2.00(1.75)、-1.75(1.75)D]、柱镜[-0.50(0.50)、-0.50(0.75)D]及SE[-2.38(1.75)、-2.06(1.87)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90、-2.13、-9.04;P<0.001、P=0.033、P<0.001),睫状肌麻痹后球镜及SE均减小,柱镜增大。睫状肌麻痹前后ACD[(3.15±0.23)、(3.22±0.21)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4;P<0.001),睫状肌麻痹后ACD增加。低度近视组和中高度近视组睫状肌麻痹前后|ΔSE|[0.25(0.37)、0.19(0.39)D]及ΔACD[0.06(0.06)、0.04(0.06)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8、-2.15;P=0.047、P=0.034)。睫状肌麻痹前后|ΔSE|与年龄呈负相关(r=-0.19,P=0.015),与ΔACD呈正相关(r=0.19,P=0.012)。结论近视儿童复方托品酰胺睫状肌麻痹后ACD增大;SE减少越多,ACD变化越大;随年龄、近视的程度增加,睫状肌麻痹前后SE及ACD差值减少。
郁昕刘媛媛刘汉冯雪亮
关键词:近视儿童屈光度前房深度
“难缠”又容易被忽视的儿童睑缘炎
2023年
壮壮今年5岁,平时机灵古怪,偶尔叫喊不要开灯、不要吹风,壮壮父母一开始并未在意,直到有一天壮壮不敢静眼了,才带壮壮来医院检查眼晴。医生检查后告诉壮壮父母:壮壮角膜出现了溃疡,以后可能会影响视力,而罪魁祸首是脸缘炎,需要积极规范治疗,稍有不慎脸缘炎就会一直纠缠着壮壮。脸缘炎到底是什么?儿童脸缘炎为什么容易被忽视?又是为何如此“难缠”?
郁昕
关键词:医院检查睑缘炎罪魁祸首儿童
基层医院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体会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基层医院行白内障品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5例(18眼)。男6例(6眼),女9例(12眼)。年龄55~75岁,平均(65.53±6.38)岁。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手术后视力、眼压的变化及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眼压:术前眼压平均为(24.1±4.4)mmHg,术后眼压平均为(12.6±2.7)mmHg(1mmHg=0.133kPa)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虹膜炎症反应和视觉紊乱。结论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解除瞳孑L阻滞、控制眼压、提高视力,临床疗效佳,并发症少且容易处理,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乔乾库范玉平冯雪亮郁昕李国斌
关键词:青光眼闭角型急性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晶状体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眼轴角膜曲率及屈光度变化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 探讨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患儿眼轴、角膜曲率及屈光度的变化.方法 对49例(84只眼)先天性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手术联合后囊切除及前部玻璃体切除手术,按年龄分为<3岁、3~5岁及>5岁3组.术前及术后1年分别测量眼轴长度、角膜曲率;手术后1周及术后1年验光.结果 3组患儿眼轴长度增长量分别为(1.88±0.93) mm,(1.37±0.78) mm及(0.54±0.82) mm,术后眼轴长度变化量随年龄增长而下降,3组间眼轴增长的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组角膜曲率变化量分别为(-0.12 ±0.08)D,(+0.09±0.05)D及(-0.06 ±0.02)D.角膜曲率术前和术后1年变化量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到1年屈光度的变化量分别是-2.06 D,-0.42 D和-0.23 D.3组屈光度数均有向近视方向转移的趋势,但随年龄增大,转移趋势变慢.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施行白内障摘出合并前部玻璃体切除Ⅰ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儿眼球的发育无明显影响.儿童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选择应该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及眼轴的变化的影响.
冯雪亮常敏李冰郁昕张馨心
关键词:眼轴角膜曲率屈光度
一种小儿眼科专用眼位检测辅助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涉及小儿眼科检查领域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小儿眼科专用眼位检测辅助器,包括圆棒和照明机构,照明机构设置于圆棒上,照明机构包括有眼位检测照明组件和充电组件与启动组件;其中,眼位检测照明组件包括有蓄电块,蓄电块的侧面固定安...
郁昕冯雪亮常敏李俊红孔淼吴艳汤兆强高小琴冯张青
弱视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14年
近年来在弱视治疗方面,眼科学、神经科学及心理物理学研究均提出神经可塑性理论,并证实可以作为大龄弱视的治疗手段,即在双眼分视模式下,通过量化弱视双眼间抑制的知觉学习,降低非弱视眼对弱视眼的抑制,实现双眼平衡,不仅提高弱视眼的视力,而且达到双眼视治疗的目的.
郁昕冯雪亮
关键词:弱视神经可塑性双眼视觉
一种小儿眼科专用眼位检测辅助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儿眼科检查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小儿眼科专用眼位检测辅助器,包括圆棒和照明机构,照明机构设置于圆棒上,照明机构包括有眼位检测照明组件和充电组件与启动组件;其中,眼位检测照明组件包括有蓄电块,蓄电块的侧面固定安...
郁昕冯雪亮常敏李俊红孔淼吴艳汤兆强高小琴冯张青
眼睑红肿当心眼眶蜂窝组织炎
2022年
儿童眼睑红肿,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一般情况下家长都以为是上火,或者看到孩子精神状态好,并未在意。殊不知,儿童眼睑红肿可能是凶险的眼眶蜂窝组织炎的前兆,应引起家长的重视。什丛是眼眶蜂窝组织炎眼眶蜂窝组织炎是发生在眼眶内蜂窝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因眼眶皮下结缔组织疏松,容易造成炎症扩散.尤其是3岁以下低龄儿童,身体免疫功能尚未健全,皮肤角质层较薄,一旦出现感染,就有可能引发眼眶蜂窝组织炎。
郁昕
关键词:急性化脓性炎症眼眶蜂窝组织炎眼睑红肿眼眶内
调节性内斜视儿童的屈光变化趋势和立体视发展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并分析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屈光状态变化趋势和立体视的发展变化。  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有完整病例的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和总结。根据初始就诊年龄分为≤3岁,3-5岁,和≥5岁组;根据初始屈光参差...
郁昕
关键词:调节性内斜视屈光变化立体视
文献传递
调节性内斜视儿童双眼屈光差值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立体视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研究调节性内斜视患者屈光差值的变化趋势和立体视的发展变化.方法 回顾性研究.对有完整病历资料的屈光调节性内斜视儿童进行回顾性研究和总结.根据初始双眼屈光差值分为低度屈光差异组(双眼SE差≤1.0 D)、中度屈光差异组(1.0 D<双眼SE差<2.5 D)和高度屈光差异组(双眼SE差≥2.5 D);根据初始视力情况分为双眼视力相等组和弱视组.对初始视力与初始屈光差值的关系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初始屈光差值随戴镜治疗时间的变化采用重复测量混合线性模型进行分析,对初始屈光差值与末次立体视进行卡方检验.结果 在平均(6.8±2.8)年后,末次随访时87例(82.1%)屈光差值为低度,14例(13.2%)为中度,5例(4.7%)为高度.①不同视力组别间屈光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87,P<0.05);②不同的屈光差异组间的末次立体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785,P<0.01);③戴镜后,随着年龄的增加3组屈光差值均有下降的趋势(F=142.913,P<0.01).结论 初始就诊时,调节性内斜视伴远视性屈光差异者,初始屈光差值越大,初始弱视眼视力越差,末次随访时获得的立体视越差.随戴镜时间增加,双眼屈光差值逐渐趋减.
郁昕冯雪亮张馨心贾楠
关键词:内斜视调节性深度知觉儿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