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淼旺
- 作品数:68 被引量:163H指数:7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更多>>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本研究比较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对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及造血恢复的效果。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57例NHL患者。分组采用CEP+G-CSF与CVP+G-CSF动员方案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并于预处理结束后回输外周血干细胞,分析动员效果、不良反应及自身移植后造血恢复情况。结果表明:动员期间所有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均降至1.0×109/L以下,血小板(Plt)数降至40×109/L以下。57例患者均采集成功,CEP+G-CSF动员方案组采集单个核细胞(MNC)数和CD34+细胞数明显高于CVP+G-CSF动员方案组(p=0.002和p=0.019)。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CEP+G-CSF和CVP+G-CSF动员方案组WBC数恢复到≥1.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1.4和12.3天(p﹥0.05),Plt数恢复到≥50×109/L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8.6和19.3天(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NHL疗效显著,CEP或CVP联合G-CSF方案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均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CEP+G-CSF方案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效果更好。
- 黄斯勇刘利郝淼旺尹郸丹伍艳兰陈任安李国辉刘强王锦程何华梁英民
-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化学治疗外周血干细胞动员
- 外源表达EGR1对肝癌及食管癌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
- 2000年
- 目的 :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 1(EGR 1)对肝癌和食管癌细胞的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 :用脂质体技术将EGR 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于无EGR 1转录、表达的肝癌及食管癌细胞株中 ,观察外源高表达的EGR 1对二癌细胞生长、细胞周期、克隆形成及致瘤性的影响 ,以空白载体为对照。结果 :转染EGR 1的HHCC细胞株 (肝癌 )和ECa10 9细胞株 (食管癌 )的生长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慢 ,S期细胞比例分别减少 45 5 %和 34 1% ,平板克隆形成率分别下降 46 6 %和 41 8% ,致瘤性分别下降 80 4%和 72 6 %。但SMMC 772 1细胞株 (肝癌 )上述各项指标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结论 :EGR 1对肝癌HHCC细胞株和食管癌ECa10 9细胞株的生长及恶性表型有明显抑制作用 ,而对肝癌SMMC 772
- 郝淼旺刘彦仿梁英锐吴名耀
- 关键词:肝肿瘤食管肿瘤转录因子EGR-1
-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联合环孢菌素A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观察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和环孢菌素A(CsA)联合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SAA患者13例,联合使用ALG10mg/(kg·d)静脉输注,1~5d;CsA3—5mg/(kg·d)口服,31d开始使用,疗程3mo,根据血清肌酐及胆红素浓度调节剂量.结果:目前存活患者10例,死亡3例.治疗1mo内即有血液学反应,脱离红细胞以及血小板输注的中位时间分别为52d和44d.治疗3mo血象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在治疗期间有少量并发症发生.结论:ALG联合CsA治疗SAA疗效明显.
- 陈任安刘利郝淼旺刘强梁英民
-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抗淋巴细胞血清环孢霉素A
- 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及实体瘤41例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研究改良CVP联合rhG-CSF方案对血液肿瘤和实体瘤41例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及造血重建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完成APBSCT41例(血液肿瘤32例,实体瘤9例),平均年龄39.6岁(18岁~67岁)。WBC升至4.0×109/L左右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并计数MNC和CD34+细胞数;预处理结束48h~72h回输MNC。结果:动员期间患者WBC均降至1.0×109/L以下,PLT40×109以下。34例1次采集成功,7例(双次移植5例)作第2次采集。采集MNC数0.9×108/kg~8.3×108/kg(2.8±2.0×108/kg),CD34+细胞1.1×106/kg~9.4×106/kg(3.2±2.6×106/kg)。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WBC恢复到1.0×109/L时间为+8~+16d(平均+11.3d);38例PLT恢复到50×109/L时间为+13~+22d(平均+16.8d),3例PLT恢复延迟,最长+35d。随访15~65个月,持续完全缓解19例(46.3%),部分缓解或好转13例(31.7%),总有效率78.0%,无效9例(22.0%),无1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其中5例带瘤生存,17例死亡)。结论: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行APB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 郝淼旺梁英民刘利尹郸丹刘强陈任安何华
- 关键词:血液肿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 噬血细胞综合征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 2011年
