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应东 作品数:11 被引量:39 H指数:4 供职机构: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更多>>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苗鉴定及产量试验简报 被引量:2 1993年 “七五”期间,我们承担了广东甘薯种质茎尖分生组织脱毒培养保存任务,完成440份广东甘薯种质试管苗入库。从中选出高产、中产优质、低产各2个共6个品种进行病毒鉴定和产量试验。 张雄坚 郑平 陈应东 冯祖虾 黄宏诚关键词:甘薯 脱毒苗 脱毒甘薯的培养及生产技术 被引量:2 1997年 脱毒甘薯的培养及生产技术陈应东张锦就(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广州510640)(广东省农牧业国际合作公司)甘薯营养成分丰富,近年在国际上被誉为保健食品而受到广泛关注。我国是产薯大国,甘薯种植面积占世界的90%左右,产量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甘薯... 陈应东 张锦就关键词:甘薯 脱毒苗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试管苗快速繁殖 被引量:2 1990年 甘薯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面积和总产均居世界首位。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甘薯科研和生产水平我们开展了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和繁殖试管苗的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再生苗一旦成功,便极易进行繁殖,无论是组织培养试管微繁殖还是移栽到温室里繁殖,其成苗率都很高,粗生性与大田苗相似。这给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试管苗的种质保存、交流及生产推广提供了依据。一、试管苗微繁殖首先把由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而成的甘薯试管苗(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试管苗)切成单节,接种在不含激素的 MS 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成苗(切段繁殖)。 张雄坚 陈应东 冯祖虾关键词:甘薯 茎尖 试管苗 分生组织 南方薯区甘薯脱毒苗生产体系研究 被引量:7 1999年 通过对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苗培养和繁苗技术与方法的研究,建立了南方薯区甘薯脱毒苗生产体系,该体系繁殖效率高、种苗容量大、成本低,并初步划分了各级种薯(苗)分级标准和生产要求。 张雄坚 房伯平 黄宏城 陈应东 谢春生 林美莺关键词:甘薯 脱毒苗 无性繁殖 广东甘薯组培脱毒苗田间比较试验初报 被引量:4 1991年 采用复因子随机区组排列方差分析法,对通过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的多个符合生产要求的广东甘薯栽培品种脱毒苗进行产量和其它性状的田间比较试验。两个试点的结果表明,脱毒苗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其中广州点鲜薯增产幅度为15.7-100.7%;湛江点4.5—76.2%。同时,薯块商品率也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一新技术的研究和利用,将有助于我省甘薯生产方式的改进。 郑平 张雄坚 陈应东 冯祖虾 陈朝贵关键词:甘薯 脱毒 甘薯脱毒苗增产效果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997年 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出的甘薯脱毒苗不同世代田间鉴定试验结果表明:甘薯脱毒苗增产效果显著,商品薯率明显提高,薯块粗裂变形等症状减轻或消失,随着世代数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至接近大田原种。如胭脂薯第1代增产58.8%-162.1%、第2代增产61.8%-134.9%;广薯16第1代增产16.4%-35.6%、第2代增产9.7%-32%、第3代增产8.4%-20.7%;普薯6号商品薯率第1代提高0.5-40倍、第2代提高0.3-26.5倍。 陈应东 张雄坚 郑平 郑平 冯祖虾 黄宏城 陈朝贵关键词:甘薯 增产 同工酶分离技术在甘薯选育种方面的应用初报 1990年 <正> 用同工酶分离技术鉴定同一作物的品种间差异行之有效,而甘薯方面的工作未见报道。我们于1989年在本研究室对甘薯的不同品种、不同年份和不同激素浓度处理的试管苗植株薯块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鉴定,其酶谱带间存在差异。(一)材料与方法采用垂直板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华南地区4个甘薯高产品种(禺北白、州农13、潮薯1号、广薯16)脱毒菌植株的不同年份(1988、1989)、不同激素浓度处理(处理1—0.5%甘露醇、处理2—5ppm KT。 郑平 陈应东 黄宏城关键词:同工酶鉴定 甘薯 激素浓度 品种间差异 全文增补中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苗病毒嫁接鉴定试验 被引量:8 1994年 甘薯茎尖分生组织脱毒苗病毒嫁接鉴定试验张雄坚,陈应东,冯祖虾,郑平,黄宏城(广东省农科院旱作所广州510640)甘薯是重要的无性繁殖作物,近年来国内外部在开展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研究。病毒鉴定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病毒鉴定方法主要有血清鉴定(FLISA)、血... 张雄坚 陈应东 冯祖虾 郑平 黄宏城关键词:甘薯 脱毒苗 病毒 嫁接 广东甘薯品种资源杂交不亲和群的测定及分析研究 沈稼青 陈应东 冯祖虾关键词:甘薯 品种资源 杂交 早代测验 同工酶分离技术在甘薯选育种方面的应用初报 1991年 用同工酶分离技术鉴定同一作物的品种间差异行之有效,而甘薯方面的工作未见报道。我们于1989年在本研究室对甘薯的不同品种。 郑平 陈应东 黄宏城关键词:甘薯 育种 同功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