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兵乾

作品数:70 被引量:468H指数:13
供职机构: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骨折
  • 22篇腰椎
  • 19篇融合术
  • 13篇椎间融合
  • 12篇椎间融合术
  • 12篇内固定
  • 10篇生物力学
  • 10篇疗效
  • 10篇关节
  • 10篇钢板
  • 9篇固定术
  • 8篇椎体
  • 7篇入路
  • 7篇术后
  • 7篇椎间孔
  • 7篇微创
  • 7篇后路
  • 7篇脊柱
  • 6篇退变
  • 6篇肱骨

机构

  • 29篇常熟市第一人...
  • 28篇苏州大学
  • 14篇南通大学
  • 8篇上海大学
  • 2篇常熟市第二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作者

  • 69篇陈兵乾
  • 23篇钱宇峰
  • 23篇盛晓文
  • 22篇薛峰
  • 19篇彭育沁
  • 15篇房小文
  • 15篇薛峰
  • 14篇盛晓文
  • 13篇张烽
  • 10篇居建文
  • 10篇王素春
  • 9篇钱宇锋
  • 8篇王以进
  • 6篇段广超
  • 6篇王正飞
  • 6篇陆建民
  • 5篇陆建民
  • 3篇俞旭东
  • 3篇徐怡良
  • 3篇王正飞

