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素辉
- 作品数:68 被引量:445H指数:15
- 供职机构:安徽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小麦ArfGAP基因的克隆、半定量RT-PCR分析及原核表达被引量:2
- 2015年
- 为明确小麦ArfGAP基因在非生物胁迫中所行使的功能,采用电子克隆技术分离普通小麦ArfGAP基因后对其在不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了该基因。结果表明,从扬麦18号中克隆得到的TaArfGAP基因ORF全长为2 121bp。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TaArfGAP蛋白氨基端方向存在一个典型的ArfGAP蛋白结构域,在亲缘关系上与山羊草、乌拉尔图小麦和短柄草较近,而与甘蓝等作物关系较远。半定量RT-PCR分析表明,TaArfGAP基因在干旱、PEG和NaCl胁迫下显著上调表达,但在高温条件下则显著下调表达。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IPTG终浓度为0.8~1.0mmol·L-1、诱导温度为24℃及诱导时间为10h时,在分子量大小为81kD左右可以得到较大的可溶性表达蛋白量,且与预期结果一致,说明TaArfGAP基因在原核表达体系中成功表达。
- 许峰闫素辉张从宇时侠清李文阳张子学
- 关键词:小麦半定量RT-PCR
- 旱作与节水灌溉对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变化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灌溉与旱作条件下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研究,阐明不同灌溉制度下小麦淀粉积累的酶学机制。【方法】在灌溉和旱作两种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两个小麦品种蔗糖代谢、籽粒淀粉积累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旱作栽培有利于增加小麦灌浆前中期淀粉积累速率、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的活性,表明旱作栽培能提高小麦籽粒灌浆前期生理活性、促进籽粒淀粉的合成与积累。通过比较淀粉积累速率与蔗糖和淀粉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淀粉积累速率与蔗糖合成酶(SS)、AGPase、SSS和GBSS的变化趋势一致,表明这些酶在淀粉合成中起重要作用,而源器官制造的光合产物的减少并不是抑制籽粒淀粉积累的因素。【结论】旱作栽培能提高小麦灌浆前、中期的淀粉积累速率和淀粉合成酶活性,在籽粒灌浆后期则显著降低淀粉积累速率及其酶活性,表明旱作栽培能使库活性增强,促进籽粒淀粉的合成与积累。
- 戴忠民王振林张敏李文阳闫素辉蔡瑞国尹燕枰
- 关键词:小麦淀粉合成灌溉旱作
- 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GMP含量及大颗粒比例的影响被引量:1
- 2015年
- 为给小麦优质栽培中氮肥的合理运筹提供参考,以烟农19为材料,设置了2个施氮水平(施纯氮120和240 kg·hm-2)和3个不同氮肥基追比(2∶1、1∶1、1∶2),研究了氮肥运筹对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GMP)含量及其颗粒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籽粒GMP颗粒体积总体呈双峰分布,数目呈单峰分布。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GMP含量;在同一施氮水平下,较高的追氮比例能显著增加籽粒GMP含量及其>80μm颗粒体积百分比,降低<80μm GMP颗粒体积百分比。与120 kg·hm-2施氮水平相比,240 kg·hm-2水平下籽粒>80μm的GMP颗粒所占体积显著增高。小麦籽粒中,<10μm与>10μm的GMP颗粒数目百分比在不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由此可见,增施氮肥和氮肥后移有利于小麦籽粒GMP含量及大颗粒比例的提高。
- 闫素辉戴忠民时侠清张从宇邵庆勤许峰汪建飞李文阳
- 关键词:小麦氮素基追比粒径分布
- [^(60)Co]γ射线诱导小麦Glu-1A等位基因突变体的品质差异与遗传规律被引量:1
- 2016年
- 为了研究[60Co]γ射线诱导小麦Glu-1A等位基因突变体的品质差异与遗传规律,用300 Gy的[60Co]γ射线辐射皖麦50的干种子,用近红外品质测定和SDS-PAGE法,对获得的Glu-1A等位基因品质量差异进行了评价和遗传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M2筛选到一个HMW-GS突变体,Glu-1ANull突变为Glu-1A1,突变率为0.15%。突变体与皖麦50杂交,在F2品质性状有超亲现象,品质得分与吸水率和硬度之间相关显著。在F1的正、反交,HMW-GS表现为双显性的Glu-1A1,侧交的Glu-1A1∶Glu-1ANull符合1∶1的分类规律,F2的Glu-1A1∶Glu-1ANull符合3∶1的分类规律。突变体蛋白质含量增加,杂交后代有品质超亲现象,遗传表现符合孟德尔独立遗传和自由组合规律。
- 张从宇李文阳许峰闫素辉邵庆勤
- 关键词:小麦
- 小麦胚乳淀粉合成、粒度分布特征及对花后高温的响应
- 本研究选用遗传性淀粉组分不同的小麦品种,通过改变小麦籽粒灌浆阶段温度,系统研究小麦籽粒淀粉粒度分布,直、支链淀粉合成与相关酶活性的变化,分析不同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粒分布、淀粉形成的差异,淀粉组成与淀粉粒度分布、相关酶活性的...
