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文

作品数:10 被引量:27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专利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6篇小麦
  • 2篇氮肥
  • 2篇氮肥运筹
  • 2篇四川小麦
  • 2篇丘陵
  • 2篇旱地
  • 2篇旱地小麦
  • 1篇氮磷钾
  • 1篇淀粉
  • 1篇淀粉品质
  • 1篇冬小麦
  • 1篇需肥特性
  • 1篇压强
  • 1篇叶片
  • 1篇一体化
  • 1篇翼板
  • 1篇圆弧形
  • 1篇植株
  • 1篇三棱柱
  • 1篇生态条件

机构

  • 10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四川省农业科...
  • 1篇农业部沼气科...

作者

  • 10篇郑文
  • 9篇樊高琼
  • 8篇王强生
  • 6篇王思宇
  • 3篇马宏亮
  • 3篇吴舸
  • 3篇朱杰
  • 2篇李国瑞
  • 2篇荣晓椒
  • 2篇刘明
  • 2篇高仁才
  • 1篇陈溢
  • 1篇陈苇
  • 1篇马荣朝
  • 1篇陶有凤
  • 1篇雷小龙
  • 1篇黄玉波
  • 1篇汤永禄
  • 1篇吴维雄
  • 1篇苟文

传媒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年份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态条件与氮肥运筹对四川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明确小麦淀粉品质与生态条件、氮肥运筹及其互作的关系,在四川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的仁寿(丘陵麦区)、广汉(平原麦区)、西昌(山地麦区)3个生态点,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两个施氮量(120、180kg·hm-2)、3种施肥方式(底肥一道清;底肥∶苗肥=7∶3;底肥∶拔节肥=6∶4)对四川主推小麦品种川麦104淀粉RVA谱特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条件对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有极显著的主效应;120kg·hm-2施氮量下小麦淀粉崩解值显著高于对照(不施肥)和180kg·hm-2施氮处理;底肥∶拔节肥=6∶4处理显著提高了淀粉最终黏度。生态点×施氮量的互作对淀粉的高峰黏度、低谷黏度和最终黏度影响极显著,生态点×施氮量×施肥方式的互作对淀粉的最终黏度影响极显著。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基本与海拔和生育期总降水量负相关,与生育期积温正相关,但孕穗-开花期较低的日平均温度和适度的降水对形成优质淀粉有利。不同生态点比较,小麦淀粉RVA谱特征参数均以广汉点最大,仁寿次之,西昌最小。广汉点小麦的淀粉品质较好,更适合于面条加工;仁寿点在120kg·hm-2施氮量下淀粉品质较优。
王强生郑文樊高琼汤永禄黄冠男
关键词:生态条件施氮方式小麦淀粉品质
一种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种肥同沟一体化小麦免耕播种装置,包括:机架;施肥系统,施肥系统包括肥料箱和排肥管路;播种系统,播种系统包括种箱和排种管路;排肥管路包括肥料出口,肥料出口位置可调,排种管路包括播种出口,播种出口位于肥料...
樊高琼苟文马荣朝陈溢雷小龙吴维雄陶有凤黄玉波郑文荣晓椒
文献传递
一种刻度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刻度尺,包括基座(1)和滑块(2),该刻度尺的特点在于,所述基座(1)为长方体形,在所述基座(1)上设有V型槽(11),所述V型槽(11)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基座(1)的长度方向,所述基座(1)靠近所...
樊高琼胡雯媚马宏亮章明海李国瑞刘运军王思宇王强生郑文
文献传递
一种定量浇灌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量浇灌器,包括有浇灌筒,浇灌筒内设有抽进水或推出水的推杆和活塞,浇灌筒筒壁上沿轴向设有测量推出水体积的刻度,浇灌筒浇灌出水的端部设有单向出水阀门和单向进水阀门,单向进水阀门连接有储水装置。需要定量浇...
樊高琼胡雯媚章明海刘运军王思雨马宏亮王强生郑文李国瑞荣晓椒陈苇
文献传递
四川旱地小麦的需肥特性及氮磷钾配合效应研究
为明确四川丘陵旱地不同台位小麦的需肥特性和施肥效果,于2014-2016年度,在四川省仁寿县珠嘉乡踏水村(29.99°N、104.14°E)进行田间试验,以四川主推品种川麦104为试验材料,第一年设置N、P、K单因素试验...
郑文
关键词:小麦丘陵旱地
文献传递
一种石灰播撒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石灰播撒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底部设有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支架上还设有播撒机构,所述播撒机构包括滚筒,所述滚筒的外围通过传动装置与所述行走机构连接,所述滚筒的外表面均匀分布有小孔...
樊高琼王思宇刘明吴舸朱杰胡雯媚高仁才柳伟伟莫飘肖云王强生郑文
文献传递
