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西来

作品数:287 被引量:1,957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6篇期刊文章
  • 39篇专利
  • 12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5篇环境科学与工...
  • 86篇天文地球
  • 14篇农业科学
  • 11篇水利工程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建筑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3篇地下水
  • 64篇污染
  • 33篇含水
  • 26篇油污染
  • 24篇石油污染
  • 23篇土壤
  • 21篇海水入侵
  • 21篇沉积物
  • 18篇咸水
  • 17篇含水介质
  • 16篇数值模拟
  • 16篇值模拟
  • 15篇石油
  • 14篇水层
  • 14篇含水层
  • 12篇水库
  • 12篇水质
  • 12篇污泥
  • 12篇硝化
  • 11篇反硝化

机构

  • 250篇中国海洋大学
  • 13篇青岛理工大学
  • 11篇西安地质学院
  • 11篇国家海洋局
  • 9篇青岛海洋大学
  • 8篇山东理工大学
  • 8篇教育部
  • 8篇天津科技大学
  • 7篇青岛大学
  • 6篇沈阳农业大学
  • 5篇华北水利水电...
  • 5篇西安工程学院
  • 5篇五邑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山东科技大学
  • 4篇建设综合勘察...
  • 3篇兰州理工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长安大学
  • 2篇青岛科技大学

作者

  • 283篇郑西来
  • 26篇林国庆
  • 17篇辛佳
  • 16篇高增文
  • 15篇吴俊文
  • 13篇陈蕾
  • 11篇李海明
  • 10篇李永霞
  • 9篇张晓辉
  • 9篇夏文香
  • 9篇高晨晨
  • 9篇梁春
  • 8篇李玲玲
  • 8篇王欢
  • 8篇李金成
  • 8篇马艳飞
  • 8篇伍成成
  • 8篇童玲
  • 7篇李梅
  • 7篇邱汉学

