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松

作品数:20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核科学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理学
  • 3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5篇能级
  • 5篇高自旋
  • 4篇双奇核
  • 4篇自旋态
  • 4篇高自旋态
  • 3篇同核异能态
  • 3篇能态
  • 3篇激发态
  • 2篇摇摆运动
  • 2篇熔合蒸发反应
  • 2篇衰变
  • 2篇同位素链
  • 2篇能级纲图
  • 2篇能级结构
  • 2篇中子
  • 2篇转动带
  • 2篇剪刀
  • 2篇核素
  • 2篇Α衰变
  • 2篇RE

机构

  • 20篇中国科学院近...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原子能科...
  • 1篇费拉拉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山东大学
  • 1篇西蒙菲莎大学
  • 1篇巴黎-萨克雷...
  • 1篇东莞深圳清华...
  • 1篇西开普大学

作者

  • 20篇郭松
  • 14篇周小红
  • 14篇强赟华
  • 10篇柳敏良
  • 9篇王建国
  • 7篇丁兵
  • 7篇李广顺
  • 7篇张玉虎
  • 5篇方永得
  • 5篇郭应祥
  • 5篇王凯龙
  • 4篇雷祥国
  • 3篇周厚兵
  • 3篇郭文涛
  • 3篇郑勇
  • 3篇高丙水
  • 2篇吴晓光
  • 2篇郑云
  • 2篇马飞
  • 2篇张志远

