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阎云花

作品数:26 被引量:258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3篇棉铃
  • 13篇棉铃虫
  • 9篇性信息素
  • 6篇棉铃虫齿唇姬...
  • 5篇触角电位
  • 4篇昆虫
  • 3篇性外激素
  • 3篇烟青虫
  • 3篇青虫
  • 3篇外激素
  • 3篇寄生
  • 3篇寄生蜂
  • 3篇茧蜂
  • 3篇产卵
  • 2篇电镜
  • 2篇电镜观察
  • 2篇电生理
  • 2篇对植
  • 2篇新疆棉铃虫
  • 2篇嗅觉

机构

  • 2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轻工业部甘蔗...
  • 1篇江苏省激素研...

作者

  • 26篇阎云花
  • 13篇王琛柱
  • 10篇伍德明
  • 6篇赵新成
  • 5篇崔君荣
  • 4篇颜增光
  • 2篇刘孟英
  • 2篇赵成华
  • 2篇张继红
  • 1篇张丛
  • 1篇李群
  • 1篇严福顺
  • 1篇汤清波
  • 1篇王瑞
  • 1篇王睿
  • 1篇蔡连明
  • 1篇王红托
  • 1篇侯照远
  • 1篇孔繁蕾
  • 1篇张瑛

传媒

  • 4篇昆虫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2篇林业科学
  • 2篇昆虫知识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山西农业科学
  • 1篇Curren...
  • 1篇中国棉花
  • 1篇有机化学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生物防治通报
  • 1篇第五届生物多...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年份

