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清

作品数:14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阻塞性
  • 10篇阻塞性肺疾病
  • 10篇慢性
  • 10篇慢性阻塞性
  • 10篇慢性阻塞性肺...
  • 10篇疾病
  • 10篇肺疾病
  • 5篇肺功
  • 5篇肺功能
  • 3篇症状
  • 3篇风险评估
  • 3篇病患
  • 2篇胸外
  • 2篇胸外科
  • 2篇住院
  • 2篇外科
  • 2篇临床症状
  • 2篇慢性阻塞性肺...
  • 2篇患者症状
  • 2篇疾病患者

机构

  • 12篇北京大学
  • 1篇河北省胸科医...

作者

  • 12篇陈清
  • 11篇魏敬安
  • 11篇何权瀛
  • 11篇改军
  • 9篇张荣葆
  • 8篇谭星宇
  • 6篇王妍
  • 3篇王妍
  • 2篇王研
  • 2篇黄仲贤
  • 1篇崔月莉
  • 1篇陈燕文
  • 1篇李晶
  • 1篇周德训
  • 1篇高占成
  • 1篇李幸彬
  • 1篇李晶
  • 1篇杨子逸

传媒

  • 2篇第六届全国慢...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中国肺癌杂志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第5届中国健...
  • 1篇中华医学会呼...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胸外科住院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26
2017年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重要的合并症,会显著影响慢阻肺患者的预后。慢阻肺也会影响肺癌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本研究旨在调查胸外科住院肺癌合并慢阻肺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通过查阅病历获取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状况、有害职业史、症状、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术后病理、出院诊断、全套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当基础肺功能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占预计值<70%时即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703例肺癌患者进行了全套肺功能测定,其中67例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62例(92.5%)符合慢阻肺诊断。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有677例,其中41例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38例(92.7%)符合慢阻肺诊断。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中合并慢阻肺者年龄≥65岁、男性、有吸烟史和非腺癌的比例高于未合并慢阻肺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65岁者更易合并慢阻肺(OR:2.807-2.374,95%CI:1.101-7.157)(P<0.05)。住院前仅有3例(4.3‰)诊断慢阻肺并按慢阻肺规范治疗。出院时仅有5例(7.1‰)诊断慢阻肺。结论在胸外科住院肺癌患者中行常规肺功能及支气管舒张试验可提高肺癌合并慢阻肺的诊断;当前肺癌合并慢阻肺诊断和治疗严重不足,需要引起胸外科医生重视,与呼吸内科医生携手共同防治慢阻肺。
张荣葆谭星宇陈清魏敬安改军王妍杨子逸李晶祝丽宇黄仲贤何权瀛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肿瘤肺功能试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风险评估方法的比较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呼吸困难分级、CAT评分、肺功能和急性加重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评估结果的差异,初步评价各评估方法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方法:于2012年3~9月对前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
张荣葆谭星宇何权瀛陈清改军魏敬安王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风险评估肺功能
文献传递
从胸外科住院患者中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结果
目的 探讨从胸外科住院患者中筛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效果。方法 2015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所有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住院行肺功能测定的患者,当其基础肺功能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70%时...
张荣葆谭星宇陈清魏敬安改军王研扬子逸李晶祝丽宇黄仲贤何权瀛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功能试验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同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效果的比较
目的:评价不同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门诊定期随访和参加健康教育活动情况,将COPD患者分为系统教育组(能定期随访并接受系统教育)、单纯随访组(能定期随访但未参加系统教育)...
张荣葆谭星宇何权瀛陈清改军魏敬安王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健康教育
文献传递
肺功能非特异性表现的特点与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分析肺功能非特异性表现(NSP)患者的肺功能及临床影像诊断的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肺功能室2009年7月1日至2010年2月24日成年患者1933例的肺功能结果,选取其中NSP患者的肺功能数据、临床诊断及影像资料,与肺功能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分析.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NSP组61例,对照组1017例,体重指数分别为(24.5±4.6)和(24.5±3.8) 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08,P >0.05);年龄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64(49 ~74)和56(42 ~70)岁,吸烟指数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0.4(0 ~20)和0(0~10)包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209和-2.571,均P<0.05).NSP组FEV1占预计值%、FVC占预计值%、FEV1/FVC、残气容积占预计值%和肺总量占预计值%的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为69% (66% ~73%)、75%(70%~77%)、75% (73% ~78%)、118%(105% ~ 145%)和86% (82% ~ 9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95%(87%~104%)、98% (90% ~ 106%)、79%(76%~84%)、101%(88% ~114%)和94% (88% ~ 1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13.059~-5.185,均P<0.05).NSP组和对照组的残气容积/肺总量分别为(52±11)%和(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1,P<0.05).肺总量显著降低提示有通气受限,而残气容积和残气容积/肺总量显著升高则提示有气体潴留.NSP组患者的临床诊断包括阻塞性和限制性疾病,部分患者的影像学显示肺部病变严重,有31例无肺部疾病诊断.结论 年龄和吸炯可能对NSP产生影响,肥胖对NSP的影响有限.NSP具有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特点,但其临床病变范围广泛,无疾病特异性,临床意义有限.
