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嵘
- 作品数:5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医学创新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一期彻底清创联合单边外固定架骨搬移技术治疗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一期彻底清创联合单边外固定架行骨搬移技术治疗慢性骨髓炎及感染性骨不连造成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月慢性骨髓炎和感染性骨不连造成骨缺损的患者12例,均行一期彻底清创、病骨切除联合单边外固定架行骨搬移、骨延长技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平均随访(16.29±6.85)个月,骨搬移长度平均(13.58±5.51)cm。钉道感染9例,2例需手术,重度疼痛2例,接区骨不愈合4例,对位对线不良需切开调整1例,截肢2例,均无钉道松动和外支架断裂。结论:一期彻底清创联合骨搬移术是治疗慢性骨髓炎及感染性骨不连造成骨缺损的有效手段,但并发症较多,需临床医生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 林佳生陈嵘严伟陈冬冬
- 关键词:感染性骨不连骨缺损骨搬移骨延长
- 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宏观经济趋势的相关关系研究
- 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也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在我国实行住房制度改革以后,房地产业增加值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影响日益扩大,房地产价格也在不断上涨。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消费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城镇居...
- 陈嵘
-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宏观经济居民消费
- 文献传递
- 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被引量:2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12年10月-2015年3月共收治12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4—77岁(43.9±18.4岁);病变节段位于L4~S1。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血沉下降及结核中毒症状改善后,行手术治疗。均为一期后前路手术.即后路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后,前路经腹旁正中腹膜后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后继续系统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SR)、腰椎局部前凸角(local lordotic angle,LLA)。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切除的病灶组织行病理检查,均符合结核改变。手术时间165~380min(268.8±76.7min);出血量160~2500m1(627.5±640.3ml)。共有3例手术相关并发症。均发生于前路手术时,1例为静脉丛撕破,经压迫后止血;2例腹膜撕裂,术中进行修补。随访12~48个月(31.1±9.8个月),12例均获骨性融合,无结核复发征象,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征象。8例术前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VAS评分为7.1±1.1分,末次随访时为2.1±1.0分;术前ESR为65.8±29.9mrrdh,末次随访时为15.1±8.5mm/h;VAS和ESR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前LLA为3.0°±83°,术后即刻矫正为11.0°±6.0°,末次随访时为10.4°±5.9°;与术前相比较,术后即刻LLA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LLA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可以显著矫正脊柱畸形并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路经腹膜后入�
- 王华锋杨昌盛郑召民陈嵘梁珪清廖忠梁春祥王华王建儒
- 关键词:脊柱结核腰骶段前路病灶清除后路内固定
- 人工补片在肿瘤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肿瘤型假体置换患者术中应用人工补片修复关节囊及软组织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接受肿瘤型假体和人工补片重建的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24例,年龄为(44.75±23.18)岁。肩关节置换5例,肘关节置换2例,髋关节置换12例,膝关节置换32例(其中股骨侧肿瘤24例,胫骨侧肿瘤8例)。转移瘤12例,骨肉瘤20例,软骨肉瘤7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5例,骨巨细胞瘤4例,尤文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1例。患者行肿瘤广泛切除术、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人工补片修复关节囊和包绕假体体部,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随访时间为(19.75±8.17)个月,平均术后4 d拔除引流管。浅表切口感染2例,深部感染1例,小腿前侧肌群骨筋膜室综合征1例,未发生假体及关节脱位和假体感染。肩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肩关节前屈角度为(34.00±10.84)°,外展角度为(20.00±9.35)°,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评分为(19.80±9.54)分,优良率为0。肘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肘关节屈曲角度为(75.00±7.07)°,伸直角度为(-5.00±7.07)°,MSTS评分为(25.00±2.83)分,优良率为50.0%(1/2)。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屈曲角度为(86.67±20.60)°,后伸角度为(2.08±4.98)°,MSTS评分为(25.42±1.78)分,优良率为83.3%(10/12)。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膝关节屈曲角度为(89.69±22.39)°,伸直角度为(-0.63±1.68)°,MSTS评分为(23.31±2.09)分,优良率50.0%(16/32),其中股骨侧优良率为66.7%(16/24),胫骨侧优良率为0。全组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结论应用人工补片修复肿瘤关节假体置换后的关节囊及软组织,可促进假体与自身组织融合,增加人工关节的稳定性,降低脱位率,重建肌腱与假体附着点恢复肌�
- 林佳生陈嵘严伟陈冬冬
- 关键词:骨肿瘤关节置换关节稳定人工补片软组织重建
- 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EXT1基因一个新的剪接突变及致病机制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对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致病基因EXT1一个新的剪接突变进行分析,并研究其致病机制。方法2013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福州第二医院骨肿瘤科收治的多发性骨软骨瘤患者即先证者因全身多处关节畸形20余年于门诊收入院,采集先证者及父母外周血并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EXT1/EXT2基因编码区及邻近内含子序列并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所得突变;以先证者、母亲及正常人血组织cDNA为模板,扩增EXT1基因编码区并将产物做TA克隆测序,用卡方检验统计分析各组异常转录本数以研究该突变的致病机制。结果基因测序发现先证者及母亲EXT1基因第4内含子5’剪接位点存在杂合性缺失突变(c.1284+2del);生物信息学预测该突变可导致外显子4跳跃或异常剪接;TA克隆测序及统计分析表明先证者及母亲含外显子4跳跃的转录本其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0,P〈0.01)。结论EXT1基因突变c.1284+2del导致较大数量的EXT1基因转录本外显子4跳跃,而影响其正常转录翻译。
- 郭小艳严伟陈嵘李茜茜洪国粦
- 关键词:外生骨疣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