  • 1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5
  • 2篇1993
  • 1篇1992
  • 2篇1990
  • 1篇1989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工合成甘蔗红尾白螟性信息素田间诱蛾试验被引量:3
1992年
1989~1990年在广东湛江地区进行了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对甘蔗红尾白螟雄蛾的田间诱捕试验。用合成性信息化合物的不同配比配制成诱芯在各代雄蛾发生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E-11-十六烯醛(E-11-16:ALD)与Z-11-十六烯醛(Z-11-16:ALD)比例为70:30的诱芯活性最高,与活雌蛾相当。在这一配比的两组份诱志中分别加入Z-7-十六烯醛、Z-9-十六烯醛、Z-11-十六烯醛时,引诱活性显著降低。
刘孟英阎云花蔡连明陈爱杨彩
关键词:甘蔗性信息素田间试验
棉铃虫齿唇姬蜂多分DNA病毒对棉铃虫前胸腺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在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末龄幼虫前胸腺发育规律的基础上,采用体外注射方法研究了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多分DNA病毒对棉铃虫前胸腺的影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注射3个雌蜂当量的0 液或4个雌蜂当量的病毒影响了棉铃虫的前胸腺细胞结构的完整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注射萼液或病毒使棉铃虫前胸腺细胞的细胞内通道系统明显萎缩甚至消失,细胞内圆形线粒体增多,溶酶体增多,环状的膜组织增多,有些细胞的细胞器已经裂解,细胞内堆积有大量颗粒状物质。这些现象说明,棉铃虫齿唇姬蜂的萼液或多分DNA病毒导致棉铃虫前胸腺失活并解体。
张丛阎云花王琛柱
关键词:棉铃虫齿唇姬蜂多分DNA病毒棉铃虫前胸腺发育规律天敌昆虫
昆虫对植物蛋白酶抑制素的诱导及适应机制被引量:17
2003年
植物蛋白酶抑制素是植物重要的防御物质之一 ,一般是分子量较小的多肽或蛋白质 ,能够与昆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形成复合物 ,阻断或削弱蛋白酶对食物中蛋白的水解 ,使昆虫厌食或消化不良而致死。植物蛋白酶抑制素在植物体内一般是诱导表达的 ,昆虫取食危害后 ,导致某些植物在伤口产生一种寡聚糖信息素———蛋白酶抑制素诱导因子 ,蛋白酶抑制素诱导因子诱导叶片局部产生植物蛋白酶抑制素 ,并刺激产生信号物质系统肽 ,通过十八烷酸途径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产生茉莉酸 ,茉莉酸与受体结合 ,活化植物蛋白酶抑制素基因。昆虫在长期取食植物蛋白酶抑制素后会在生理及行为上产生适应性而导致不敏感 ,适应方式主要包括 :(1)改变肠道蛋白酶对蛋白酶抑制素的敏感性 ;(2 )水解蛋白酶抑制素 ;(3)过量取食及干扰产生蛋白酶抑制素的信号通道。由于昆虫能够对植物蛋白酶抑制素产生适应 。
宗娜阎云花王琛柱
关键词:植食性昆虫
棘禾草螟雌蛾性外激素的电生理分析及田间诱蛾效果被引量:3
1993年
应用电生理学方法,从38种标样化合物中,发现4种对棘禾草螟雄蛾触角具有强烈的触角电位(EAG)反应,使用这4种化合物的不同比例,在田间做诱捕雄蛾的试验,其结果表明,只其中一种,即顺-9-十六碳烯醛(A),具有很高的诱蛾活性。顺-11-十八碳烯醛(B)、顺-9-十四碳烯醛(C)、顺-9-十六碳烯醇(D)三种化合物,加入到顺-9-十六碳烯醛中,都具有明显的抑制诱蛾效果。
伍德明崔君荣阎云花
关键词:性外激素电生理
棉铃虫和烟青虫杂交子一代幼虫的精巢和染色体观察被引量:7
2005年
雌性棉铃虫Helicoverpaarmigera(Hübner)和雄性烟青虫HelicoverpaassultaGuenée杂交(正交),其杂交子一代在成虫期可分为可育的雄性个体和生殖器官畸形的不育个体.雌性烟青虫和雄性棉铃虫杂交(反交),其杂交子一代在成虫期雌性和雄性都可育.反交子一代5龄2d期幼虫没有精巢的个体为正常雌性,有精巢的个体为正常雄性,其精巢的长和宽与亲本的精巢没有显著差异(P>0.05).正交子一代5龄期幼虫的每个个体均可观察到精巢,但是根据幼虫精巢发育正常与否,可把他们分为明显的2类:第1类幼虫个体的精巢长和宽与亲本精巢的差异不显著(P>0.05);第2类幼虫个体的精巢长和宽显著小于亲本的精巢(P<0.01).脑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观察显示,正交和反交子一代幼虫的脑细胞有丝分裂中期Ⅰ双倍体染色体均为2n=62,数目与其亲本的相同;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观察表明,正交第1类幼虫和反交雄性幼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数目与其亲本的相同,证实其单倍体染色体n=31;正交第2类幼虫没有观察到任何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相.联系成虫期杂交子一代的特征,可知正交子一代第1类幼虫发育为正常可育的雄性个体,第2类幼虫发育为畸形的不育个体.推断正交子一代中第2类幼虫不育的直接原因是精巢发育异常和精母细胞不能够进行减数分裂。
汤清波阎云花阎云花赵新成
关键词:杂交子一代烟青虫棉铃虫精巢发育双倍体
新疆棉铃虫性信息素的电生理研究被引量:15
1999年
以新疆喀什和库尔勒的棉铃虫为研究对象,利用触角电位记录技术,测定棉铃虫对标准化合物Z1116:ALD、Z916:ALD、Z1116:OH、16:ALD、16:OH、Z1116 :AC的EAG反应,发现这些标准化合物均能引起EAG 反应,其中Z1116:ALD能引起最强的EAG反应,Z916:ALD引起的EAG反应次之,由此认为Z1116 :ALD、Z916 :ALD可能是二地区棉铃虫性信息素的主要组分;从雄蛾在不同日龄下对标准化合物Z1116:ALD、Z916:ALD 的EAG 反应中,发现在羽化后的前3 d 棉铃虫对Z1116:ALD的EAG反应大且反应变动不大,之后则随日龄增加EAG反应降低,而对Z916 :ALD 的EAG的反应则一直保持平稳,EAG反应变化的规律与室内观测到的雌蛾性信息素的释放规律相符;测定雄蛾触角在完整、移去触角顶端1/5、2/5 三种情况下对Z1116:ALD、Z916:ALD、Z1116 :OH 的EAG反应,确定了雄蛾触角上感受以上几种组分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触角顶端1/5 处;另外,在Z1116 :ALD的绝对含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了Z1116 :ALD、Z?
王明伍德明阎云花吴才宏迪拉娜.艾山郑成锐
关键词:新疆棉铃虫电生理性信息素棉铃虫
核桃举肢蛾发生规律与防治试验被引量:7
1990年
本文对核桃举肢蛾的发生与地势的关系,越冬虫茧在土壤里的分布状况,成虫交配、产卵习性及部位等进行了系统观察研究,明确了该虫的发生消长规律和生活习性。通过综合防治试验,使好果率由过去的43%提高到88.7%,效果十分显著。
王瑞李青森赵律纪张金喜伍德明阎云花崔君荣
关键词:核桃举肢蛾
棉铃虫齿唇姬蜂和中红侧沟茧蜂的种间竞争
当一个寄主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生蜂寄生时,就会产生多寄生现象.然而通常只有一个寄生蜂能正常发育,这就不可避免的在寄生蜂之间产生竞争.种间竞争主要包括物理攻击和生理抑制两种.物理攻击主要是通过宽大的上颚来攻击其他寄生蜂幼虫...
田慎鹏张继红阎云花王琛柱
关键词:棉铃虫中红侧沟茧蜂种间竞争
文献传递
粟灰螟性信息素的研究
<正> 粟灰螟(Chilo infuscatellus Snellen)也称二点螟是谷子和甘蔗的主要害虫,分布在我国北方的谷子产区、南方的甘蔗种植区和领近的朝鲜、印度、马来西亚等国。我们曾报道了二点螟的性信息素(Z11-...
阎云花伍德明胡俊兰陈建新
文献传递
马尾松针叶中的挥发物质对马尾松毛虫产卵行为的影响被引量:28
2003年
前期的研究已表明马尾松毛虫雌蛾主要利用嗅觉来发现马尾松针叶并在其上产卵。借助于选择产卵试验 ,进一步研究了此种昆虫的产卵行为。与正常针叶比较 ,雌蛾对在戊烷提取过的针叶上产卵的喜好性明显地下降。联系到戊烷提取物中含有引起雌蛾触角电位反应的挥发物质的事实 ,上述结果说明戊烷提取物含有某些在雌蛾进行产卵场所定位中必不可少的挥发物。以戊烷浸过的针叶作为对照 ,雌蛾对在经α -蒎烯、香叶烯、苎烯、樟脑、里哪醇 -戊烷溶液分别浸过的针叶上产卵的喜好性没有显著的变化。然而雌蛾在经β-蒎烯 -戊烷浸泡过的针叶上的产卵量要明显地低于仅用戊烷浸过的针叶。这表明高含量 β-蒎烯的针叶能使雌蛾对其产卵喜好性显著地下降。
赵成华阎云花
关键词:马尾松针叶马尾松毛虫产卵行为产卵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