传媒

  • 11篇原子核物理评...
  • 2篇物理学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高能物理与核...
  • 1篇中国科学:物...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7S第一激发态寿命测量
利用β-γ快时间符合技术,我们测量了37S的第一激发态3/2-的寿命。实验是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的放射性束流线(HIRFL-RIBLL1)终端进行的。首先,通过加速器产生的70 AMeV的初级束40Ar轰击9Be...
王凯龙王建国周小红柳敏良强赟华郭松张志远吕冰锋高丙水郑勇张文强王建松杨彦云白真马朋金仕纶马军兵
关键词:塑料闪烁体
双奇核^(172)Re的高自旋态
2010年
对149Sm(27Al,4n)172Re反应产生的172Re在束γ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新发现了可归属于172Re的3个转动带,由此建立了由6个转动带构成的172Re高自旋态能级纲图。依据相邻核的带结构知识和推转壳模型分析方法,对新发现的3个转动带的准粒子组态进行了指定,讨论了它们的转动特征。
张昕张玉虎周小红郭文涛郭松郭应祥M.OshimaY.TohM.KoizimiA.OsaA.KimuraY.HatsukawaT.MorikawaM.NakamuraM.SugawaraH.KusakariT.KomatsubaraK.Furuno
关键词:转动带
形变双奇核^(184)Au中的强耦合带
2013年
利用重离子融合蒸发反应159Tb(29Si,4n)184Au布居了形变双奇核184Au的高自旋态,用GASP探测器阵列进行了在束实验测量.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深入分析,新发现了一条可归属于184Au核的强耦合转动带.基于对转动带有效K值的分析以及从实验数据中提取出的带内B(M1)/B(E2)值与理论计算值的比较,建议了转动带的准粒子组态和能级的自旋宇称值.
李仕成张玉虎周小红柳敏良雷祥国郭松高丙水ANGELIS GMARGINEAN NGADEA ANAPOLI D RAXIOTIS MRUSU CMARTINEZ T
关键词:高自旋态转动带
^(252)Cf自发裂变初级产物同量异位素相对产额分布测量方法研究
2024年
本工作基于HPGe探测器阵列采用瞬发γ-γ符合技术研究了^(252)Cf自发裂变,通过γ-γ符合谱首次提取了质量数A=106,107,108,142,143和144裂变初级产物的同量异位素相对产额分布,与GEneral Fission(GEF)模型计算结果和JENDL-5数据库参考值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三者符合得很好,且同量异位素相对产额分布基本上呈现近高斯分布。这表明,当裂变瞬发γ谱数据有足够统计,同时所有裂变产物核的能级纲图已知时,实验上就可以提取出裂变产物绝大部分质量链对应的同量异位素相对产额分布。
郑敏李天晓郑云李广顺李聪博吴晓光刘世龙刘超王建国强赟华郭松柳敏良方永得汪金龙赵子豪
一种多通道触发调度读出电路的实现
2024年
在^(101)Sn能级寿命测量中,鉴别其衰变链中的双α事件要求电子学需具有低的信号处理死时间,并且能对实验中多个粒子事件进行调度处理。本工作设计了一种多通道触发调度读出电路,实现了对探测信号的全波形读出,完成了击中事件的能量提取。同时,在电路中设计了一种快速调度架构,一方面实现了物理事件在时间-空间上的关联读出,另一方面通过提出的最小调度规划方法实现了对硬件资源消耗的优化。最后介绍了电子学系统设计以及一系列性能测试。初步测试结果表明,多通道触发调度读出系统死时间为80 ns,各通道在1 V输入下能量分辨精度均优于5.9‰FWHM,可支持多通道灵活触发调度,多事件经调度后在时间上相近、位置上相邻,经资源优化后整体硬件资源占用率减少了77.03%,满足指标要求。
梁根源颜俊伟安一郎周熙博王泽坤王长鑫千奕郭松郭松
关键词:调度电荷测量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利用离子阻停对电子俘获致核激发的研究
2024年
当特定能量的自由电子被原子核外电子轨道俘获时,有可能导致原子核被共振激发,这就是电子俘获致核激发.该机制的一个应用愿景是通过操纵电子使同核异能态所储存的核能按照人们的需求释放出来.如果能够实现这种技术,有望为核能的储存和利用带来巨大变革.本文对比了近年来基于加速器装置,在高电荷态离子阻停过程中测量电子俘获致核激发几率的两次实验研究工作.对于两次测量结果的不一致,从误差水平评估这一个新的角度分析了可能的原因.此外,通过评估四种可能的熔合蒸发反应道,发现94Zr束流和氦气靶可能是利用次级束开展下一步实验工作的理想弹靶组合.
贾晨旭丁兵滑伟郭松郭松陈红星强赟华周小红
关键词:同核异能态
关于^(93)Mo中21/2^+晕阱的来源(英文)
2017年
本研究通过壳模型计算研究了N=51的同中子素^(91)Zr、^(93)Mo和^(95)Ru中高自旋晕态21/2^+的同核异能态现象。计算发现,低角动量的p_(1/2)轨道上的质子是仅在^(93)Mo中存在21/2^+晕阱的主要原因。同时,本工作还研究了N=52的同中子素^(92)Zr、^(94)Mo和^(96)Ru中10_1^+-12_1^+能级结构的系统性,发现^(94)Mo中的10_1^+-12_1^+能级间隙相对最小,考虑到与^(93)Mo的17/2_1^+-21/2_1^+能级相似的组态,这一结果为^(93)Mo中出现21/2^+晕阱提供了补充性的论证。
王凯龙强赟华强赟华周小红柳敏良周小红王建国
关键词:同核异能态
双奇核^(174)Re中的准粒子形状驱动效应
2009年
对双奇核174Re的在束γ谱学实验数据作了仔细分析,提取出了带间与带内E2γ跃迁分支比,并导出了其约化跃迁概率的比值。用带混合理论对约化跃迁概率的比值进行了分析,得到带间相互作用强度及转动带形变的信息。发现不同组态的转动带其跃迁电四极矩具有明显的差异。与相邻奇A核的结构特征类似,这种跃迁电四极矩的差异很可能是由于1/2-[541]准质子或1/2-[521]准中子对原子核的形状驱动效应造成的。
郭松张玉虎周小红强赟华郭文涛郭应祥方永得
^(238)U(~9Be,5n)^(242)Cm熔合蒸发反应激发函数测量(英文)
2017年
第一次测量到^(238)U(~9Be,5n)^(242)Cm熔合蒸发反应的激发函数。通过使用叠层靶,在不改变束流能量的条件下,在线获得20个能量点下的实验数据。利用蒸发余核^(242)Cm的半衰期较长,且衰变模式是α衰变的特点,用离线测量α放射性的方法得到目标核产额。实验最大截面约1 mb,激发函数曲线的形态和峰值所在的能量位置与现有的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一致。激发函数的实验数据对选择和优化理论模型,推动超铀核区核物理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滑伟张玉虎周小红G.de FranceD.L.BalabanskiG.Georgiev郭应祥马飞雷祥国柳敏良李广顺郭松强赟华韩励想袁岑溪
关键词:激发函数Α衰变
143Eu激发态寿命测量
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实验室,用加速到97MeV的24Mg束流轰击Sb天然靶,通过熔合蒸发反应布居143Eu的高自旋态.利用充气谱仪分离反应产物,将蒸发余核送至后端靶室.由于产物通过充气谱仪需要约1.4微秒,到达后端时已从短...
郭松柳敏良王建国强赟华王凯龙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