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单盲
  • 1篇单盲法
  • 1篇动脉供血
  • 1篇动脉供血不足
  • 1篇眩晕
  • 1篇药物疗法
  • 1篇右旋糖
  • 1篇右旋糖酐
  • 1篇右旋糖酐类
  • 1篇栓塞
  • 1篇双益平
  • 1篇腔隙
  • 1篇腔隙性
  • 1篇腔隙性脑梗死
  • 1篇椎基底
  • 1篇椎基底动脉
  • 1篇椎基底动脉供...
  • 1篇椎基底动脉供...
  • 1篇椎基底动脉供...
  • 1篇疱疹

机构

  • 5篇上海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陈婕
  • 4篇朱文炳
  • 2篇马昱
  • 2篇汪昕
  • 2篇范薇
  • 1篇谢瑞满
  • 1篇修雁
  • 1篇王述静
  • 1篇郑小敏
  • 1篇马昱

传媒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新药与临床

年份

  • 4篇2000
  • 1篇199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腔隙性脑梗死的MRI研究及与CT的比较被引量:7
2000年
目的 分析腔隙性脑梗死 (LI)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比较MRI和CT在L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 1 57例经临床、MRI诊断明确为LI患者的病灶形态大小、部位、数量进行统计 ,其中 1 1 5例患者行 2次或以上MRI检查 ,68例患者同时行CT检查。结果 ① 1 57例行MRI检查患者共发现LI灶 1 4 59个 ,最多见于豆状核 (占 40 8% ) ,其次为放射冠、丘脑、内囊、尾状核、桥脑 ,可为圆形、椭圆形、条索状病灶。② 68例既做CT ,又做MRI患者中 ,MRI检出的病灶数为CT的 4 3倍 ,其中绝大多数CT漏检病灶直径≤ 5mm或位于幕下。③ 1 1 5例行 2次或以上MRI检查患者中有 77例 (67 0 % )急性期后复查病灶较前缩小。结论 ①LI常为多发 ,且第一次临床发病时多数患者颅内已存在无症状性LI病灶。②LI灶易为CT忽略 ,尤其是幕下病灶或≤ 5mm的病灶 ,这是造成既往文献报道LI好发部位差异较大的一个主要原因。③尽管LI病灶较小 (≤ 2 0mm) ,但大部分 (67 0 % )急性期存在在周边水肿 。
范薇汪昕朱文炳陈婕王观法王述静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磁共振成像CT
巴曲抗栓酶与右旋糖酐治疗急性脑栓塞的比较被引量:9
1997年
目的:探讨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栓塞的疗效。方法:经CT诊断的急性脑栓塞病人48例,随机分为巴曲抗栓酶组(治疗组)和右旋糖酐组(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按巴曲抗栓酶剂量分为10BU,iv,drip,qd×3d和5BU,ivdrip,qd×7d2个亚组,按开始用药时间分为24h内和72h内2个亚组。对照组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液500mL/d,ivdrip×10d。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wk末、1mo末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平均减少分数(MDS)比对照组增加,但仅在1wk末时有显著性差异;剂量不同在疗效上无显著差异,而开始治疗时间24h内优于72h内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巴曲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栓塞疗效较好,但宜早期使用,疗程可延长。
谢瑞满朱文炳陈婕范薇郑小敏
关键词:巴曲抗栓酶右旋糖酐类脑栓塞药物疗法
疱疹病毒性脑炎与非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点
2000年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疱疹病毒性脑炎(HVE)与非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不同临床特点,以期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减少死亡率,降低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HVE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精神症状、意识障碍为主,其脑电图与CT(MRI)的改变亦有特殊性,在疾病早期,脑电图和脑脊液即出现异常改变。结论:对发热并伴有脑部症状的病患者以及突发的意识障碍和单(或)伴发的精神症状患者应高度怀疑疱疹病毒性脑炎,行脑脊液HSV-IgG检查,诊断一旦确定,即行阿昔洛韦治疗。
陈婕马昱
关键词:疱疹病毒性脑炎
双嘧达莫负荷试验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0年
陈婕朱文炳修雁马昱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
石杉碱甲片剂(双益平)治疗记忆障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00年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片剂(双益平)对不同记忆力障碍患者的记忆力改善效果。方法:对91例有记忆力障碍的患者分别给予双益平及脑复康治疗,其中治疗组(双益平组)46例,对照组(脑复康组)45例,剂量分别为双益平组 0.1 mg,bid,2个月,脑复康组0.8mg,tid,2个月。用CMS—MQ评定疗效。结果:双益平组治疗前后MQ分别为73.37±12.15,86.97±15.37(P<0.05)。脑复康组治疗前后MQ分别为73.51±11.18,81.11±14.51(P<0.05)。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0.8%和 35.3%( P< 0.05)。双益平组与脑复康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双益平治疗记忆障碍的效果显著。
陈婕朱文炳汪昕马昱
关键词:双益平单盲法记忆障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