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宗娇

作品数:18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辽宁省环境监测实验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污染
  • 6篇酸雨
  • 4篇大气污染
  • 3篇污染物
  • 3篇空气质量
  • 2篇酸雨污染
  • 2篇气流
  • 2篇气流轨迹
  • 2篇污染特征
  • 2篇细颗粒
  • 2篇检出
  • 2篇检出率
  • 2篇PM2.5
  • 2篇大气污染物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冬季供暖
  • 1篇信息管理
  • 1篇信息系统
  • 1篇烟花爆竹

机构

  • 18篇辽宁省环境监...
  • 3篇沈阳理工大学
  • 2篇沈阳市妇婴医...
  • 1篇沈阳市妇女儿...

作者

  • 18篇陈宗娇
  • 5篇白璐
  • 4篇邰姗姗
  • 4篇张青新
  • 4篇刘枢
  • 3篇姜承志
  • 3篇仇伟光
  • 3篇祖彪
  • 3篇张晓峰
  • 2篇石敏
  • 1篇连鑫
  • 1篇黄彦红
  • 1篇张丽华
  • 1篇李元宜
  • 1篇朱京海
  • 1篇彭跃
  • 1篇于宁
  • 1篇李静
  • 1篇王丽霞
  • 1篇吴晓姝

传媒

  • 4篇环境保护与循...
  • 3篇环境科学与技...
  • 2篇农业与技术
  • 2篇环境保护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环境卫生学杂...
  • 1篇辽宁省环境科...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辽宁省环渤海地区臭氧污染趋势及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1
2018年
根据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2014-2016年监测结果,统计分析辽宁省环渤海地区5个城市26个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监测数。结果表明:2014-2016年,辽宁环渤海地区5个城市臭氧污染状况整体呈加重趋势,2016年污染状况最为严重;研究区域臭氧超标天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5-8月为主要超标月份,且5月和6月超标天数逐年升高;研究区域内代表城市臭氧日变化主要为单峰分布,5月和8月峰值浓度主要出现15-17时,1月和10月峰值浓度主要出现14-15时;主要超标月份夜间臭氧浓度较高,1月和5月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16年5月夜间超过100μg/m3;臭氧年均值和第90百分位浓度高值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环渤海地区中部的营口,锦州和盘锦浓度次之,大连和葫芦岛相对较低。
刘枢王铎陈宗娇白璐张峻玮黄彦红
关键词:臭氧
辽宁省大气湿沉降变化趋势分析
2014年
通过分析2009—2013年辽宁省酸沉降控制指标,得出辽宁省大气湿沉降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总体上酸雨污染并不严重,近5年来呈稳定态势。降水属硫酸型降水,主要离子为Ca2+和SO42-,总体来看,各种离子随时间无显著性变化;SO42-沉降量最大,远高于其他离子,其次是NO3-和Ca2+,各年度湿沉降量有不同程度波动,但总体无显著变化;酸性物质的沉降量高于碱性物质。
陈宗娇
关键词:大气化学酸雨湿沉降沉降量
2006年—2010年沈阳市大气污染与出生缺陷的生态学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对沈阳市2006年—2010年大气质量数据与出生缺陷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大气污染与出生缺陷之间的关联,为出生缺陷环境病因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年度、地区、季节等分析大气质量状况及出生缺陷检出率;应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大气污染与出生缺陷的关联性。结果沈阳市2006年—2010年出生缺陷检出率分年度、地区、性别、季节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12、30.58、26.77、240.88,P<0.05),大气污染指数(API)分年度、地区、季节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34、189.70、391.94,P<0.05);出生缺陷检出率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这与大气质量的变化相一致。出生缺陷检出率重污染区高于轻污染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3,P<0.05);出生缺陷检出率非采暖期高于采暖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75,P<0.05)。结论沈阳地区出生缺陷的发生在年际、地区和季节间与大气污染存在统计学相关。
李静黄彦红董爽王鑫鑫姜承志刘枢陈宗娇
关键词:检出率大气污染生态学研究
辽宁省2017年春节期间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预报准确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利用气象数据、PM2.5等污染物浓度数据、模型预报结果以及人工订正预报结果,对辽宁省2017年春节期间(1月27日—2月2日)的空气质量变化特征及预测预报准确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夕(27日)夜间至初一(28日)凌晨空气质量出现短时恶化,可能与烟花爆竹集中燃放有关;初一数值模型预报结果与实际空气质量偏差较大,主要原因是未考虑烟花爆竹燃放等排放源急剧增加的影响,人工订正后预报效果较好。
白璐邰姗姗陈宗娇王铎张晓峰张峻玮
关键词:春节空气质量烟花爆竹