- 闫素辉
- 关键词:小麦淀粉粒酶活性
- 文献传递
- 基于高代回交分离群体的小麦抗赤霉病QTLFhb4和Fhb5的遗传互作模式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为了明确2个小麦抗赤霉病侵入的主效QTL Fhb4和Fhb5的抗性遗传和互作模式,采用土表法并结合扬花期喷洒孢子液接种,以病小穗率(PDS)为鉴定指标,对携带Fhb4和Fhb5的不同遗传背景的BC3F1、BC3F2以及抗感对照进行了抗赤霉病侵入的表型鉴定和评价。结果表明,Fhb4和Fhb5在温麦6号和周麦22这2个不同的遗传背景中,PDS表现出杂合基因型和供体亲本望水白基因型的差异不显著,而与轮回亲本基因型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抗感分离比经卡方检验符合9∶3∶3∶1的分离比例,其抗性遗传遵循2个独立的遗传因子控制的显性遗传模式;同时,Fhb4和Fhb5抗侵入性效应相当,它们之间存在加性效应,二者累加后的病小穗率显著低于单个Fhb4或Fhb5。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对这2个抗赤霉病显性基因的聚合利用将有助于提高育种材料的基础抗性。
- 许峰闫素辉张从宇时侠清李文阳张子学
-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抗病性回交
-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粒度的分布特征被引量:32
- 2008年
- 选用小麦强筋品种德丰3号、德99-3和弱筋品种滨育535和鲁麦21,研究了籽粒中淀粉粒度、淀粉粒的体积、数目和表面积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成熟期小麦籽粒含有A(>9.8μm)、B(<9.8μm)两种类型淀粉粒,其粒径为0.37~52.60μm。淀粉粒的体积和表面积均表现为双峰分布;淀粉粒的数目表现为单峰分布,其中B型淀粉粒数目占总数的99%以上。在强筋品种中,B型淀粉粒所占体积和表面积百分比相对较高,而弱筋品种中A型淀粉粒体积、表面积百分比相对较高。籽粒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与2.0~9.8μm和<9.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分别呈显著和极显著负相关,与9.8~18.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含量与2.0~9.8μm和<9.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而与9.8~18.8μm的淀粉粒体积百分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淀粉和蛋白质含量均与其他粒径范围的淀粉粒体积无显著相关性。
- 戴忠民王振林张敏李文阳闫素辉蔡瑞国尹燕枰
- 关键词:小麦籽粒淀粉粒度粒度分布
- 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度分布特征及对氮素的响应
- 2013年
- 为了给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依据,以强筋小麦品种藁城8901和弱筋小麦品种山农1391为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研究了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GMP)颗粒粒径分布特征及对氮素水平的响应。结果表明,小麦籽粒GMP颗粒粒径范围为0.375~200μm。GMP颗粒体积分布总体上呈双峰曲线变化,<12μm的GMP颗粒体积百分比为11.2%~45%,>12μm的GMP颗粒体积百分比为55.0%~88.8%。与弱筋小麦山农1391相比,强筋小麦藁城8901有较高比例的>12μm颗粒。GMP颗粒数目分布表现为单峰分布,<4μm和<12μm的颗粒数目百分比分别为97.5%~98.0%和99.9%,表明小麦GMP颗粒中绝大多数为<4μm的小颗粒。在施氮0~240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12μm颗粒体积百分比显著降低,12~90μm、>90μm颗粒体积百分比增加,说明适量施氮能够显著提高GMP大、中颗粒比例。过量氮素不利于小麦籽粒谷蛋白大聚合体的形成。
- 李文阳闫素辉时侠清张从宇邵庆勤
- 关键词:小麦谷蛋白大聚合体粒度分布氮素
