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有
- 作品数:41 被引量:10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缬氨酸对必特螺旋霉素生物合成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在必特螺旋霉素基因工程链霉菌WSJ~1—195发酵生产必特螺旋霉素的摇瓶实验中,发酵36h时向合成培养基中添加0.5g/L的缬氨酸对必特螺旋霉素效价和组分的影响最为显著。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缬氨酸后,菌体在发酵48~60h糖耗加快,达到1g/(L·h),发酵液中丙酸和丁酸浓度先增后降,而发酵液中丙酮酸在胞内积累,丙酮酸羧化酶活性在48h和60h时分别增加20%和95%。由于糖耗加快,更多碳流可以通过甲基丙二酰CoA转羧基酶途径(MCT途径)将缬氨酸分解生成的丙酰CoA和丁酰CoA转化为内酯环合成所需要的直接三碳前体,最终效价比对照高出45.3%。添加缬氨酸后,由于大环合成增多,侧链前体的供应无法满足内酯环增加的需求,导致酰化组分含量总体下降,其中总异戊酰组分降低23%,乙酰螺旋霉素Ⅲ降低30.8%,丙酰螺旋霉素Ⅱ降低33%,丙酰螺旋霉素Ⅲ降低48.8%。同时缬氨酸代谢生成的丁酸也有可能会影响异戊酰基转移酶的活性。
- 江维王永红庄英萍郝玉有储炬
- 关键词:必特螺旋霉素缬氨酸丙酮酸羧化酶
- 稀土元素对红霉素发酵的影响
- 2009年
- 通过对红霉素发酵培养基中添加稀土元素的研究,确定了几种能对发酵效价有提高作用的稀土元素及其浓度,当其中镧La^(3+)、钕Nd^(3+)和铈Ce^(4+)离子浓度分别为50mg/L、50mg/L和100mg/L时对提高红霉素效价水平最显著,提高了32%、25%和25%,并且对改善红霉素组分也有明显作用,红霉素A组分相对百分含量分别提高18.9%、32.7%和34.4%,红霉素B组分分别减少24.1%、58.6%和62.1%。
- 刘延茂王军峰郝玉有储炬庄英萍张嗣良
- 关键词:红霉素稀土元素发酵
- 产白僵菌素镰孢菌发酵培养基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本文为找到镰孢菌(Fusarium concentricum)发酵产白僵菌素的适合发酵条件,在固液两种发酵方式下研究了影响白僵菌素合成的关键因素。方法对固态发酵培养基的含水量、液态发酵培养基组分以及培养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固态发酵培养基含水量为1mL水/g玉米渣时白僵菌素产量最高。经初步优化后的液态发酵培养基为(g/L):淀粉40;酪蛋白胨10;NaNO31.5;MgSO4·7H2O 0.05;KH2PO44;KCl 1,摇床转速为200r/min。结论液态发酵条件下较高溶氧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白僵菌素的合成,但是剪切力对菌体生长及白僵菌素合成有不利影响。
- 霍秦秦郝玉有储炬高弘张立新
- 关键词:发酵
- 剪切力对必特螺旋霉素发酵的影响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考察剪切力对必特螺旋霉素发酵的影响。方法考察摇瓶发酵过程中玻璃珠数量、添加玻璃珠时间及不同发酵阶段添加玻璃珠对发酵的影响。50L发酵罐上,通过改变搅拌速度调整对菌体的剪切力,并考查不同发酵阶段剪切力对发酵的影响。结果随着玻璃珠数的增加,菌体浓度和必特螺旋霉素产量下降明显;48h时添加玻璃珠对必特螺旋霉素合成有促进效果,效价提高8%,且菌体浓度变化不大。发酵前期(0~48h)和发酵后期(72~96h),过强的剪切力会对发酵产生不利的影响。在50L发酵罐上,不同发酵阶段调整剪切力,使发酵产物单位数比对照提高16.7%。结论剪切力对必特螺旋霉素发酵有显著影响。
- 周建王军峰吴春海郝玉有王永红郭美锦
- 关键词:必特螺旋霉素发酵玻璃珠搅拌剪切力
- 稀土元素在红霉素发酵中的用途
- 本发明公开了轻稀土元素,尤其是镧La<Sup>3+</Sup>、钕Nd<Sup>3+</Sup>、或鈰Ce<Sup>4+</Sup>在红霉素发酵中的应用。本发明还公开了它们在红霉素发酵中的使用方法。
- 郝玉有周建王军峰庄英萍王永红储炬张嗣良郭美锦
- 文献传递
- 一种阵列式高通量分离培养微生物装置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阵列式高通量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揭示一种新型微生物分离培养装置,所述的装置可以实现实验室已培养和/或未培养微生物的高通量分离、培养,操作简化,且与现有实验室设备兼容性好。本发明的分离培养装置可以模拟自然环境...
- 王勇郝玉有
- 文献传递
- 亮氨酸对必特螺旋霉素发酵组分的影响
- 2008年
- 本文针对必特螺旋霉素发酵主要组分异戊酰基螺旋霉素以及异戊酰基螺旋霉素Ⅲ的提高,在摇瓶培养基试验中,通过一次性添加与分批添加终浓度为15.4mmol/L的亮氨酸,发现分批添加亮氨酸可以维持效价基本不变,而总异戊酰基螺旋霉素与异戊酰基螺旋霉素Ⅲ分别由对照的31.1%和12.0%提高至46.9%和19.5%。通过分析发酵过程的有机酸以及氨基酸的变化规律,讨论了亮氨酸提高必特螺旋霉素主要组分的作用机理,同时在15L发酵罐中对分批添加亮氨酸添加效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发酵液必特螺旋霉素组分中总异戊酰基螺旋霉素和异戊酰基螺旋霉素Ⅲ在96h分别提高至59.91%和21.45%。
- 李桢林江维王永红郝玉有储炬庄英萍张嗣良
- 关键词:必特螺旋霉素亮氨酸多组分
- 用于发酵的棉籽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一种用于发酵的棉籽蛋白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向湿棉粕上喷洒营养液后经烘干并去绒后得到棉籽蛋白;所述的营养液中每100mL含有:1.0-50g酶解棉籽蛋白胨、1.0-40g甜菜碱、1.0-10g CuSO<Sub>4</...
- 王勇郝玉有顾东王立琴
- 文献传递
- 微生物高通量筛选中微孔板K_La的测定被引量:5
- 2010年
- 基于微孔板高通量筛选中氧气供给与混合情况往往是微型化培养的关键,本文利用亚硫酸钠法对微孔板的K_La进行了测定。因K_La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实验考察了摇床振幅、无菌介质、孔板装液量及种类等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34℃、摇床振幅和转速分别为25 mm和200 r/min、以孔径为0.22μm的疏水性微孔滤膜为无菌介质、装液量为0.9 mL且加有玻璃珠的48孔板的条件下,微孔板的K_La值能达到102.00 h^(-1),在同样条件下摇床上摇瓶的对照结果为103.48 h^(-1)。就供氧能力而言,微孔板完全可以达到常规摇瓶的效果,能够保证高通量培养时高好氧微生物的需氧要求。
- 王莹郝玉有庄英萍储炬张嗣良
- 关键词:KLA微孔板高通量
- 一种好氧菌高产菌株的高通量筛选方法
- 一种用于微生物诱变育种、发酵工程领域以实现对菌种高通量筛选的方法,尤其是一种好氧菌高产株的高通量筛选方法,采用了深孔板培养和检测技术。
- 储炬谭俊郝玉有庄英萍张嗣良郭元昕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