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戌春
-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地方性砷中毒患者15年随访
- 2001年
- 魏丽汪师贞王国荃钱戌春黄月珍姚华张耀新
- 关键词:砷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地方病学
- 砷引起基底细胞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被引量:13
- 1999年
- 在新疆奎屯车排子地区曾饮高砷井水,其砷含量0.6mol/L,使用期15年,1984年底起改饮符合卫生标准的水。1982年~1992年我们从85例确诊的地方性慢性砷中毒(endemicchronicarsenism,ECA)患者中,共取砷性皮损活检标本...
- 多兰黄月珍沈大为钱戌春张风娥
- 关键词:砷基底细胞癌病理
- 新疆地方性慢性砷中毒119例五年随访结果被引量:1
- 1990年
- 本文报告1987年4月对新疆奎屯地方性慢性砷中毒119例五年随访结果。1982年4月曾进行首次调查,1984年10月起当地改良饮用水,其含砷量降至0.045mg/L(原为0.6mg/L),含氟量0.095~1mg/L(原为3.45rag/L)。随访表明,病情好转及痊愈者共88例,占74%,主要表现为砷色素异常的色素沉着消失或减轻,砷角化全部消退者较少。神经系及心血管系症状有所加重。阵发性手足麻木多见,司能与神经炎有关。此外,雷诺氏现象及手足发绀、心电图异常较常见。发现皮肤癌4例,基底细胞上皮瘤3例,表皮内鳞癌l例,迄今尚未见内脏恶性肿瘤病例。本组2例死亡,死因与砷中毒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组伴发氟中毒18例,与砷中毒有无协同或拮抗作用尚待观察。
- 黄月珍钱戌春张凤娥周蕴石
- 关键词:砷中毒氟中毒
- Kaposi肉瘤的透明小体
- 1990年
- 本文报告自1980年至1987年由我科确诊的经典型Kaposi肉瘤(KS)6例,共取四肢皮损活检标本7份,其组织学类型为混合型(血管瘤型和纤维母细胞型)3份、血管瘤型1份及早期病变3份。透明小体见于4/7份(占57.1%),其中混合型3/3份(100%),早期病变1/3份(33.3%),而血管瘤型1份未见透明小体。透明小体在HE染色片中呈伊红色,易被忽略,但在荧光显微镜下呈黄绿色,PAS染色呈红色,PTAH染色呈黑蓝色。该小体为圆形,大小不一,大者直径达10μm,小者仅2μm,常在纤维母细胞的胞浆内10~60个排列成群或集簇成堆。
- 黄月珍钱戌春张凤娥
- 关键词:KAPOSI肉瘤病理
- 地方性慢性砷中毒皮损内郎格罕细胞的研究
- 1995年
- 采用单克隆抗体Leu6间接免疫酶标法对新疆车排子地区地方性慢性砷中毒(ECA)25例30份皮损内郎格罕细胞(LC)进行研究,发现25份非肿瘤性角化症病变区表皮的角质层增厚,表皮内LC数增加,3份色素异常性皮损的表皮色素颗粒减少或消失区内LC数较多。2份恶性角化症,且份为鲍温病,其病变区内LC数目较多,而另1份鳞癌的癌巢中未见LC。认为砷角化症及色素异常的发生、发展及皮肤癌变的可能与皮肤LC有着密切的关系。
- 多兰黄月珍钱戌春
- 关键词:砷中毒郎格罕细胞地方性疾病
- Kaposi肉瘤电镜观察
- 1989年
- 本文报道一例经典型Kaposi肉瘤结节损害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结节主要为梭形细胞和血管,血管仅有一层内皮细胞,细胞间仅有狭窄的电子致密区相连接,内皮细胞常不连续,基底膜不规则增厚,或分层、断裂,以至有的内皮细胞外基底膜缺如,也有的缺乏周皮细胞。故作者同意这些改变可能为红细胞外渗提供了病理机制。本文报告的病例电镜下所见与Mc Nutt等报告的年轻同性恋Kaposi肉瘤的早期损害的改变相一致,也支持该病的血管来源学说。
- 黄月珍钱戌春黄受方张凤娥
- 关键词:肉瘤显微镜电镜
- 奎屯地方性砷中毒病区长期干预后慢性砷中毒患者的转归被引量:7
- 2002年
- 目的 通过慢性砷中毒病区 15年的长期改水干预后 ,对病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慢性砷中毒患者的转归分析。方法 选择干预前井水砷含量为 0 .6mg/ L 和 0 .5 8mg/ L两地区居民进行随访 ,并进行染色体畸变、微核检查 ,同时以水砷含量 0 .0 3 mg/ L地区居民为对照组。结果 经过长期改水干预后两病区患者中改水 2年仍未愈病例总的好转率为 73 .4% ,轻度患者治愈率达 76.4% ,掌跖角化好转率为 85 .2 % ,色素异常好转率为71.2 %。皮肤癌患者 3例。随访患者中 19例死亡者 14例为癌症。部分患者躯干色素及角化皮疹增多。两病区患者染色体畸变、微核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随访中未发现新病例。结论 改水干预 15年患者有了明显好转 ,较彻底解决了砷中毒的病因。
- 魏丽王国荃汪师贞钱戌春姚华郑玉健平小佳张风娥肖碧玉康玲
- 关键词:砷中毒染色体畸变微核转归
- 血管炎型荨麻疹(附5例报告)
- 1989年
- 血管炎型荨麻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荨麻疹,1982~1985年我们见到5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例中,男2例,女3例,均为汉族。发病年龄:最小7岁,最大45岁,平均为25岁。病期:最长8年,最短半月。
- 黄月珍钱戌春
- 关键词:荨麻疹血管炎免疫复合物
- 砷氟中毒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1992年
- 自1982年3月至1989年8月作者对65例砷氟中毒综合征患者进行了临床研究。患者均长期饮用含砷量为0.6mg/L、含氟量为3.45mg/L的井水后发病。本文提出患者均既有慢性砷中毒,又有慢性氟中毒的临床表现,是砷氟两种微量元素联合对机体危害所引起的一组症候群。并发现本组病例周围神经炎及心血管改变较单纯慢性砷中毒或单纯氟中毒的发生率为高。提出了砷氟中毒综合征的主要诊断指标:(1)长期饮用含高砷高氟的水;(2)具有慢性砷中毒的二个主要症状或其中之一,即砷角化和/或砷色素异常;(3)具有慢性氟中毒的二个主要症状、体征或其中之一,即氟斑牙和/或氟骨症的临床表现或X线表现。对本组病例的皮肤肿瘤及内脏肿瘤的发生率,作者以为目前尚难定论,迄今本组皮肤肿瘤发生率为7.7%,一例伴发食道Ⅱ级鳞癌。
- 黄月珍钱戌春王国荃
- 关键词:综合征砷中毒中毒
- 银屑病伴扁桃体炎患者扁桃体细菌学的研究被引量:3
- 1992年
- 本文对银屑病伴扁桃体炎患者27例,慢性扁桃体炎无银屑病患者30例分别进行了扁桃体表面与内部组织细菌培养,并对检出的厌氧菌、需氧菌的种类,菌株数分别做了分析和比较,还对病例组中的11例患者在摘除术后又做了咽部培养。结果表明,两组扁桃体表面与内部组织菌群均是厌氧菌与需氧菌混合存在,细菌检出率组织内部明显高于表面。但病例组扁桃体表面及内部组织厌氧杆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 惠艳郑华荣钱戌春沈大为
- 关键词:银屑病扁桃体炎细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