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超

作品数:65 被引量:366H指数:11
供职机构: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吉林省科技厅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1篇病毒
  • 28篇麻疹
  • 16篇疫苗
  • 16篇麻疹病
  • 15篇麻疹病毒
  • 11篇基因
  • 9篇流行病
  • 9篇流行病学
  • 9篇接种
  • 9篇基因型
  • 8篇脊髓灰质炎
  • 7篇野病毒
  • 7篇预防接种
  • 7篇逆转
  • 7篇逆转录
  • 7篇转录
  • 7篇基因特征
  • 7篇肝炎
  • 6篇乙型
  • 6篇乙型肝炎

机构

  • 64篇吉林省疾病预...
  • 24篇中国疾病预防...
  • 10篇长春市朝阳区...
  • 8篇吉林大学
  • 8篇长春市疾病预...
  • 5篇吉林大学中日...
  • 4篇长春市二道区...
  • 4篇吉林大学白求...
  • 3篇河南工业大学
  • 3篇通化市疾病预...
  • 3篇梨树县疾病预...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白城市疾病预...
  • 2篇白山市疾病预...
  • 2篇长春市绿园区...
  • 2篇敦化市疾病预...
  • 2篇吉林市疾病预...
  • 2篇蛟河市疾病预...
  • 2篇桦甸市疾病预...
  • 2篇吉林北方肝胆...

作者

  • 65篇陈超
  • 58篇周剑惠
  • 35篇田鑫
  • 34篇王爽
  • 34篇林琳
  • 31篇常新
  • 30篇曹凤瑞
  • 28篇刘桂艳
  • 23篇李大强
  • 23篇程涛
  • 17篇付思美
  • 14篇刘影
  • 11篇许文波
  • 9篇魏雷雷
  • 8篇张运祥
  • 8篇许松涛
  • 7篇许强
  • 7篇侯祥
  • 7篇吕淑梅
  • 6篇张晓磊

