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远
- 作品数:79 被引量:50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新生儿肾积水肾功能被引量:1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用99Tcm DTPA肾动态显像评价新生儿肾积水肾功能的价值。方法 用99Tcm 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 15例患儿 18只患肾和 12只正常肾的肾小球滤过率 (GFR) ,与同期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 (SCr)、血红蛋白 (Hb)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中、重度新生儿肾积水GFR与Hb呈正相关 (r=0 4 14、0 6 6 7,P <0 0 5、<0 0 1)。②GFR与BUN无相关性。③中、重度新生儿肾积水GFR与SCr呈显著负相关 (r=- 0 4 90、- 0 75 6 ,P <0 0 5、<0 0 1)。④轻度新生儿肾积水相对肾功能与正常肾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中度新生儿肾积水相对肾功能 [(38 91± 8 70 ) % ]在4 0 %以下 ,重度新生儿肾积水 [(2 9 2 3± 7 37) % ]在 30 %以下 ,与正常肾比较 ,中、重度新生儿肾积水相对肾功能均明显下降 (P <0 0 5、<0 0 1)。结论 99Tcm DTPA肾动态显像测定GFR是检测新生儿肾积水肾功能的理想指标。SCr可作为肾功能损害的检测指标 ,尤其对中、重度新生儿肾积水。BUN不适于诊断新生儿肾积水。临床诊断明确的中、重度新生儿肾积水应早期手术治疗 ,以防肾功能进一步损害。
- 姜立新郭宗远吴荣德于启海刘占峰
- 关键词:新生儿肾积水肾功能试验放射性核素显像DTPA
- 先天性肾积水患儿β_2-MG、EGF、TGF-β_1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肾积水患儿β2-微球蛋白(β2-MG)、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放射免疫法测定53例先天性肾积水患儿(肾积水组)血、尿β2-MG含量.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其尿EGF及血、尿TGF-β1含量与20例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测定结果比较。结果轻度肾积水尿β2-MG明显高于对照组;中、重度肾积水血、尿β2-MG、血、尿TGF-β1明显高于对照组,尿EGF明显低于对照组;各指标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尿β2-MG是反映肾小管功能的灵敏指标,尿β2-MG含量升高提示已存在肾小管功能损害。尿EGF为反映肾功能损害的可靠指标,但其灵敏度较尿β2-MG差;血β2- MG明显升高提示肾小球功能失代偿,血、尿TGF-β1为反映肾脏间质纤维化的可靠指标。
- 王林郭宗远吴荣德于启海焦玉莲宋佳佳
- 关键词:先天性肾积水患儿尿TGF-Β1肾小管功能损害血Β2-MG
- 螺旋CT及三维重建尿路成像在肾发育不良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寻觅诊断小儿肾发育不良最好的检查方法。方法 对 7例正常排尿的间歇期有会阴部滴尿的患儿 ,均经超声、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肾动态显像 (SPECT)、静脉尿路造影、(IVU)和CT尿路成像 (CTU)检查。并对照术后诊断 ,比较CTU、IVU、超声、SPECT对肾发育不良的诊断符合率。结果 7例患儿的发育不良肾CTU均清晰显示 ,左侧 3例 ,右侧 4例。增强后实质期图像示病变侧腰大肌前方明显强化的肾样小结节 ,分泌期图像可显示集合系统及输尿管腔 ,MPR、3D、4D像直观、立体 ,显示了发育不良肾的大小、位置、轮廓及其输尿管走行。CTU诊断符合率 10 0 %。ECT检查仅 1例显示发育不良肾 ,诊断符合率 14 .3% (1/ 7)。IVU、B超均未能显示发育不良的肾和输尿管。CTU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SPECT、IVU及B超。结论 如疑有肾发育不良或经超声初步检查仅发现一个肾 ,应行CTU检查 ,以明确是否为单侧肾发育不良。
- 吴荣德马睿王刚于启海王涛郭宗远
- 关键词:螺旋CT三维重建尿路成像肾发育不良
- 小儿前纵隔畸胎瘤
- 古立暖刘润玑郭宗远
- 关键词:多发性原发肿瘤纵隔肿瘤畸胎瘤胸腔放射造影纵隔肿瘤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 小儿精索静脉曲张11例报告被引量:4
- 1995年
- 报告11例小儿精索静脉曲张,年龄5~12岁。根据局部体征该症诊断并不困难,但多因无临床症状而被忽视。11例均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术中测量静脉断面直径平均3.20mm;7例顺行性静脉造影,4例显示血管变异;9例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在小儿睾丸已发生损害。为减少不育症,主张早期手术治疗。
- 郭宗远吴荣德于启海季海萍
- 关键词:精索静脉曲线不育症儿童
- 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术后结肠形态及排便功能观察被引量:10
- 2003年
- 目前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Hrschsprung's disease,HD)一个跨越性的进步是非开腹腹腔镜辅助下经肛门结肠拖出或直接经肛门结肠拖出治疗先天性巨结肠[1-4].
