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栎
- 作品数:22 被引量:102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脑出血的相关研究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 (I/D)多态性与脑出血发病的相关关系。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分析了 15 0例原发性脑出血病人和 15 0例非脑血管病对照组ACE基因的多态性位点频率。结果 脑出血组D等位基因频率为 39% ,对照组为 30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基因型分布频率在病例组DD型为 14% ,对照组为 9% ,经多元回归分析DD型患脑出血的比值比 (OR)为 2 5 0 (P =0 0 4) ,分层分析后同时有高血压时ID型和DD型的OR值分别为 2 6 96和 80 5 8(P <0 0 1)。结论 ACE基因DD基因型可能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 。
- 杨志杰于敏谢汝萍肖卫忠宋红松张新宇王朝曦黄因敏李春强陈栎徐希平
- 关键词:脑出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遗传学
- 北京市某大学附属医院研究生科研能力认知调查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大学附属医院医学研究生的科研现状和科研能力,探讨存在问题,为完善研究生科研培训体系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2020年12月,对北京市某大学附属医院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回129份有效问卷。研究生科研能力总体自评得分最高的维度是"科研诚信与伦理意识"(3.98±0.86),得分最低的是"科研创新和立项能力"(3.20±0.82)。科学型博士研究生自我评价得分(98.73±16.24)最高,其科研产出也明显优于专业型博士、专业型硕士和科学型硕士。研究关键技术尚未掌握、科研思路不清晰和科研目标不明确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教育教学体系、实验室条件、科研激励措施、理论基础的缺乏为阻碍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主要外部和内部因素,其中专业型研究生的最大障碍是临床工作繁忙。科研实验技能课程是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径,需要对临床研究设计与方案撰写、医学基础科研选题及设计和实验技术等的专业培训。结论应合理设置科研课程,加强科研理论、实验技能、专利申请与成果转化的培训指导,优化研究生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机制,给予专业型研究生充分进行科研培训和科研工作的时间。
- 黄琛禹晓童宋妍陈栎薛丽香曾琳宋纯理
-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问卷调查
- 抗癫痫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的价值评估
- 2010年
- 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常用抗癫痫药在临床应用中血药浓度与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以防止或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325例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对结果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癫痫发作控制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癫痫患者应重视血药浓度监测,选择抗癫痫药物的类型不当和药物剂量过低是造成疗效不满意的重要因素。
- 林楚生陈栎黄晓新卢晓航
- 关键词:血药浓度抗癫痫药物
- 胃泌素对大鼠胃黏膜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探讨胃泌素对大鼠胃黏膜的影响。方法使用胃泌素刺激Wistar大鼠,空白对照组(22只):自由饮用纯净水;胃泌素组(38只):连续每天每只皮下注射胃泌素300μg/kg,共30天。第12周开始取材,每隔4周取材一次,共观察56周,空白对照组每次处死2只,胃泌素组每次3只,比较2组胃组织的变化,并测量胃泌酸区黏膜层的厚度,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胃泌素抗体和作为肠嗜铬样细胞标记的组胺酸脱羧酶(HDC)抗体在2组中的表达。结果胃泌素组动物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胃黏膜层厚度增加,且胃泌素抗体和HDC抗体在胃泌素组中的表达升高。结论胃泌素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胃黏膜的增生,尤其引起肠嗜铬样细胞过度增殖,提示肠嗜铬样细胞的异常增殖是胃泌素促进胃黏膜增厚的可能机制之一。
- 陶琴琴周丽雅邓凯李渊林三仁杨燕琳黄琛陈栎
- 关键词:胃泌素肠嗜铬样细胞
- 透刺法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周围性面瘫45例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观察透刺法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将9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透刺法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常规针刺治疗。2组均以10天为1疗程,治疗2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的变化,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73.3%,对照组为4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2组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透刺法配合穴位按摩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可提高愈显率,改善神经功能。
- 陈栎刘美琼刘红波
-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透刺法穴位按摩
- 电针联合易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易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LIDP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按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电针联合易罐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2组均治疗10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95.6%、75.6%,对照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分别为86.7%、44.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改良OD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改良ODI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联合易罐疗法治疗LIDP所致坐骨神经痛,可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疼痛,改善其腰腿功能,疗效优于温针灸治疗。