传媒

  • 27篇中国疫苗和免...
  • 10篇中国计划免疫
  • 9篇中国卫生工程...
  • 5篇中国生物制品...
  • 3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中华实验和临...
  • 2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8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1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林省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型及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了解吉林省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流行及分布情况,探讨HBV基因型与其预防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对吉林省194份HBV阳性血清进行分型,并研究HBV与预防和治疗的关系。结果在194例HBV血清阳性标本中,B型16例,C型172例,B、C混合型6例,未发现其它型别的病毒。结论在吉林省HBV的基因型主要为C型,B、C混合型也占了一定比例。C型与肝硬化和肝癌关系密切,混合型与慢性肝炎关系密切。
许强周剑惠王兆南刘双燕陈超常新王爽程涛张学忠徐力
关键词:基因型聚合酶链反应
吉林省麻疹减毒活疫苗强化及常规免疫疑似接种异常反应监测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分析2010年吉林省麻疹减毒活疫苗(简称MV)强化免疫及2009~2010年麻疹类减毒活疫苗常规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探讨MV强化免疫及MV类常规免疫的安全性以及减少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措施。方法通过全省AEFI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MV强化免疫和MV类常规免疫AEFI报告的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吉林省2010年MV强化免疫AEFI报告发生率为287.68/100万剂次;接种后≤3 d,AEFI报告333例,占总数的87.17%;2009~2010年MV类常规免疫报告AEFI发生率为62.35/100万剂次;接种后≤3 d,AEFI报告30例,占总数的58.82%。两种接种形式的AEFI报告中,男性均多于女性;临床损害均以过敏性反应多见,绝大多数病例预后良好。结论 MV类常规免疫较MV强化免疫AEFI报告发生率低,各地区的AEFI报告发生率存在一定差异,需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AEFI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接种MV后≤3 d是监测的重点,应加强对受种儿童的访视,做好AEFI的主动监测,对出现的异常反应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陈超周剑惠李大强刘影付思美曹凤瑞田鑫林琳侯祥
关键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常规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吉林省2009年致手足口病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分析引起吉林省2009年手足口病(Hand Food and Mouth Disease,HFMD)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分离株的基因特征。方法选择15株2009年分离于吉林省六个设区的市(州)的HFMD病例的EV71分离株,进行VP1编码区基因全长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序列测定,使用Bioedit软件和MEGA4.0软件进行同源性、基因亲缘关系分析。结果吉林省2009年的15株EV71分离株均属于C4基因亚型,而且分属于四个相对独立的传播链,其中11株病毒(分离于六个市)属于一个较大的传播链,其余4株形成三个小的传播链。29.5%的吉林省分离株间比对同源性高达99.1%~99.8%,吉林省2009年分离株与安徽省阜阳市2008年以及北京市2008年的流行株间,核苷酸最高同源性分别达到了99.8%和99.7%。结论吉林省2009年至少有四个C4基因型的EV71传播链引起了HFMD的流行,并且有一个EV71优势传播链在几个省以及省内六个市持续传播,引起HFMD的流行;三个小的传播链可能为输入病毒所致。尚未发现在引起HFMD死亡、重症以及轻症的EV71分离株VP1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呈现规律性的区别。
侯祥周剑惠常新王爽陈超刘桂艳齐中吴丹安小娜浦苗张勇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基因特征VP1编码区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临床流行病学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为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分布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多对型特异性引物套式聚合酶链反应对吉林省194份来自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的HBV阳性血清进行基因分型,并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基因构成比的差异。结果在194例HBV阳性血清样品中B型16例、C型172例、BC混合型6例,未发现其它型别的病毒。肝硬化与肝癌患者中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构成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慢性肝炎与肝硬化患者中乙肝病毒的基因型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患者所携带的病毒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C基因型构成比无差异,但二者均高于慢性肝炎患者。男女患者中C基因型构成比无差异。
刘桂艳周剑惠许强王兆南刘双燕常新王爽陈超曹凤瑞张军田丽敏
关键词:基因型临床流行病学
麻疹病毒中国株与日本株的H蛋白及抗原性比较被引量:10
2003年
198 4年以来日本分离的本土麻疹野病毒为C1、D3、D5基因型 ,中国自 1993年以来流行的绝大多数麻疹野病毒为H1基因型。 2 0 0 0年在日本东京检测到 1株由中国输入的H1基因型麻疹野病毒。对该中国株H1基因型与日本株C1、D3、D5基因型的H蛋白及抗原性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H1基因型H蛋白的分子量为 78kD ,与A、C1基因型相似 ;D3、D5基因型的H蛋白的分子量为 80~ 82kD ,一些D3基因型在 39℃与在 33℃、37℃生长一样好 ,但其它基因型在 39℃生长却减少到 33℃、37℃的 1/ 10 0或 1/ 10 0 0。实验证实 ,一些D3、H1基因型能从较低的中和抗体水平逃逸 ,证明最近流行的麻疹病毒有轻微的抗原改变。
周剑惠陈超刘桂艳傅军林琳刘影郝旭谢伟田丽敏王兆南中山哲夫
关键词:麻疹病毒中国株
