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雪梅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肝病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药物性
  • 3篇药物性肝损伤
  • 3篇肝损伤
  • 3篇大黄素
  • 2篇鼠肝
  • 2篇病理
  • 2篇大鼠肝
  • 1篇代偿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氧化应激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失代偿
  • 1篇失代偿期
  • 1篇组织病理
  • 1篇组织病理学
  • 1篇房颤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篇钱雪梅
  • 4篇张斌
  • 3篇朱薇珊
  • 1篇陆群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华南国防医学...

年份

  • 3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大黄素致药物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初步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研究大黄素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取Wistar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成5组,按照每日大黄素摄入量的不同,分为大剂量组(16mg·kg^(-1)·d^(-1))、较大剂量组(8mg·kg^(-1)·d^(-1))、中剂量组(4mg·kg^(-1)·d^(-1))、小剂量组(2mg·kg^(-1)·d^(-1)),给予药物灌胃,和正常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组20只,于实验的4w、8w分别解剖5只大鼠,至12w解剖剩余全部大鼠,观察体质量的变化;同时采用HE染色和VG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情况,并对各组纤维化程度的等级资料采用Radit分析法比较其差异的显著性。结果各组大鼠生长状态无明显差异,各组均无死亡和腹水形成。通过对各组动物体质量的比较,发现在较大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动物体质量下降,在实验12w时,正常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动物体质量分别为(335±10.56)g、(350.4±7.23)g和(338.6±7.54)g,显著重于大剂量组[(300.4±8.91)g,P<0.01],而较大剂量组为(335±10.56)g,与大剂量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实验4w和8w时,各种动物肝组织纤维化变化的差异不明显,而在12w时,发现在较大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动物肝组织炎症活动明显,肝组织出现纤维化改变,尤其是在大剂量组更加显著(x^2=14.75,P<0.05)。结论随着给动物服用大黄素剂量的增加和时间延长,可能会引起DILI。本实验为药物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进行了初步研究,需要进一步验证。
张斌丁慎华钱雪梅朱薇珊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大黄素病理学
大剂量大黄素致大鼠肝损伤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初步研究大黄素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大鼠模型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肝脏病理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按每天大黄素摄入量不同,分为高剂量组、较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溶剂对照组及正常组,于4、8和12周分别观察肝脾指数、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肝组织丙二醛(MDA)及单胺氧化酶(MAO)的水平。结果各组生长状态无明显区别,无死亡和腹水形成。高剂量组和较高剂量组的肝脾指数、肝组织MAO及MDA含量有升高趋势,第8周后肝组织炎症活动明显,其中高剂量组变化更明显。结论大剂量大黄素可以造成大鼠肝损伤,其损伤可能与机体氧化应激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张斌丁慎华钱雪梅朱薇珊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大黄素病理氧化应激
大黄素致大鼠药物性肝损伤的肝功能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大黄素致大鼠药物性肝损伤过程中机体肝功能情况。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100只,随机分成5组,按照每天大黄素摄入量不同,分为高剂量组(16 mg/kg·d-1)、较高剂量组(8 mg/kg·d-1)、中剂量组(4 mg/kg·d-1)、低剂量组(2 mg/kg·d-1)、正常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每组20只,连续灌胃12周,于4周、8周各组分别解剖5只,至12周解剖剩余全部大鼠,观察体质量及肝脾指数的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查肝功能;肝组织炎症情况采用肝组织HE染色进行观察。结果各组大鼠生长状态无明显差异,均无死亡和腹水形成。在体质量方面,较高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有下降趋势,尤其是高剂量组体质量下降更显著;在肝脾指数方面,较高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肝脾指数均有增加趋势,尤其是高剂量组更显著。另外,较高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CT)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均有增加趋势,尤其是高剂量组增加更明显,至12周达到最大,而白蛋白水平各组差异不显著。对肝组织进行HE染色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各组在4周和8周时差异不明显,而在12周时较高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肝组织炎症活动明显,尤其高剂量组更显著。结论采用大黄素口服可以诱导出大鼠肝损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张斌丁慎华钱雪梅朱薇珊陆群
关键词:药物性肝损伤大黄素肝功能动物模型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心房颤动1例报告被引量:2
2014年
女性患者,58岁,农民。于2009年发现乙型肝炎,期间病情稳定,于2011年10月因劳累,病情加重,当地医院确诊“肝硬化失代偿期”住院治疗1个月后康复,期间未予抗病毒治疗,出院后定期复查肝功能、电解质及B超等检查。于2012年3月19日因“腹胀伴尿少1个月”住本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36.8℃,心率60次/min,呼吸17次/min,血压(BP)110/80mmrig。神清,呼吸平,精神可,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肝掌(一),蜘蛛痣(一),气管居中,双侧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充盈。胸廓对称,双肺呼吸音低,未闻及明显干湿哕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膨隆,中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触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浮肿。于3月20H查肝功能:TBil49.7mmol/L,ATJT60U/L,AST137U/L,白球比(A/G)25/30g/L;凝血酶原时间(PT)18.7S;电解质:钾2.5mmol/L,钠139mmol/L,氯100mmol/L;血常规:白细胞3.5×10^9/L,红细胞3.15×10^12/L,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53×10^9/L;HBVM“小三阳”,HBVDNA:5.07×10^6IU/ml,甲胎蛋白(+);腹部B超:肝硬化、脾肿大、肝囊肿、腹腔盆腔积液;腹部cr:肝硬化腹水伴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肝内多发小囊肿、两侧少量胸腔积液;胸片:右侧少量胸腔积液、两侧膈面抬高;心电图:窦性心律、左胸导联低电压。入院诊断为:(1)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2)低钾血症;(3)自发性腹膜炎。
丁慎华钱雪梅张斌
关键词:肝炎乙型肝硬化心房颤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