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红

作品数:22 被引量:105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血液
  • 6篇计数
  • 5篇血细胞
  • 5篇细胞计数
  • 4篇血细胞分析
  • 4篇稳定性
  • 4篇细胞分析
  • 3篇药物
  • 3篇药物监测
  • 3篇质控
  • 3篇质控物
  • 3篇治疗药
  • 3篇治疗药物
  • 3篇治疗药物监测
  • 3篇流式细胞
  • 3篇流式细胞术
  • 3篇均匀性
  • 3篇红细胞
  • 2篇血细胞计数

机构

  • 22篇北京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北京市临床检...

作者

  • 22篇陆红
  • 18篇彭明婷
  • 17篇李臣宾
  • 14篇谷小林
  • 11篇周文宾
  • 5篇陈文祥
  • 4篇申子瑜
  • 3篇苏炳男
  • 2篇施丽飞
  • 2篇何法霖
  • 2篇郭健
  • 1篇成斐
  • 1篇谢波
  • 1篇谢洁红
  • 1篇吴际
  • 1篇高倩

传媒

  • 5篇中华检验医学...
  • 4篇临床输血与检...
  • 4篇现代检验医学...
  • 3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 1篇200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二聚体检测参考区间的验证与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对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并分析年龄和性别因素对参考区间的影响。方法明确参考个体入组标准,招募参考个体男性60例,女63例,按年龄分为3组:20-39岁组(男女各20名),40-59岁组(男性20名,女性23名),≥60岁组(男女各20名)。采集参考个体枸橼酸钠抗凝静脉血,分别使用三种不同品牌的血液凝固分析仪及配套试剂检测D-二聚体浓度水平。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C28-A3文件,对试剂厂商提供的D-二聚体参考区间进行验证,并采用非参数统计比较不同年龄和性别组间的差异。结果对于40岁以下健康人群,三种检测系统的参考区间均验证通过;对于40岁以上健康人群,A检测系统≥60岁组的验证结果未通过,C检测系统40-59岁组的验证结果未通过。各检测系统不同年龄组的检测结果比较显示D-二聚体浓度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20-39岁年龄组与40-59岁组、20-39岁年龄组与≥60岁年龄组的 D-二聚体浓度水平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检测系统20-39岁组及40-59岁组男女间 D-二聚体浓度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60岁年龄组男女间D-二聚体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浓度水平与年龄和性别有关。对于40岁以下健康人群,三种检测系统的参考区间均通过验证,可直接采用;而对于40岁以上健康人群,部分检测系统的参考区间未通过验证,实验室应查找原因,必要时单独设置参考区间。
周文宾谢波陆红彭明婷吴际成斐
关键词:D-二聚体
二级标准检测系统测定红细胞比积与参考方法检测结果的比较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二级标准检测系统测定红细胞比积(Hct)的结果与参考方法测定结果的可比性。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9-2文什要求,以二级标准检测系统的检测方法作为被评价方法,依据NCCLSH7-A3文件,以微量比积离心测定法作为参考方法,选用40份健康人的新鲜血样本,同时使用前述的2种方法进行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和偏差评估。结果二级标准检测系统测定结果的偏差为0.45%~1.68%,相关系数为0.9981。结论二级标准检测系统测定的Hct结果与参考方法测定结果的偏差较小,相关性良好,使用参考方法定值的新鲜血校准二级标准检测系统后,Hct测定结果与参考方法的结果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陆红彭明婷李臣宾谷小林
关键词:红细胞比积
临床实验室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调查临床实验室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现状,结合全国室间质量评价数据进行分析,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方法以参加全国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室间质量评价的200家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检测信息,并将2011~2013年的全国室间质评数据与同期美国Wadsworth Center质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检测现状。结果调查问卷回报率为87.5%;三级医院的实验室占88.6%;使用光路流路校准品、PMT电压校准品和荧光补偿样品的实验室各占97.7%、88.6%和88.6%;实验室均采用包括CD3抗体在内的至少2种抗体进行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检测;26.3%的实验室曾使用全血质控物开展室内质控;38.5%的实验室使用CD45/SSC设门;30.3%的实验室报告绝对计数值,其中采用单平台方法的占62.3%。