传媒

  • 13篇实用骨科杂志
  • 12篇临床骨科杂志
  • 7篇脊柱外科杂志
  • 6篇颈腰痛杂志
  • 4篇交通医学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交通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外女性健康...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8
  • 4篇2017
  • 9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单纯腰椎椎间融合术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生物力学比较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融合术(ALIF)、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差异。方法选用15具新鲜小牛腰椎标本,模拟临床建立三种椎间融合术模型,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测试三种模型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前后生物力学特性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标本组相比,单纯椎间融合术的ALIF(Ⅰ)组的平均应变和应力明显增加;ALIF(Ⅰ)、PLIF(Ⅰ)、TLIF(Ⅰ)组的平均轴向刚度和水平剪切刚度分别下降28.3%、18.4%、11.5%(P<0.05)和21.6%、17.5%、5.9%(P<0 05);扭矩强度分别依次下降38.6%、49.1%、27.2%(P<0.05)。(2)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与单纯椎间融合组的相应术式比较,ALIF(Ⅱ)、PLIF(Ⅱ)、TLIF(Ⅱ)三组的平均应变和应力分别减小了21.4%、12.3%、24.5%(P<0.05)和21.4%,22.3%,24.5%(P<0.05);平均轴向刚度和水平剪切刚度分别增加了87.8%、77.9%、75.9%(P<0.05)和60.6%、68.1%、63.1%(P<0.05);平均扭转强度分别增加了95.1%、110.9%、87.6%(P<0 05)。结论行单纯椎间融合术后,腰椎的稳定性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在加用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能有效地提高其稳定性能。在三种椎间融合术中,TLIF的腰椎即刻稳定性能最优。
张烽陈兵乾居建文王素春段广超王以进
关键词:椎间融合术腰椎生物力学
肱骨大结节带线接骨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肱骨大结节带线接骨板,其包括接骨板本体,接骨板本体的上侧开设有若干排线孔,排线孔内均安装有塑料防磨圈,塑料防磨圈内壁安装有缝合线,接骨板本体的上侧开设有滑动槽,滑动槽内安装有大结节定位组件,接骨板本体...
陈兵乾
后路及单侧椎间孔和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并置入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的生物力学变化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比较经后路、单侧椎间孔、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后相邻节段的力学性能。方法:新鲜的雄性小牛L1-L5节段脊柱标本15个。随机取5个标本作为正常对照组,在非破坏状况下测试其力学指标后,再将15个标本随机分为3组,按要求制作L4/5前路椭圆形碳纤维Cage1枚融合(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后路长方体碳纤维椎间Cage2枚融合(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和侧方椎间钛合金Cage1枚融合(单侧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组)模型。测试完成后,每个标本附加L4,5节段双侧Moss—miamiTM椎弓根螺钉测试。结果:3种融合方法在附加内固定前后应变和位移都高于正常对照组,强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3组间以单侧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组变化最大,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组最小(P〈0.05);在内固定前后配对比较,附加内同定后各组应变、位移增加,强度降低(P〈0.05)。结论:3种融合方法在附加内固定前后都有加速上位相邻节段退变的趋势,附加内固定比单纯融合更易导致相邻节段退变,单侧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退变趋势更加明显,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的趋势相对较小。
居建文张烽陈兵乾王以进
关键词:椎体间融合术相邻节段生物力学
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实验(英文)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适用于腰椎任何节段,并且保留了侧椎板和关节突关节的完整,较传统的椎间融合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有关其生物力学性能的研究很少。目的:应用生物力学应力方法观察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后及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腰椎即刻稳定性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生物力学测试,于2005-08/2006-04在南通大学和上海大学生物力学研究所完成。材料:新鲜1月龄小牛腰椎标本20具。方法:20具小牛标本模拟临床手术,分别依次建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单纯椎间融合模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模型、经椎间孔椎间融合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模型,每组5个标本,在脊柱三维运动测试机上进行生物力学测试。主要观察指标:记录应变、位移、应力、扭角等力学量。结果:行单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后,虽然在平均应变和应力上变化不大,但刚度和扭转强度明显减小了,说明虽然椎间融合器的植入能提供即刻的稳定性。分别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其稳定性明显比单纯融合组加强了,甚至超过正常组,附加双侧内固定组的稳定性明显优于单侧内固定组。虽然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腰椎稳定性逊于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但是其即刻稳定性也大大地加强了,甚至超过了正常标本,说明附加单侧内固定同样也能提供腰椎术后足够的初始稳定性。结论:单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后,腰椎的初始稳定性是不够的,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都能明显的增加腰椎的初始稳定性。
陈兵乾张烽董士奎居建文王素春王以进
关键词:椎间融合术腰椎生物力学
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比较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及ACDF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病例。测量所有患者颈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置换节段及相邻节段的ROM,并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Odom分级。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和Odom功能评定均得到显著改善。置换组术后颈椎ROM、置换节段及其邻近间隙平均ROM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DF组患者中,术后颈椎ROM显著减小,邻近间隙ROM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术后邻近节段的ROM明显小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能保持颈椎ROM,避免邻近节段退变,早、中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尚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杨兴薛峰盛晓文彭育沁陈兵乾
关键词:椎间盘人工关节减压术脊柱融合术
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自然进展和影像学测量指标间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研究退变性腰椎侧凸的自然进展,并评估轴向负重位下X线预测自然进展的作用。方法 2007-02-2010-02门诊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02例,按Cobb角分为侧凸组(≥10°,n=106)和狭窄组(<10°,n=196)。门诊随访并收集患者ODI评分、初诊时轴向负重位及历次站立位X线片,并测量Cobb角、顶椎旋转度、侧方移位度、腰椎前凸角、矢状面滑移度五项指标。结果 273例患者完成随访,狭窄组3.85%的病例出现进展,平均Cobb角显著增大;而侧凸组26.37%的病例进展,平均ODI评分、Cobb角、椎体旋转度、腰椎前凸角明显改变。两组患者初诊负重下各项数据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负重下顶椎旋转角和侧方移位与末访比有较好的一致性;负重下顶椎旋转和腰椎前凸角进展与Cobb进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轴向负重位下的顶椎旋转角、侧方移位和腰椎前凸角是预测短中期进展的有效指标。
陆建民钱宇锋薛峰盛晓文陈兵乾
关键词:一致性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初步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通过与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患者比较,探讨应用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1年3月24例符合选择标准的神经根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按收治时间分为颈前路减压融合组(融合组13例,2010年3月-2010年9月)和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组(置换组11例,2010年9月-2011年3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分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改善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Odom’s评分评价疗效;置换组于手术前后X线片上测量置换及其邻近节段的过伸过屈、左右侧屈活动度,以及假体偏心距。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症状均缓解,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患者均获随访,融合组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3个月;置换组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9.6个月。术后1、3、6个月置换组NDI均高于融合组(P<0.05),但JOA评分改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组Odom’s评分为优6例,良4例,可3例,优良率76.92%;置换组为优9例,良1例,差1例,优良率90.9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00,P=0.223)。术后置换组过伸过屈及右侧屈活动度于1个月时明显减小(P<0.05),之后逐渐恢复;左侧屈活动度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其中3、6个月时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术后置换节段和上位节段左侧屈活动度大于右侧屈(P<0.05),且上位节段左、右侧屈活动度差约为置换节段的2倍;侧屈活动度差与假体偏心距成正相关(P<0.05),且假体偏向侧的侧屈活动度增大,对侧活动度减小。结论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是一种简便、安全且能保留颈椎活动的手术,早期疗效较好。
钱宇锋薛峰盛晓文陆建民陈兵乾
关键词:颈椎病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本院于2011年1月—2013年9月采用PKP治疗胸腰椎OVCF患者95例,其中男30例,女65例;年龄55-86岁,平均65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手术前后腰痛的程度;测量椎体高度及Cobb角,观察椎体高度的恢复情况;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0-65 min,平均45 min。术中骨组织活检提示转移性肿瘤2例。骨水泥渗出至椎管内1例,再行椎板减压术;骨水泥渗入椎间隙1例,进入周围血管2例,未见明显不适。术中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8-26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压缩椎体的高度有明显恢复。结论 PKP是治疗胸腰椎OVCF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但术中须注意操作要点,避免相关并发症。
盛晓文彭育沁王正飞房小文钱宇峰陈兵乾
关键词:腰椎骨质疏松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一种髌骨骨折固定钢板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髌骨骨折固定钢板,包括一体成型的中心固定孔、连杆和边缘固定孔,边缘固定孔设有若干,连杆固定连接边缘固定孔和中心固定孔,边缘固定孔环绕在中心固定孔的四周,边缘固定孔之间通过支撑杆连接,支撑杆连接边缘固定...
陈兵乾
文献传递
经椎间孔入路和后路椎间融合术即刻稳定性的生物力学比较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LIF)及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即刻稳定性变化和差异。方法选用15具新鲜小牛标本,随机分为PLIF组、TLIF组及正常对照组,附加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后,在WE-10万能试验机上测试其生物力学特性。结果行椎间融合术后,两者的各项稳定性指标比正常组下降,附加单侧内固定后,各稳定性指标有所增加,只有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后,两者各稳定性指标都明显增加并超过了正常组。结论TLIF的稳定性能优于PLIF;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或TLIF附加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有效地增加腰椎初始稳定性。
陈兵乾张烽居建文董士奎王素春王以进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腰椎生物力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