四川小麦分蘖冗余及理想群体构成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为探究四川小麦分蘖冗余及理想群体构成,以5个典型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在分蘖始期至拔节期每2d剪一次分蘖,设置3个处理[仅保留主茎,剪除所有分蘖(B0);保留主茎和1个大分蘖(B1);保留主茎和2个大分蘖(B2);不剪分蘖(CK)],对成熟期小麦株高、穗部性状和单株产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5个品种间各性状对剪除分蘖的反应表现较一致。单株穗数以B0处理最低(1.00穗),B1、B2和CK处理单株穗数在同一水平(1.96~1.98穗);B0处理下穗粒数(49.5粒)、千粒重(53.2g)、穗长(11.3cm)、有效小穗数(17.7个)较CK显著增加,但株高(86.5cm)和单株产量(2.54g)均最低;B2处理的单株产量(4.27g)介于B1(4.39g)和CK(4.13g)之间,但与二者差异均不显著;B1处理下株高(88.1cm)适中,主茎和分蘖的穗长(11.0、10.6cm)增加,有效小穗数(17.8、16.4个)增多,最终主茎和分蘖的穗粒数(47.4、39.5粒)显著高于B2(44.2、34.7粒)和CK(43.8、36.0粒),主茎和分蘖的千粒重(50.7、52.5g)略高于B2(50.3、50.9g)和CK(49.6、51.3g),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协调,单株产量(4.39g)最高。因此认为,保留主茎1个分蘖处理消除了冗余分蘖对资源的浪费,减少了内耗,是四川小麦优质、低耗、高产的最佳茎蘖组合。
王思宇吴舸樊高琼胡雯媚郑文王强生朱杰
关键词:冬小麦
基于“三合结构”分析氮肥运筹对四川丘陵旱地小麦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为探究氮肥后移对四川丘陵旱地小麦物质生产与产量形成的影响,2013-2015年度以四川省小麦主推品种川麦104为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2个施氮量(120、180kg N·hm-2)、3种施氮方式(底肥一道清、重底早追即底肥和苗肥比例7∶3、氮肥后移即底肥和拔节肥比例6∶4)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生育天数(D)、收获指数(HI)、平均净同化率(MNAR)的影响。结果表明,从三叶期至开花期,相对于120kg·hm-2施氮水平,增施氮肥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而成熟期则以120kg·hm-2施氮处理的干物质积累量较大。不同施肥方式间比较,氮肥重底早追显著增加了三叶期至孕穗期干物质积累量和群体LAI,氮肥后移则显著增加了开花期与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及开花期群体LAI,底肥一道清处理孕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均最小。从光合性能参数看,增施氮肥和氮肥后移均对MLAI、HI有促进作用,与120kg·hm-2施氮处理相比,增施氮肥后MLAI增加9.5%(2014-2015年),HI增加4.7%(2013-2014年);氮肥后移处理的MLAI较底肥一道清处理增加38.2%(2013-2014年),HI较氮肥重底早追处理增加10.6%(2014-2015年),差异均显著;而MNAR、平均作物生长率(MCGR)受施氮量的影响较小。氮肥后移处理的单位面积粒数(TGN)和粒叶比显著增加;180kg·hm-2施氮处理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略高于120kg·hm-2施氮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综合生产成本与效益来看,四川丘陵旱地小麦的推荐氮肥用量为120kg N·hm-2,施肥方式为底肥和拔节肥比例6∶4。
王强生徐娟樊高琼郑文胡雯媚王思宇
关键词:小麦氮肥运筹
一种植株取样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植株取样器,包括手柄,所述手柄下端竖直向下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末端设有主取样装置,所述连接杆上还水平固定有圆弧形的套杆,所述套杆的两侧套装有圆弧形的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末端向下设置有附取样装置,具...
樊高琼王思宇刘明吴舸朱杰胡雯媚高仁才柳伟伟莫飘肖云王强生郑文
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鉴定及其指标筛选被引量:19
2016年
为了解西南麦区小麦品种苗期抗旱性和筛选适宜鉴定指标,利用盆栽和大田干旱棚2种栽培方式,对西南地区42个小麦品种进行自然干旱胁迫。盆栽试验测定苗期叶面积(X_1)、苗高(X_2)、根长(X_3)、地上部干重(X_4)、地下部干重(X_5)、全株干重(X_6)、根冠比(X_7)、植株含水率(X_8)、离体叶片失水速率(X_9)、叶绿素含量(X_(10))等10个指标,大田控水试验于收获期测定株高(X_(11))、小穗数(X_(12))、穗长(X_(13))、单株成穗数(X_(14))、单穗重(X_(15))、单株产量(X_(16))等6个指标。以各指标的抗旱系数作为衡量抗旱性的依据,运用加权隶属函数、聚类分析、逐步回归等方法对小麦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及分类。结果表明,42个小麦品种可划分为水分敏感、弱抗旱、中度抗旱和强抗旱4种抗旱类型,分别包括3、23、13和3个品种。以苗期和收获期16个指标的抗旱系数为基础,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小麦苗期抗旱性评价回归模型:D1=-1.593+0.152 X_1+0.293 X_2+0.256 X_3+0.151 X_5+0.426 X_6+0.107 X_7+0.958 X_12+0.085 X_14+0.056 X_(15)+0.205 X_(16),R2=0.998 8,平均拟合精度99.23%;利用苗期10个指标的抗旱系数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小麦苗期抗旱性评价回归模型:D2=-0.677+0.218 X_1+0.481 X_3-0.803 X_4+0.230 X_5+1.232 X_6,R2=0.674 0,平均拟合精度88.50%,表明用苗期性状结合产量性状评判小麦抗旱性更为可靠准确。
胡雯媚王思宇樊高琼刘运军郑文王强生马宏亮
关键词:小麦苗期抗旱性隶属函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