2011~2013年全国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质评CD3+、CD3+CD4+、CD3+CD8+、CD3-(CD16+56)+和CD3-CD19+五类细胞的相对计数的变异系数分布范围为(3.0~9.8)%,绝对计数的变异系数分布范围为(15.8~30.4)%,而美国质评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的变异系数分布范围分别为(2.0~10.0)%和(7.0~13.0)%。结论参加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质评的实验室主要来自各地的三级医院,其检测能力代表了我国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较高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状态的质量监控已在开展,但样本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如全血质控品应用、设门方案等)未有效开展;我国质评计划结果中相对计数的变异系数略高于美国,而绝对计数的变异系数差距更明显。应进一步制订相关标准并实施标准化。
李臣宾陆红周文宾彭明婷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问卷调查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04年
郭健陆红
关键词:治疗药物监测TDM血药浓度药物治疗
临床实验室CD34^(+)细胞计数检测现状与改进措施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调查临床实验室开展CD34^(+)细胞计数的检测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定质量改进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参加CD34^(+)细胞计数全国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的101家实验室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质评物检测,收集相关检测方法学信息及质评物检测结果。参考国内外指南文件确定CD34^(+)细胞计数的质量控制要求,对调查实验室的遵循情况进行分析。分组统计质评物检测结果,并与美国病理家学会(CAP)质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共收到97家实验室回报的调查问卷信息,99家实验室回报的质评物检测结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实验室对设门方案、移液方式和获取细胞数等关键质量控制要求的遵循比率较高,分别为92.8%、83.9%和82.5%;而对采用全血质控品开展室内质量控制、溶血素的选择、处理样品是否洗涤、是否报告绝对计数以及仪器的质量控制等要求的遵循比率较低,分别为5.2%、28.9%、39.2%、46.4%和55.7%。质评物检测结果显示,国内实验室CD34^(+)相对计数的变异系数与CAP质评数据相近,但绝对计数的变异系数大于CAP质评数据。结论临床实验室对部分质量控制要求的遵从性较差,绝对计数结果的实验室间差异较大,建议实验室加强CD34^(+)细胞计数质量控制相关培训,特别是绝对计数方法和技术要求的培训。
王宇李臣宾陆红彭明婷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细胞计数
临床血液和体液检验项目技术支撑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彭明婷李臣宾周文宾谷小林陆红陈文祥
研究背景:血液与体液检验是临床最常用且重要的一类检测项目,其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直接影响医生对疾病的诊疗。发达国家从60年代开始,通过开展室间质量评价改善结果的可比性,通过应用参考方法和参考物质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为了提高...
关键词:
关键词:血液检验技术支撑体系
血细胞分析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的研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制血细胞分析国家一级标准物质,作为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溯源的标准。方法新鲜血经稳定化处理、调整浓度后分装成待评价的标准物质;参照ISO Guide35(2006版)和《一级标准物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使用直接溯源至参考方法的标准仪器对标准物质进行定值;对标准物质的均匀性、稳定性和定值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将一级标准物质与二级标准物质的不确定度进行比较。结果标准物质WBC、RBC、Hb和PLT4个参数的均匀性评价的方差分析结果均显示P>0.05,表明标准物质是均匀的;瓶间均匀性的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0.04×109/L、0.022×1012/L、0.1g/L和2.2×109/L。26周内各参数的稳定性评价趋势分析结果均显示P>0.05,表明该期限内标准物质是稳定的;长期稳定性的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0.08×109/L、0.023×1012/L、1.1g/L和3.6×109/L。定值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0.09×109/L、0.059×1012/L、1.2g/L和4.1×109/L;合成并扩展不确定度后,定值结果表达式分别为(5.4±0.3)×109/L、(4.42±0.13)×1012/L、(137±3)g/L和(187±12)×109/L。一级标准物质各参数的不确定度均明显小于国家二级标准物质。结论标准物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定值方法可靠;各参数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明显小于国家二级标准物质。