传媒

  • 29篇中国海洋大学...
  • 16篇工程勘察
  • 10篇海洋环境科学
  • 10篇环境工程学报
  • 9篇水文地质工程...
  • 8篇水科学进展
  • 7篇地下水
  • 6篇海洋湖沼通报...
  • 5篇化工环保
  • 5篇水资源保护
  • 5篇地球科学(中...
  • 5篇地学前缘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4篇环境科学
  • 4篇西安地质学院...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四川环境
  • 3篇水利学报
  • 3篇环境污染与防...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5
  • 10篇2024
  • 11篇2023
  • 11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10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15篇2014
  • 10篇2013
  • 15篇2012
  • 28篇2011
  • 12篇2010
  • 8篇2009
  • 18篇2008
  • 17篇2007
  • 20篇2006
28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下坝上游非均质含水层残留咸水淡化过程研究
2025年
地下坝作为防治海水入侵的有效手段,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可能会导致上游咸水残留,从而限制地下水的开采。目前关于残留咸水的研究大多忽略了含水层非均质的影响或局限于实验室尺度,本文通过建立场地尺度的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层状非均质条件下地下坝建设前后的海水入侵过程,以残留咸水楔回退率、总残留盐去除率和地下水排泄量百分比为指标阐明了层状非均质对于残留咸水淡化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层状非均质含水层中,残留咸水的淡化行为主要受到下层含水层渗透性的影响;低渗透层中渗透系数的取值越大,淡化速率越快;而低渗透层厚度对于残留咸水的淡化过程影响较小,且只体现在快速淡化阶段。本研究对于地下截渗工程建设和滨海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曹燃郑天元张博郑西来
关键词:海水入侵地下坝地下水排泄数值模拟
地热温标中的水-岩平衡状态研究被引量:61
1996年
在地热资源勘探过程中,建立在水一岩平衡基础上的地热温标方法常被用来评价地下热储温度。但在某些情况下,作为地热温标的化学组分并没有真正与热储内部的矿物达到平衡,本文采用log(Q/K)图、不同参考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判定和Na-K-Mg三角国的方法来研究热流体的平衡状态,为地热温标的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郑西来刘鸿俊
关键词:地热温标地下热流
考虑温度影响的海岸带地下水渗流模拟系统的工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温度影响的海岸带地下水渗流模拟系统及工作方法,控温咸水箱、潮汐发生器、保温渗流槽、控温淡水箱、高速相机,控温咸水箱和控温淡水箱分别位于保温渗流槽的两侧,潮汐发生器通过软管分别连接控温咸水箱和保温渗流槽...
高绍博郑天元郑西来杨辉瑜方运海
黄河三角洲粉土液化的试验研究被引量:26
2007年
在野外自然地理和地质调查的基础上,以黄河地区可液化场地粉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动三轴和振动柱试验进行测定,分析了动荷载作用下粉土的动应力应变关系并模拟了地震荷载作用下粉土的孔压响应及抗液化强度,得出了液化破坏标准,提出了原状粉土的振动孔压上升模型。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随着粘粒含量的增加,粉砂、粉土、粉质粘土、粘土达到相同剪应变所需的动剪应力也依次增加;粉土孔压比0.68、粉砂土孔压比0.87作为液化破坏开始的标志;粉土发生液化所需的循环应力比大于砂土。这些研究为以后建立适合本地区的饱和地基土地震破坏判别方法提供了参数和依据。
刘茜郑西来刘红军王继纲董淑云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粉土液化循环三轴试验孔隙水压力
土壤包气带强化反应层脱氮的控制因素与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包气带作为防止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天然屏障,其反硝化效果通常受到碳源的限制。针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防治技术现状,本文采用Ca(OH)2处理的玉米芯作为反硝化的碳源材料,构建包气带强化反应层,用响应曲面法研究硝酸盐浓度、含水量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对脱氮性能影响,并用硝态氮去除率、亚硝态氮累积、pH值变化以及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淋失通量综合评价脱氮性能,最后采用高通量测序揭示脱氮层中微生物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含水量以及温度和含水量交互作用对硝态氮去除率影响显著,其中温度是反硝化过程中最关键的因素;系统运行74天后,硝态氮去除率达到50%,亚硝态氮累积量(以N计)大多低于3 mg/L,pH值维持在7.0左右,DOC淋失通量(以C计)介于0.1~0.2 mg/(cm^(2)·d);高通量测序发现,脱氮层中微生物的丰富度降低,而与反硝化和碳分解有关的微生物相对丰度提高,在碳源的刺激下微生物向有利于脱氮的方向演变。
孙昭玥郑西来郑天元栾永霞辛佳
关键词:非饱和带碳源反硝化高通量测序响应曲面
一种用于海上油井封井的施工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海上油井封井的施工装置,包括油管、用于封堵油管的油管封堵器以及球形自封闭施工仓,油管封堵器的顶端固定安装有锁止槽,锁止槽顶端固定安装有单向阀接头,单向阀接头和锁止槽上活动连接有自动连接器,球形自封闭施...
岳昕航郑西来高增文郑天元李福彦
海上石油平台废弃结构配置及布设人工鱼礁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上石油平台废弃结构配置及布设人工鱼礁的方法,其特点是:所述的海上石油平台废弃结构包括退役平台及其附属设备与设施,将所述退役平台作为人工鱼礁的中心框架,在其外围配置由鱼礁单体、废弃混凝土构造物以及报废船只形...
郑西来郑亚男高增文张玉香董慧
文献传递
一种原位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位修复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包括阳极室、阴极室、位于阴极室两侧的阴离子交换膜及外电路系统;阳极室上设有进水管、出水管和排气管,阳极室中设有生物阳极,生物阳极上附着厌氧产电微生物,阳极室充满阳...
季军远王欢郑西来
文献传递
非等温条件下潜水含水层坝后残留咸水淡化过程研究
2024年
本文采用场地尺度的二维地下水-盐-热耦合数值模型,研究了咸淡水温差对残留咸水淡化过程的影响,定量评价了建坝后残留咸水楔长度和总残留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水温度升高,淡化过程时间显著缩短。相对于等温条件下的淡化过程,非等温条件下淡化过程的最大特点是热效应引起密度和低浓度混合区(LCMZ)渗透系数发生变化。LCMZ中流速对地下水淡化过程耗时至关重要。
王和郑天元刘涛杨辉瑜郑西来
关键词:海水入侵热效应
石油污染海滩的生物修复实践及营养施加策略被引量:5
2008年
介绍了施加营养修复石油污染海滩的3个典型实例。Exxon Valdez溢油生物修复的研究中发现,以藿烷为内标,施加营养的生物降解速率比石油的自然清除速率快将近5倍。美国特拉华州的现场研究结果表明,孔隙水中维持初始N浓度为1~2 mg/L可以使降解率接近最大值;海滩上N的背景浓度很高时,即使不添加任何肥料,石油烃的生物降解也可接近最大值。英国对细颗粒沉积物的生物修复试验结果显示:在被石油污染的区块上施加营养物质使石油降解菌的数量增加了10倍,石油烃相对于藿烷的比值在施加肥料组和控制组中有显著的不同。此外,还对海滩石油污染生物修复过程中孔隙水中的最佳营养浓度、营养的施加频率及方法进行了综述。
李金成郑西来夏文香宋志文李淑清
关键词:石油污染生物修复营养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