- 古立暖刘桂海陈新国刘润玑郭宗远赵逢华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术后排便功能
- 正常小儿近端食管功能的测压研究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探讨正常小儿近端食管测压的特点。方法:应用计算机消化道测压系统,对60例正常小儿进行了食管测压,年龄3~12岁。结果:咽部静息压为0.67±0.19 kPa,吞咽收缩压力为1.99±0.57 kPa,收缩时间为0.5秒;近端食管括约肌(UES)压力随小儿状态不同有很大差异,UES 静息压为2.66~10.64 kPa,UES 收缩压为7.98~15.96 kPa,近端食管括约肌长度(UESL)为1.50±0.42 cm。近端食管体部静息压为0.11±0.27 kPa,收缩压为7.32±2.99 kPa,传导速度为25~90 mm/s。本组小儿清醒状态下近端食管测压的成功率为80%。
- 陈新国刘润玑鲁亚南郭宗远古立暖吴荣德王恒冰
- 关键词:食管功能测压法儿童
- 经肛门结肠拖出加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的疗效分析——附89例报告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经肛门结肠拖出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后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肛门结肠拖出加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89例,对手术疗效、并发症及术后控便能力等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儿术程均顺利,手术时间(80±20)min;出血量11~20mL;术中切除结肠5~55cm(19cm)。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6个月时有回院随访的50例中大便控制优36例(72%),良7例(14%),差7例(14%)。术后3~6d发生红臀29例(33%):术后8d发生结肠吻合口漏1例(1%);持续性便秘4例(8%);经常性污粪7例(14%);经常性腹泻2例(4%):术后3个月出现小肠结肠炎1例(2%);术后8个月巨结肠复发再手术1例(2%)。生长发育良好41例(82%),偏瘦小9例(18%)。结论:经肛门结肠拖出加肛门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治疗先天性巨结肠疗效尚可,但应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
- 何朝升陈新国古立暖刘桂海刘润玑郭宗远
- 关键词:肛门肛门内括约肌
- 小儿精索静脉曲张的腹腔镜治疗及随访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小儿精索静脉曲张中的治疗作用,以及保留或切断睾丸动脉对睾丸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镜技术对32例患儿行睾丸动、静脉高位结扎术.其中,26例保留睾丸动脉,6例切断睾丸动脉.结果术后1~3个月,29例阴囊内曲张的静脉团块完全消失.术后6个月时,24例患侧睾丸体积增加约20%~30%;15~24个月时,患侧睾丸发育程度与对侧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所有患儿均未发生睾丸萎缩.结论应用腹腔镜技术行睾丸动、静脉结扎切断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或切断睾丸动脉,对睾丸的发育没有明显影响,但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随访.
- 于启海吴荣德王刚赵斌郭宗远
- 关键词:随访精索静脉曲张腹腔镜技术腹腔镜治疗患侧
- 发育性髋关节前脱位的三维CT评价
- 2006年
- 对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进行三维CT(3D-CT)观察。结合临床、病理特点、探讨髋关节前脱位的发病机制。发现本组156例(186髋)中,前脱位(ADH)26例32髋,外侧脱位(LDH)127例150髋,后脱位(PDH)3例4髋,这与术中所见相符。ADH在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等方面具有不同于LDH及PDH的特点,说明ADH是存在的。推测ADH的发生可能与宫内胎儿的体位有关。
- 王继孟王恒冰王延宙张敏刚倪庆宾郭宗远
- 关键词:髋关节髋臼发育不良三维重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