-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30例HPS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治疗方案及临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HPS病因以感染最多见(30%),其中EB病毒感染达20%,然而病因不明者也高达56.7%。HPS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100%)、脾肿大(93.3%)、全血细胞减少(83.3%)、乳酸脱氢酶(100%)及血清铁蛋白(100%)升高。肝功能损害(90%)及心肌酶谱(60%)升高也较为常见。30例经治HPS患者30d、100d、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6.7%、23.3%、10.0%。其中7例给予包含VP16的化疗方案,30d、100d、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5.1%、71.4%、42.9%。结论:HPS可由多种病因所致,EB病毒最为常见,临床表现多样。发热、血清铁蛋白、乳酸脱氢酶升高在诊断中的灵敏度较高。包含VP16的化疗方案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 李国辉范玉贞郝淼旺黄斯勇刘利杨健梁英民
- 关键词:噬血细胞综合征依托泊苷预后
- 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 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儿童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对照组患儿单纯给予激素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血小板恢复时间、峰值、达峰值时间以及出血停止时间,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57%)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血小板恢复时间、达峰值时间以及出血停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血小板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能够明显改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临床症状,缩短血小板恢复及出血时间,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较好。
- 张静宜刘苍春范丹胡静宇郝淼旺
-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丙种球蛋白疗效血小板计数
- 骨髓转移癌1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1年
- 报告16例骨髓转移癌,并着重对骨髓转移癌的诊断,骨髓穿刺涂片和骨髓活检的意义以及癌细胞检出阳性率比较进行讨论。
- 吴明堂郝淼旺乔庆大
- 关键词:骨髓转移癌骨髓肿瘤活检
- 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 探讨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伊马替尼(格列卫、STI571)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作用。方法 10例CML患者中3例为慢性期,4例为加速期,3例为急变期。移植前、后口服格列卫(400~1500mg/d)治疗,预处理方案为福达拉宾,环磷酰胺和阿糖胞苷联合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或CD3单抗。供者HLA配型4例完全相合,2例1个位点不相合,1例2个位点不相合的同胞,1例3个位点不相合的同胞及2例半匹配的母亲供者。干细胞来源为重组人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CSF,格拉诺赛特)动员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以环孢菌素A和霉酚酸酯(骁悉)为主,部分病例加用甲氨蝶呤、CD3单抗及CD25单抗(塞尼派)。结果 10例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嵌合状态,3例获得完全嵌合(>95%),7例获得44%~95%的混合嵌合。7例混合嵌合状态的患者经调整免疫抑制剂、供者淋巴细胞/PBSC输注,格列卫治疗,6例患者在移植后1 5~10个月转变为完全嵌合。移植后中性粒细胞>0. 5×109/L所需天数为16d(10~21d);血小板大于20×109/L所需天数为10d(4~15d)。移植期间1例患者移植后45d因肠道感染,颅内出血死亡。另1例患者移植后27d因多脏器衰竭死亡。8例患者随访7~23个月,6例发生Ⅰ~Ⅱ度GVHD,2例发生Ⅲ~Ⅳ度GVHD,除1例因慢性GVHD死?
- 刘利刘强郝淼旺陈任安张继良王黎红何华蒋姗姗梁英民
- 关键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CD3单抗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肿瘤24例报告
- 2003年
-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联合超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 2 4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动员结束 2周后采用超大剂量化疗预处理 ,预处理结束 48~ 72 h后全部回输外周血干细胞。结果 :回输单个核细胞 0 .83~ 0 .90× 1 0 8/ L,CD3 4 +细胞 1 .1~ 9.4× 1 0 6/ L。白细胞计数恢复到≥ 1 .0× 1 0 9/ L时间为 8~ 1 6 d,2 1例患者血小板计数达到≥ 5 0× 1 0 9/ L时间为1 3~ 2 2 d,无 1例患者出现移植相关性死亡。随访 3~ 2 4月 ,2 4例患者中 1 2例持续完全缓解(5 0 .0 %) ,8例部分缓解或好转 (3 3 .3 %) ,无效 4例 (1 6 .7%)。结论 :APBSCT联合超大剂量化疗是一种治疗一些恶性血液病及敏感实体瘤的安全方法 ,近期疗效肯定。
- 郝淼旺梁英民刘利邓中荣陈任安张继良
- 关键词:恶性肿瘤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药物疗法超大剂量化疗疗效
- 融合蛋白TRX-hJagged1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BL21中的表达
- 2014年
- 本研究旨在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原核表达Notch配体Jagged1。构建不同长度但均包含DSL区的原核表达载体pET-hJagged1,将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ET-hJagged1转化大肠杆菌BL21后,予以IPTG诱导,优化诱导条件,使目的蛋白TRX-hJagged1在上清中有较大量表达。诱导工程菌并以镍柱纯化对可溶性的目的蛋白进行纯化。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hJagged1(BglⅡ)、pET-hJagged1(HindⅠ)及pET-hJagged1(StuⅠ),但仅pET-hJagged1(StuⅠ)表达可溶性的TRX-hJagged1。通过镍柱纯化获得了较单一的TRX-Jagged1蛋白,Western Blot证实了其为目的蛋白。结论:成功地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hJagged1,并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TRX-Jagged1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Jagged1在淋巴造血系统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 李国辉范玉贞黄斯勇刘强尹郸丹刘利陈任安郝淼旺梁英民
- 关键词:NOTCHJAGGED1融合蛋白原核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