冬季供暖对沈阳市各功能区4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冬季供暖对沈阳市不同功能区4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方法]根据沈阳市2013年全年11个监测点位的PM10、PM2.5、SO2、NO2实时监测数据,分析4种污染物浓度的月变化规律,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供暖期和非供暖期该市6类功能区4种污染物对各功能区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污染物PM10、PM2.5、SO2的浓度受供暖影响月变化明显,NO2的浓度受供暖及降水的双重影响月变化规律与其他3种污染物有较大不同;供暖期工业区各类污染物浓度最高,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供暖期和非供暖期各类污染物浓度均较高,供暖期农村和风景名胜区较其他点位污染物浓度最低;农村、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点位NO2浓度最高。[结论]该研究可为进一步调控与治理沈阳市大气污染提供理论支撑。
陈宗娇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供暖期
辽宁省酸雨污染特征分析与遥感监测反演成因初探
2014年
以辽宁省酸雨污染较重的2007年为例,分析了辽宁省酸雨污染特征。并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分析了其污染成因。结果表明:辽宁省酸雨污染空间分布极不平衡,呈现2条近乎平行的西南—东北走向的带状分布;覆盖大连—丹东地区的东南部酸雨带;从西至东贯穿葫芦岛—锦州—沈阳—抚顺—铁岭中西部酸雨带;东南部酸雨带污染较重,且呈现区域性污染特征;中西部酸雨带污染较轻,且呈现局部污染特征。辽宁省酸雨污染在季节变化上,夏、秋季污染较重,春、冬季较轻,且夏季中的8月份酸雨频率最高。利用遥感监测反演技术,初步分析了辽宁省酸雨污染的可能成因。
陈宗娇
关键词:酸雨酸沉降遥感监测
基于GIS的辽宁省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2010年
结合辽宁省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利用先进的网络、通信、信息技术,以GIS技术为工具整合各类环境信息资源。该系统以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持,对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进行信息管理,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
吴晓姝陈宗娇王丽霞
关键词: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信息管理
沈阳市2006—2010年三种大气污染与出生缺陷关系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对沈阳市2006—2010年3种主要大气污染物(SO_2、NO_2、PM10)与总出生缺陷及前5顺位疾病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各种大气污染物与出生缺陷各病种之间的关联。方法应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地区和季节等分析3种大气污染物及总出生缺陷及前5顺位出生缺陷检出率;应用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3种大气污染与出生缺陷及前5顺位的关联性。结果沈阳市2006—2010年3种大气污染物不同地区、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总出生缺陷、先心病、总唇腭裂、外耳其他畸形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度总出生缺陷、先心病、总唇腭裂、血管瘤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总出生缺陷检出率地区别分组,3种大气污染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季节别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PM10浓度与先天性心脏病及血管瘤具有相关性(r=0.810、0.714),NO_2与血管瘤也具有相关性(r=0.771)。结论沈阳地区3种大气污染物与总出生缺陷及前5顺位出生缺陷的发生在地区和季节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黄彦红李静董爽王鑫鑫姜承志刘枢陈宗娇
关键词:大气污染物检出率
大连市局地源对酸雨形成的影响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大连市是辽宁省酸雨污染相对较重的城市,为研究该地区局地源对酸雨形成的影响,从局地空气质量、降水离子浓度和百分组成以及本地污染源的影响3个方面分析,得出大连市各降水点位酸雨污染差异较大,甘井子点位酸雨污染相对较轻,主要是由于其周边污染源分布较多,本地的碱性离子中和作用较强。而本地源的排放对酸雨的影响不明显,不及远距离输送的贡献大。
陈宗娇
关键词:酸雨频率离子浓度
沈阳市冬季一次典型大气污染过程特征和成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2013年11月18日~25日沈阳地区出现一次典型空气污染过程。采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并结合气象条件分析了该次污染的成因和细颗粒物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是重污染发生的主要原因,低空排放的积累可能是造成这次污染的又一重要原因。从细颗粒物成分上看,污染过程中有机碳颗粒占比明显增加,有机物污染较为严重,颗粒物间混合加剧;从来源上看,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和燃煤的占比较高。
仇伟光张青新陈宗娇祖彪邰姗姗白璐张晓峰
关键词:化学组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