彭明婷谷小林李臣宾陆红周文宾苏炳男
关键词:血细胞分析均匀性稳定性
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参考方法的结果比对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 对红细胞 (Redbloodcell,RBC)与白细胞 (Whitebloodcell,WBC)计数参考方法的结果进行比对 ,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按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的要求 ,建立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的参考方法。使用Eightcheck 3WP和Cellcheck 4 0 0为比对物质 ,同时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和日本参考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红细胞计数结果的差别可控制于 2 %以下 ,白细胞计数结果的差别可控制于 3 5 %以下。结论 红细胞与白细胞计数参考方法检测结果的可比性良好 ,该比对模式的建立保证了参考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彭明婷谷小林陆红申子瑜
关键词: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液学WBC
流式细胞术计数CD34^(+)细胞的性能验证方法和指标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适用于临床实验室进行流式细胞术计数CD34^(+)细胞的性能验证方法和评价标准。方法参考国际指南和我国行业标准,设计流式细胞术计数CD34+细胞(包括相对计数和绝对计数)的性能验证方案,选用全国室间质评(EQA)发放的4个批号质评物,并收集3份干细胞采集物和3份外周血标本,对FACSCantoⅡ配套检测系统的精密度、线性、携带污染率、正确度和准确度实施性能验证,并基于当前技术水平设定评价标准。结果相对、绝对计数的批内CV分别为2.5%~8.9%和3.0%~9.0%,批间CV分别为2.8%~10.5%和3.8%~9.9%;低浓度段(3.6~123.6个/μl)和高浓度段(113.2~1196.3个/μl)线性回归方程的斜率分别为0.9932和0.9652,R2分别为0.9996和0.9939,偏差为-8.67%~0.22%;相对、绝对计数的携带污染率分别为0.07%和0.00%;相对计数≤0.2%或绝对计数≤20个/μl时,正确度绝对偏倚在±0.006%或±0.5个/μl范围内,准确度绝对偏差在±0.02%或±0.9个/μl范围内;相对计数>0.2%或绝对计数>20个/μl时,相对偏倚在±5.65%范围内,相对偏差在±8.19%范围内。各验证结果均在设定的评价标准允许范围内。结论本研究制定的性能验证方案和设定的评价标准,既遵循国内外指南的推荐,又符合我国临床实验室的检测技术水平,具有可操作性,可为临床实验室开展性能验证工作提供参考。
李晓琪李臣宾陆红彭明婷
关键词:流式细胞术
二级标准检测系统计数血小板的质量保证与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 评价二级标准检测系统测定血小板结果的准确性与可比性,以确认新鲜血定值结果的准确和可靠程度.方法 参照美国CLSI文件EP9-A2,将二级标准检测系统与参考方法的血小板计数结果进行比对,评价40份静脉血标本检测结果的相关性和偏倚;将NCCL和日本参考实验室的二级标准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用二级标准检测系统对36份正常新鲜血标本进行定值,将其作为校准物,用于常规实验室36台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结果 二级标准检测系统与参考方法检测结果分布范围分别为(108 ~326)×109/L和(110~327)×109/L,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93,偏倚分布范围为-3.8%~3.4%.2009-2010年NCCL检测质控品的结果分布范围为(185 ~203)×109/L,日本参考实验室检测质控品的结果分布范围为(185~ 198)×109/L,比对数据的CV分别为2.0%~3.0%和2.6% ~3.4%,比对数据的偏倚分布范围为-1.4%~3.7%;验证结果符合要求的20台血细胞分析仪的偏倚分布范围为-2.6%~2.1%,其余需要校准的16台血细胞分析仪校准前后的偏倚由3.4% ~ 12.6%降至0% ~2.8%.结论 参考实验室间的结果比对保证了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二级标准检测系统定值的新鲜血作为校准物用于血细胞分析仪的校准是可行的.
陆红李臣宾谷小林彭明婷
关键词:血小板计数校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