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立峰

作品数:11 被引量:92H指数:4
供职机构:莱芜市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2篇动脉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性
  • 2篇颅内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1篇地平
  • 1篇动脉系统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短T1信号
  • 1篇短暂性
  • 1篇短暂性脑缺血

机构

  • 11篇莱芜市人民医...

作者

  • 11篇郑立峰
  • 3篇高龙飞
  • 3篇谷晓林
  • 3篇宋方禹
  • 2篇亓勤德
  • 2篇司君增
  • 1篇亓桂芝
  • 1篇魏丽萍
  • 1篇谷秀梅
  • 1篇亓爱芹
  • 1篇刘希均
  • 1篇段兰英
  • 1篇王爱兰

传媒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工企医刊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河南实用神经...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尼莫地平佐治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应用研究
高龙飞谷晓林段兰英谷秀梅亓桂芝宋方禹郑立峰刘希均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设计,结果显示:总有效率90%,优于单用激素治疗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体征、EDSS评分及总积分,治疗组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提示:尼莫地平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MRI 显示:观察组可...
关键词:
关键词:尼莫地平多发性硬化佐治
进展性脑梗死的肝素化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一直以来,进展性脑梗死发病率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常导致高致残率的发生。我科采用普通肝素微泵持续静滴治疗早期进展性脑梗死,取得满意疗效。
郑立峰王爱兰亓爱芹魏丽萍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肝素化普通肝素肠溶阿司匹林肝素钠凝血功能紊乱
MicroRNA-126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microRNA(miR-126)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莱芜市人民医院发病7 d内就诊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ACI 组110 例(稳定斑块患者74 例,不稳定斑块患者36 例)和非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NACI)患者40例,同时选择同期40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3 组血清miR-126的表达,体外培养人血管平滑肌细胞系HA-VSMC,分别转染miR-126模拟物、模拟物阴性对照和miR-126抑制物、抑制物阴性对照。采用qRT-PCR 检测miR-126 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 迁移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 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蛋白的表达。结果 ACI 组患者血清miR-126 表达水平较NACI 组和对照组降低(P <0.05),且不稳定斑块患者血清miR-126 表达水平低于稳定斑块患者(P <0.05)。与模拟物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26 模拟物组细胞miR-126 表达水平升高(P <0.05),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下降(P <0.05),MMP-13 表达升高(P <0.05);与抑制物阴性对照组比较,miR-126 抑制物组细胞增殖活性和迁移能力提高(P <0.05),MMP-13 表达降低(P <0.05)。结论 ACI 患者血清miR-126 表达降低,并可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MP-13 的表达有关。
张翠司君增郑立峰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细胞增殖
老年人血管性眩晕患者脑主要供血动脉DSA形态特征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利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技术观察老年中枢性眩晕患者脑血管的形态特征,为该病的病因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血管性眩晕的76例患者,全部进行全脑血管DSA检查,分析血管结构异常的类型及分布特点。结果全部患者中有72例存在不同类型及不同程度的血管结构异常共计116支,其中颈动脉系统病变12例(16支),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65例(100支)。累及两条或两条以上血管的共25例,以椎动脉合并其它血管狭窄最为常见。椎-基底动脉系统病变中椎-基底动脉狭窄或闭塞47支(47/116);后循环先天性发育不良47支(47/116),其中椎动脉发育不良19支。结论后循环狭窄或闭塞以及先天性发育不良可能是老年人血管性眩晕的主要原因。
郑立峰王爱兰高龙飞亓勤德
关键词:眩晕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20例分析
2003年
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PIH)是一组腰穿脑脊液(CSF)压力在0.59kPa(lkPa=10.2mmH2O)以下,临床以原因不明的体位性头痛为主的症状群.我院从1994~2001年共收治20例,现报告如下.
郑立峰王爱兰
关键词:原发性颅内低压综合征疗效腰穿脑血管扩张剂平卧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对采用叶酸联合维生素B_(12)治疗的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对采用叶酸联合维生素B_(12)治疗的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莱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146例,均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采用叶酸联合维生素B_(12)连续治疗4个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芯片杂交法检测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高血压分级,治疗前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及不稳定斑块检出率。结果 146例患者中CC基因型26例(占17.8%),CT基因型46例(占31.5%),TT基因型74例(占50.7%)。不同基因型患者高血压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TT基因型患者血浆Hcy水平高于CC基因型、CT基因型(P<0.05)。治疗后CC基因型、CT基因型患者血浆Hcy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TT基因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高于CC基因型、CT基因型,CT基因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高于CC基因型(P<0.05)。治疗后CC基因型、CT基因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不同基因型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联合维生素B_(12)降低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效果与MTHFR C677T位点基因多态性有关,其中TT基因型患者的降低效果不如CC基因型、CT基因型,临床应当考虑遗传因素和基因多态性。
张翠司君增郑立峰
关键词:高半胱氨酸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7例报告
1999年
急性脑血管病并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死亡率极高。我院自1994年10月到1997年10月共收治7例病人,其中病前无糖尿病史者4例占57.1%,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 5例,女 2例,年龄最大 65岁,最小42岁,平均年龄58岁。
郑立峰王爱兰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昏迷高渗性
糖尿病性癫痫(附3例报告)被引量:27
2003年
例1男,57岁,工人.发作性右下肢抽搐10天.于2000年2月20日入院.每次发作持续1分钟至数分钟,发作频繁,每日3~5次,不伴意识丧失.既往有糖尿病史5年.
郑立峰王爱兰
关键词:糖尿病性癫痫病例报告
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颅内外血管病变特点。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TIA患者61例,根据发作频率分为频发组和非频发组,全部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分析2组患者狭窄血管的分布及狭窄率。结果:(1)61例中85.2%(52/61)存在颅内外动脉狭窄,频发组92.3%(36/39),非频发组72.7%(16/2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2)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多占58.3%(28/48),而颅内动脉狭窄则以大脑中动脉最多占47.1%(32/68),颅内、外动脉狭窄比约为1.42:1(68/48);(3)频发组重度狭窄及闭塞患者76.9%(30/39),非频发组40.9%(9/22),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颅内—外动脉狭窄是发生TIA的重要因素,频发TIA的患者应积极行DSA检查。
郑立峰高龙飞亓勤德王爱兰
关键词:颅内外动脉狭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颈动脉系统频发TIA颈内动脉颅外段
脑卒中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被引量:40
2002年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 (PSD)的发生机制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 81例脑卒中 (卒中组 )和 70例糖尿病 (对照组 )患者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调查抑郁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脑卒中组的抑郁发生率 (5 9.2 6 % )明显高于对照组 (10 % ) (P <0 .0 1)。日常生活能力评定 (ALD)量表 ,抑郁患者 80± 4 .5 ,非抑郁患者 84± 6 .2 (P <0 .0 1)。欧洲脑卒中评分 (ESS)标准 ,抑郁组 6 3.0 5± 4 .3,非抑郁组 6 9.17± 9.6 (P <0 0 1)。伴言语困难者抑郁发生率 (86 .6 7% )明显高于不伴言语困难者 (5 0 .0 % ) (P <0 .0 5 )。结论PSD的发生与日常活动能力 (ADL)依赖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有关 ,伴言语困难者抑郁发生率显著升高。
郑立峰王爱兰宋方禹谷晓林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发病机制影响因素PSD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