- 强、弱筋小麦籽粒形成期蔗糖、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其与氮代谢的关系被引量:17
- 2008年
- 2005—2006年生长季,以小麦强筋品种藁城8901和弱筋品种豫麦50为材料,研究了灌浆期籽粒和旗叶氮代谢底物含量与相关酶活性变化、蔗糖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籽粒淀粉积累特征,分析了氮代谢与籽粒淀粉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旗叶蔗糖合酶(SS)和磷酸蔗糖合酶(SPS)、籽粒腺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可溶性淀粉合酶(SSS)、束缚态淀粉合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均呈单峰曲线变化。两品种比较,除AGPP活性峰值豫麦50低于藁城8901外,其他酶活性峰值均是豫麦50高于藁城8901。相关分析表明,藁城8901支链淀粉积累速率与SS、SPS、AGPP和SBE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377**、0.8857**、0.6489**和0.5980**;直链淀粉积累速率与SS、SP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16**和0.7750**。豫麦50支链淀粉积累速率与SS、SPS、AGPP、GBSS和SBE活性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2**、0.6762**、0.7028**、0.8749**和0.5433*;直链淀粉积累速率与SS、SPS和SBE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28**、0.8428**和0.8603**。两品种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在开花后逐渐降低,且藁城8901的NR活性一直高于豫麦50。硝态氮和氨态氮含量与NR、GS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藁城8901的NR、GS活性与SS、SPS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豫麦50只有GS与SPS达显著负相关(r=-0.5212*)。上述结果表明,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淀粉合成积累受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藁城8901较高的NR活性抑制与蔗糖合成有关酶SS、SPS的活性,导致淀粉合成积累速率降低。由此可见,SPS/NR比值对淀粉合成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 李建敏王振林高荣岐李圣福蔡瑞国闫素辉于安玲尹燕枰
- 关键词:强筋氮代谢淀粉酶活性
- 小麦胚乳A、B型淀粉粒的形成与生长特征及氮素调节被引量:8
- 2016年
- 为研究小麦胚乳淀粉粒形成与生长特征,以优质小麦品种藁城8901为材料,在缺氮(对照)和施氮条件下,对籽粒发育过程中淀粉粒的产生、体积与数目分布及粒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花后4 d,小麦胚乳已出现A型淀粉粒,其中施氮处理粒径显著高于对照,说明氮素有利于早期淀粉粒的产生。花后10 d,又产生了一个新的小淀粉粒群体,即B型淀粉粒。花后10~12 d,施氮处理的粒径显著低于对照,可能是这个阶段施氮能促进小麦产生了更多的小(B型)淀粉粒,说明这个时期淀粉粒的生长以数目增长为主。花后14~17d,施氮处理淀粉粒粒径显著高于对照,说明这个时期淀粉粒生长以个体体积增大为主。花后24 d,〈0.8μm淀粉粒数目急剧增加,表明此期又产生了一个小淀粉粒群体。花后28 d,施氮处理〈0.8μm淀粉粒数目仍不断增加,表明施氮能促进灌浆后期籽粒产生更多的小淀粉粒。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小淀粉粒是由大淀粉粒分裂而来的,单个存在。小麦胚乳A型淀粉粒形成和发育时期基本在花后14 d之前,而B型淀粉粒在成熟前,其体积和数目一直在增加。施氮有利于胚乳A、B型淀粉粒个体的增大和数目的增多。
- 李文阳闫素辉王振林
- 关键词:小麦淀粉粒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