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界江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重金
  • 4篇重金属
  • 3篇生物膜
  • 3篇重金属形态
  • 3篇金属形态
  • 3篇表层沉积物
  • 3篇沉积物
  • 2篇水体
  • 2篇自然水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酶
  • 1篇形态分布特征
  • 1篇选择性
  • 1篇氧化物
  • 1篇生物可利用性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水体生物
  • 1篇重金属形态分...
  • 1篇自然水体生物...

机构

  • 5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华北电力大学

作者

  • 5篇陈界江
  • 4篇李鱼
  • 2篇郭书海
  • 2篇董德明
  • 2篇王晓丽
  • 1篇郭霖
  • 1篇黎娜
  • 1篇王婷
  • 1篇杜显元
  • 1篇花修艺
  • 1篇刘建林
  • 1篇马海燕

传媒

  • 2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采集的生物膜中痕量重金属的形态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06年
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方法对从松花江中采集的生物膜中锰、铁、铜、铅、锌及镉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考察了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和有机质吸附重金属的相对作用,同时讨论了在研究培养的生物膜吸附痕量重金属时所建立的选择性萃取方法对于采集的生物膜组分分离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采集的生物膜上痕量重金属以铁、锰的氧化物为主要结合形态存在,以此种形态存在的铜、锌、铅和镉分别占其总含量的62.9%,58.3%,53.8%和32.6%,而以有机结合态存在的铜、锌、铅和镉,分别占其总含量的1.1%,0.6%,9.9%和1.8%,表明采集的生物膜上铁、锰氧化物在吸附重金属的过程中起主要的控制作用,而有机质的作用相对较小,与以往利用选择性萃取技术研究培养的生物膜吸附重金属的规律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如扣除生物膜上铁的残渣态部分,则选择性萃取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地将采集的生物膜上的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分离开.
李鱼陈界江王晓丽董德明郭书海
关键词:生物膜
样品陈化对自然水体采集生物膜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以松花江采集的生物膜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方法分析生物膜样品陈化3个月后金属形态分布规律的变化。结果表明,样品陈化使Mn从碳酸盐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向可交换态和残渣态转化,幅度为11.17%-26.27%;样品陈化后Fe从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向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转化16.89%-24.97%;原来占总量54.45%-59.56%的有机结合态Cu在样品陈化后均转化为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而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的Zn在样品陈化后全部转化为其他形态。其中部分向碳酸盐结合态转化。
王婷王晓丽杜显元刘建林陈界江李鱼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生物膜重金属形态生物可利用性
土著混合菌对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本研究从环境化学的角度出发,在实验室模拟的条件下,研究了土著混合菌对松花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以及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本研究将沉积物中的细菌培养富集后,投加到沉积物中,与未添加混合细菌的沉积物进行对比,模拟重金属在沉积物...
陈界江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细菌重金属生物有效性
文献传递
选择性化学萃取对自然水体生物膜上微生物的影响被引量:4
2006年
用平板计数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及培养法分别研究了选择性萃取剂对自然水体生物膜上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选择性萃取剂萃取能力的增强,生物膜上存活下来的微生物数量呈减少趋势.经0.01mol.L-1NH2OH.HCl+0.01mol.L-1HNO3、0.4mol.L-1Na2S2O4(pH6.0)和0.2mol.L-1草酸氨(pH4.0)萃取后存活的微生物总量分别下降到原膜的27.6%、14.1%和0.01%;经15%HNO3萃取后,膜上只有极少数的细菌存活;而经H2O2/HNO3萃取后则无细菌存活、原生动物和藻类存活,说明选择性化学萃取剂的使用影响生物膜的活性.比较萃取前后生物膜吸附痕量重金属的能力发现,随着生物膜上微生物数量的减少,生物膜吸附痕量重金属的能力逐渐降低.
李鱼陈界江马海燕花修艺董德明郭书海
关键词:生物膜微生物
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与酶活性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09年
利用改进的Tessier连续萃取法研究实验室模拟的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Fe,Mn,Cu,Zn和Pb)在一定时间(45 d)内的形态分布特征,同时考察了沉积物体系中pH值、氧化还原电位(Eh)及其中酶(蛋白酶、脱氢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考察的时间范围内,沉积物体系中Mn的形态主要由可交换态向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转化(分别为10.2%和32.1%),可交换态的Zn向铁/锰氧化态转化了11.5%,而Pb的有机质结合态则增加了20.1%;pH值初期波动较大而后趋于平缓,Eh则呈现波动状态;蛋白酶、脱氢酶的活性分别增加了88.9%和71.4%.沉积物体系中pH值与碳酸盐结合态的Fe,Cu呈显著正相关,蛋白酶活性与Mn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态,Zn的可交换态、铁/锰氧化态以及Pb的有机质结合态之间显著相关(n=8,p=0.05),脱氢酶活性与Pb的碳酸盐结合态也存在显著相关性(n=8,p=0.05),表明除pH值外,酶活性是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转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李鱼郭霖黎娜陈界江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蛋白酶脱氢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