基于血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证实的麻疹爆发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5起麻疹爆发的调查结果,确证5起麻疹爆发间分子水平的关联,探讨麻疹爆发规模与血清学诊断时限、调查接种率水平及应急免疫完成情况等之间的可能关联,为修订控制麻疹措施提供数据。方法利用Excel2007对来自麻疹监测系统的5起爆发的资料及现场调查的资料进行统计整理,对5起麻疹爆发的病毒分离株代表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基因片段后测序,分析其NP基因亲缘关系及其核苷酸同源性。结果从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证实了5起麻疹爆发,确证了一个麻疹病毒传播链循环传播致5起大小不同的麻疹爆发。如果血清学诊断和应急免疫能在短时间内完成,那么调查接种率和应急免疫接种率越高,其爆发规模越小,爆发持续时间越短。结论控制麻疹爆发需要维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当出现麻疹爆发时需提供早期快速的实验室诊断,并依据爆发调查结果科学选择合适目标人群,并快速完成高水平的应急免疫接种。
周剑惠陈超田鑫王爽于佳动魏雷雷徐海军杨杰刘洪波
关键词:血清学分子流行病学
吉林省2009-2010年麻疹病毒流行株核蛋白基因亲缘关系及氨基酸变异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研究吉林省2009~2010年麻疹病毒流行株的核蛋白(Nucleoprotein,NP)基因亲缘关系及氨基酸变异。方法对吉林省2009~2010年麻疹病毒流行株,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NP基因片段后测序,分析其NP基因亲缘关系及其氨基酸变异。结果基因亲缘关系树显示,吉林省2001~2010年47株麻疹病毒均为H1基因型,2009~2010年92.1%(35/38)的麻疹病毒流行株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由NP基因序列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该92.1%的麻疹病毒流行株均有共同的3个氨基酸位点呈现变异。结论吉林省2009~2010年92.1%的麻疹病毒流行株呈现氨基酸变异,提示要关注NP氨基酸变异趋势。
陈超周剑惠张帆王爽魏雷雷李大强田鑫曹凤瑞王慧玲许松涛
关键词:麻疹病毒核蛋白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应用于中国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别的鉴定被引量:13
2005年
目的 建立和应用麻疹野病毒基因型快速诊断方法 ,及时监测麻疹流行株基因型动态 ,尽早发现异型输入病例。方法 应用一种适用于我国现流行麻疹野病毒的基因型别筛查、定型的分析方法 ,即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 (RT PCR RFLP) ,对吉林省 2 0 0 1~ 2 0 0 3年分离到、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麻疹实验室用脱氧核糖核酸 (DNA)序列分析证实为H1基因型的 9株野病毒进行验证。结果  9株麻疹病毒分离阳性株的RT PCR-RFLP基因分型结果与核酸序列分析结果完全一致 ,均为H1基因型。并应用该方法对吉林省 2 0 0 3年分离的 2株麻疹病毒进行基因型别鉴定 ,亦为H1基因型。同时对 2 0 0 1~ 2 0 0 3年的 46份麻疹病例的临床标本 ,应用新建立的RT-PCR-RFLP方法直接进行麻疹病毒核糖核酸 (RNA)提取、RT-PCR反应及基因型别鉴定。 46例临床标本经直接RT-PCR扩增后的 31例RT-PCR阳性产物 ,经RFLP法酶切、电泳结果均为H1基因型。结论 RFLP分析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又经济实用的中国麻疹野病毒基因定型筛查方法 ,对快速掌握麻疹病毒基因型流行动态及地理分布 ,以及麻疹野病毒的输入、变异情况 。
周剑惠王爽陈超许强姬奕昕林琳田鑫曹凤瑞刘胜贺李振许文波
关键词:麻疹野病毒H1基因型型别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临床标本
应用简便的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检测风疹病毒核酸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应用简便快速的核酸检测新方法——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Reverse Transcription 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LAMP)检测风疹病毒核酸,并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比较RT-LAMP方法与RT-PCR方法,检测吉林省风疹病毒分离株病毒核酸的检出率。结果对20份风疹标本分离病毒后,应用上述两种方法检测风疹病毒核酸,结果完全相同,阳性率均为55%(11/20),一致性达100%。结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相同,但RT-LAMP比RT-PCR更简便,快速。
王爽周剑惠侯祥陈超王吉常新刘桂艳丛宪玲朱贞许文波
关键词:风疹病毒核酸检测
吉林省不同年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评价吉林省2006和2014年调查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的流行情况及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免疫效果,为制定全省乙型肝炎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吉林省4个地级市中5个县(市、区),于2006年抽取1~59岁人群2 239人,2014年抽取1~29岁人群650人,进行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血液样本,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 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epatitis core antibody,HBc Ab);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6和2014年调查人群各年龄组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 7)。2006年15~59岁组人群HBs Ag携带率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16 7);HBs Ab阳性率随年龄组升高而降低。2014年各年龄组人群HBs Ag、HBs Ab携带率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6年调查人群HBs Ag携带率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均低于1992年而高于2014年,HBs Ab阳性率高于1992年而低于2014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可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免费接种可提高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降低HBs Ag携带率及HBV感染率,在青少年、成年及老年人中进行有效接种,可降低易感人群的感染风险。
曹凤瑞付思美田鑫程涛陈超吕淑梅李大强林琳周剑惠黄彪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