- 陈栎黄跃鹏潘鸿锥陈彬
-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电针温针灸视觉模拟评分法
- 温针配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76例肩周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观察温针配合针刺运动疗法对肩周炎的疗效。方法:对76例肩周炎患者按Doll’s临床病例随机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温针、针刺运动疗法,对照组应用电脑中频、超短波治疗,疗程20 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疼痛指数、肩关节功能改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 陈栎
- 关键词:肩周炎针刺运动疗法
-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基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自建库起至2023年5月11日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的相关文献,对年度发文数量、发文期刊分布、基金支持、关键词等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并应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中文文献633篇,发表于194种学术期刊,最早的研究出现在2000年,此后相关研究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344篇(54.34%)获得基金资助;研究热点聚焦在科研与临床能力提升、导师制度、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改革、培养质量等主题;近年突现关键词为“双轨合一”。结论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的关注度日益上升。科研与临床能力提升、导师制度、双轨合一、培养模式改革、培养质量等为热点主题,近年双轨合一的培养模式获得关注,未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 孙艳禹晓童宋妍薛丽香杨建岭李显龙陈栎黄琛
- 关键词:教育专业学位文献计量学
- 新生儿EPHX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重的关系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 :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基因 (microsomalepoxidehydrolasegene,EPHX1) 139位点多态性和谷胱甘肽转硫酶theta1基因 (theglutathioneS transferasetheta1gene,GSTT1)多态性对新生儿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调查方法 ,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于 1998年至 1999年在安徽省安庆市各县级医院对入院分娩孕妇及其单胎、活产的低出生体重儿和正常出生体重的对照新生儿进行调查 ,共得到 2 4 6个母亲 新生儿对 ,其中低出生体重组 73对 ,正常出生体重对照组 173对 ,用PCR RFLP方法确定基因型。结果 :EPHX1His139His纯合子基因型与His139Arg杂合子基因 /Arg139Arg纯合子基因型比较 ,GSTT1缺失基因型与存在基因型比较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在经混杂因素 (母亲年龄、文化程度、生育史、新生儿性别、孕周 )调整前后 ,均未见导致低出生体重的危险性有显著性增加。进一步分析EPHX1139位点多态性和GSTT1位点多态性之间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 ,结果显示GSTT1缺失基因型和EPHX1His139His纯合子基因型之间有明显联合作用 ,导致低出生体重的危险因素增加 (OR =3.4 6 ,P =0 .0 35 )。结论 :基因EPHX1139位点多态性和GSTT1位点多态性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有明显联合作用。
- 梁红业陈大方张涛杨帆汪六六陈栎吴白燕
- 关键词:环氧水解酶类谷胱甘肽转移酶多态现象出生时低体重
- 母亲CYP2E1和PON2148基因多态性与低出生体重的关系被引量:8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母亲对氧磷酶 2基因 [二乙基对硝基苯磷酸酯酶 2基因 (PON2 148) ]多态性位点和细胞色素P45 0IIE1基因 (CYP2E1)多态性位点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 ,使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 ,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于 1998至 1999年在安徽省安庆市各县级医院对入院分娩孕妇及其单胎、活产的低出生体重儿和正常出生体重的对照新生儿进行调查 ,共得到有效样本 2 31个母亲新生儿对 ,其中低出生体重组 6 5对 ,正常出生体重对照组 16 6对。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突变纯合子基因型 /杂合子基因型与野生纯合子基因型比较 ,未见CYP2E1多态性位点和PON2 148多态性位点导致低出生体重的危险性有显著性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经母亲年龄、文化程度、生育史 ,新生儿性别、孕周混杂因素调整后 ,可见CYP2E1多态性位点和PON2 148多态性位点均导致低出生体重的危险性增加 (CYP2E1,OR =2 .4,95 %CI为 1.17~ 4.89;PON2 148,OR =2 .16 ,95 %CI为 1.0 6~ 4.41) ,并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经进一步分析CYP2E1多态性位点和PON2 148多态性位点之间对低出生体重的影响 ,其结果显示 :这两个多态性位点之间无明显交互作用 ,它们是低出生体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YP2E1多态性位点和PON2 148多态性?
- 陈大方吴白燕杨帆李莉陈栎王黎华
- 关键词:CYP2E1基因多态性低出生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