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楚敏

作品数:11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语言文字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文教
  • 2篇教育
  • 1篇代语
  • 1篇学生写作
  • 1篇游戏
  • 1篇有效性
  • 1篇娱乐生活
  • 1篇语文
  • 1篇语文教育
  • 1篇智力
  • 1篇智力活动
  • 1篇中国梦
  • 1篇内政
  • 1篇农经
  • 1篇女儿
  • 1篇趣谈
  • 1篇中央集权
  • 1篇中央集权制
  • 1篇作文
  • 1篇作文教学

机构

  • 9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9篇陈楚敏

传媒

  • 2篇语文月刊
  • 2篇魅力中国
  • 1篇语文教学之友
  • 1篇开封教育学院...
  • 1篇黄金时代(下...
  • 1篇湖北函授大学...
  • 1篇青年与社会(...

年份

  • 6篇2016
  • 3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打破单一,凸显主体——关于改进高中生作文评价方式的几点思考
2016年
写作,一直是一项复杂的具有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学生的作文也可以看成是这项活动下的创造性成果。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作文评价方式、评价角度、评价标准等方面,主要是语文教师在起主导作用,学生一直处于“被评价”的位置,学生较少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这样就影响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粟顺阳陈楚敏
关键词:作文教学高中生学生写作智力活动
浅谈“内政中国梦”与“外交世界梦”
2014年
“中国梦”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外人民的高度关注,使“梦想”成了我国内政外交上的一个重要理念,“内政中国梦”与“外交世界梦”更是我国新时期内外的施政理念和新思路。本文将从探讨“中国梦”基本内涵出发,探究到世界梦”提出的必然性,以及两者之间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
陈楚敏
关键词:中国梦内政外交
另类趣谈孔子的“不教”
2016年
对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我们更多的是关注其在为人、为师时“如何去教”或“如何去教好学生”,而忽视了孔子的“不教”之道。在孔子的教育理念中,有三类不教之人,可分为“不用教”“不能教”“不需教”。孔子这种“不教”之道更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思考。
陈楚敏
关键词:孔子教育
试从韩愈《原毁》中论君子处世之道
2014年
《原毁》主要通过古今君子责己和待人的迥异态度对比来推求出“怠”和“忌”的本原;本文通过对作品研究和分析文中两种君子处世乏道及原因,在“重周、轻约、详廉、怠忌”中获得一些对当代“君子”处世方法的启示。
陈楚敏
关键词:君子处世之道
你或许不知道古代语文的“创新”
2016年
古代的中国,能谈创新吗?我们都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古代中国两干多年以来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维护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秦遵循法家重视法度秩序、不赞成发挥个人才智,而汉以来在儒学的“显学”地位的历史背景下,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中难以谈及对人的“创新意识”培育或创造力的培养。
陈楚敏
关键词:语文教育中央集权制小农经济
基于“对话理论”分析阅读教学中问题设置的有效性——评析李镇西经典公开课《致女儿的信》被引量:1
2016年
在"对话理论"中,"对话"能较好地体现"世界、作者、作品、读者"与"教师、学生"等主客体之间的平等关系,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化、具体化;而"提问"是促进"对话"的有效方式。基于此,本文以"对话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李镇西老师的经典公开课《致女儿的信》为研究对象,分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相关问题的有效性,为语文不同类型阅读课教学的问题设置提供借鉴。
陈楚敏
关键词:有效性《致女儿的信》
解读《美育书简》获得的时代启示
2016年
德国美学家席勒的《美育书简》,提出通过审美教育来拯救人性的完整,美的艺术的力量来改造时代和社会,而非政治暴力革命。文章通过逐步解读来总结和加深认识席勒的美学思想,最后得出美的艺术与追求、美育的作用等对当代中国"美育"的时代启示。
陈楚敏
关键词:席勒游戏美育
是老“窦”,不是老“豆
2016年
在中国各种方言口语中,关于“父亲”的称呼有很多,包括爸、爸爸、老爸、阿爸、爹、老爹、阿爹、爹地(来自英语“Daddy”的粤语发音)、老子、老头等等。而在粤方言中,当然还少不了我们经常说的“老dou”(粤音lou5 dau6);如今我们己习惯性地把“老dou”写作“老豆”,而当我认真地去翻看古籍文献材料,发现并没有任何关于“老豆”就是父亲称谓的典故来源,而其正字应为“老窦”。
陈楚敏
关键词:方言口语古籍文献父亲节方言区广告宣传娱乐生活
浅析我国历史故事中“狐”形象的变化发展
2014年
我国历史故事中对“狐”的描写确实不少,“狐”在作品中的形象也随着作品和人民的文化观念而有所异同,文章将主要从“狐”形象经历了“狐仙-狐妖-狐狸精”等几个阶段变化来展开研究和分析。
陈楚敏
关键词:狐妖狐狸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