周德训魏敬安陈清改军陈燕文高占成
关键词:呼吸功能试验
不同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干预作用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评价不同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门诊定期随访和参加教育活动情况,将COPD患者分为系统教育组(能定期随访并接受系统教育)、单纯随访组(能定期随访但未参加系统教育)和对照组(未能定期随访也未参加系统教育)。对2002年5月至2010年5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COPD门诊建立档案并配合随访的157例COPD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调查前1年急性加重情况、COPD评估测试(CAT)问卷评分、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肺功能测定;完成COPD患者的临床分型。结果系统教育组和随访组前1年急性加重次数分别为(0.9±1.1)次和(1.0±0.8)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1.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系统教育组和单纯随访组前1年急性加重≤1次的比例分别为71.2%和6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系统教育组和单纯随访组CAT分值(10.0±5.0和11.1±6.0)低于对照组(15.3±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系统教育组和单纯随访组CAT分值≤20分比例(96.2%和88.2%)均高于对照组(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系统教育组和单纯随访组mMRC评分(1.5±0.8和1.6±0.9)均低于对照组(2.1±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评估分型显示三组间A型、B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教育组C型(15.4%)高于对照组(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教育组和单纯随访组D型(38.5%和35.3%)低于对照组(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长期系统教育和随访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COP
张荣葆谭星宇何权瀛陈清改军魏敬安王妍
关键词:疾病管理健康教育
长期系统教育管理可以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控制水平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评价长期系统教育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将慢阻肺患者分为系统教育组、单纯随访组和对照组。于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对246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进行面对面调查。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治疗、戒烟情况、调查前1年急性加重情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问卷评分,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结果系统教育组戒烟成功率为97.6%,单纯随访组81.0%,对照组73.8%,系统教育组戒烟成功率高于单纯随访组和对照组(P<0.01)。系统教育组和单纯随访组应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治疗者为97.6%和93.7%,高于对照组的65.5%(P<0.01)。应用祛痰药者分别为14.5%和19.0%,低于对照组的36.9%(P<0.01)。系统教育组和单纯随访组过去1年急性加重次数为(0.9±0.9)次,低于对照组的(1.2±1.0)次(P<0.05)。系统教育组和单纯随访组CAT分值为10.2±5.7和11.1±5.8,mMRC为1.5±1.0和1.5±0.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6.6和1.9±1.1(P<0.01)。结论长期系统教育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戒烟成功率和吸入支气管舒张剂使用率,有效地减少慢阻肺患者的急性加重,改善生活质量。
张荣葆谭星宇何权瀛崔月莉陈清王妍改军魏敬安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教育管理戒烟成功率急性加重生活质量
第六秒用力呼气容积替代用力肺活量法筛选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效果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评估第六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替代用力肺活量(FVC)筛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效果,确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6诊断界值。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08年1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1210例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容量-时间曲线上测量FEV6,应用Kendall test对FEV1/FEV6与FEV1/FVC进行相关性分析;以FEV1/FVC<70%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urve),以敏感度与特异度之和最大为标准,确定诊断界值。结果FEV1/FEV6与FEV1/FVC高度相关(r=0.964,P<0.05)。以FEV1/FVC<70%为金标准FEV1/FEV6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97,面积的标准误为0.001。以敏感度和特异度之和最大确定FEV1/FEV6最佳分界点为71%,敏感度为97.7%,特异度为99.1%。结论FEV1/FEV6与FEV1/FVC高度相关,以FEV1/FEV6<71%作为COPD诊断界值具有很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FEV1/FEV6可以替代FEV1/FVC用于筛选诊断COPD。
李幸彬陈清魏敬安王研何权瀛
关键词:用力肺活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检查
慢阻肺患者的症状和风险评估方法比较
为评价呼吸困难分级、慢阻肺评估测试(CAT)评分、肺功能和急性加重史等方法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评估结果的差异,初步评价各种评估方法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于2012年3-9月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慢阻肺门诊194例慢阻肺患...
张荣葆谭星宇何权瀛陈清改军魏敬安王妍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症状风险评估病理分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风险评估方法的比较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呼吸困难分级、CAT评分、肺功能和急性加重史)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评估结果的差异,初步评价各评估方法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于2012年3~9月对前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COPD门诊...
张荣葆谭星宇何权瀛陈清改军魏静安王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