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述花
- 作品数:50 被引量:220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皮层-皮层诱发电位对颞叶癫痫中双侧颞叶网络联系的初步研究——一例颞叶癫痫患者分析
- <正>病例资料:患者,男,29岁,右利手,初中文化。患者于2岁高热(体温39度)时出现双眼上翻,四肢抽搐,当地医院治疗后好转,其后一直到22岁之间无发作。7年前(22岁)患者睡眠中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抽搐伴意识丧失(具体情...
- 陈述花陆圆圆王海祥王静李学秀刘兴洲
- 文献传递
- ROSA引导下颅内电极置入SEEG痫灶精确定位及分析——附40例报告
- <正>目的初步评价ROSA(Robotized Stereotactic Assistant)引导下颅内电极置入术在致痫灶精确定位中的作用。方法对我中心自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间采用ROSA引导下的颅内电极置入的...
- 周健藤鹏飞陈述花栾国明
- 文献传递
- 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辅助下的立体定向颅内电极置入精准定位致痫灶及切除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颅内电极置入术在致痫灶精确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对三博脑科医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间行立体定向颅内电极置人的140例癫痫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患者电极置入,其中单侧置入109例,双侧置入31例.3例在置入过程中出血.139例完成了长程视频脑电(VEEG)监测,平均监测8.4 d(2~35d),平均捕捉到10.8次(0~98次)惯常发作.置入电极后无脑脊液外漏、颅内血肿、电极折断和死亡病例发生,2例患者出现头皮感染(感染率为1.43%).140例患者中7例进行了二次置入,1例进行了三次置人.130例监测后明确了致痫灶.行致痫灶切除并且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共71例,其中Engel评级I级56例(占78.9%),Ⅱ级2例(占2.8%),Ⅲ级3例(占4.2%),Ⅳ级10例(占14.1%).结论 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当非侵人性评估结果难以确定致痫区时,采用颅内电极置人并进行VEEG监测是定位致痫区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立体定向电极置入术,其微创、手术时间短、无永久性副作用及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
- 周健翟锋关宇光赵萌栾伟滕鹏飞陈述花王静王梦阳栾国明
- 关键词:颅内电极癫痫外科
-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抗癫痫药物治疗枕叶癫痫1例
- ,女,14岁,右利手,以"发作性抽搐8年"人院.根据该患者既往治疗史和病症发作表现,提出了以下治疗方案:1)如患者经济条件允许,可行左侧立体定向颅内电极植人术明确致痛区和切除范围,再行手术切除治疗;(...
- 王梦阳韩一仙王静张清燕陈述花
- 关键词:枕叶癫痫药物治疗临床疗效
- 地黄饮子对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影响被引量:4
- 2005年
- 将中风恢复期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地黄饮子和补阳还伍汤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结果:1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SEP潜伏期缩短(P<0.01);2患者SEP潜伏期与神经功能评分呈高度正相关(r=0.97~0.99,P<0.01~0.05)。认为地黄饮子和补阳还伍汤均能促进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而前者的作用明显优于后者;SEP可用于中风恢复期的疗效观察。
- 何华王桂香钟士江李继锋顾克金李耀群陈述花张爱梅
- 关键词:中风恢复期神经功能障碍体感诱发电位地黄饮子
- 头皮脑电图在不同类型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所致难治性癫痫中的定位价值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研究头皮脑电图(EEG)在不同病理学类型局灶性皮层发育不良(FCD)所致难治性癫痫中的定位作用。方法:病理学证实的皮层发育不良性难治性癫痫患者91例,其中男54例,女37例,平均年龄(12.7±9.76)岁。根据201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推荐的皮层发育不良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长程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部分患者颅内电极植人后进行颅内电极EEG记录。对间歇期头皮EEG痫样放电部位和发作起始区与FCD部位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规定间歇期痫样放电部位和发作起始区与FCD部位部分和(或)完全一致者为二者一致,否则为不一致。结果:91例FCD患者中,FCDIa10例,FCDIb21例,FCDlIa19例,FCDⅡb20例,FCDⅢ21例。其中,头皮EEG间歇期痫样放电部位和FCD部位一致者72例,占79%;但不同FCD类型之间,二者一致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一0.391)。在FCD部位与发作起始区的一致性方面,82%(75/91)的患者FCD部位与头皮EEG发作起始区一致,并且不同FCD类型之间,二者一致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精确检验P=-0.043),FCDIb一致性最高(100%),其次为FCDⅢ型(86%),FCDⅡa、FCDIIb和FCDIa基本相似,分别为79%、70%和70%)。结论:各型FCD所致的难治性癫痫中,FCD部位与头皮EEG间歇期痫样放电部位和发作起始区一致性非常高,在致痫区的定位中三者互相补充,可提高定位的准确性。间歇期痫样放电部位可能与FCD病理学分型无关,而发作起始区可能与FCD类型有一定关系。
- 陈述花王静刘兴洲闫兆芬林娟霞
- 关键词:难治性癫痫
- Seminar教学模式在抗癫痫药物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5年
- 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各临床学科的教学经验,按照Seminar教学模式设计了研究生抗癫痫药物临床教学课程,并对该教学模式的优点及不足进行了探讨。
- 陈述花王东兴栾国明
- 关键词:SEMINAR教学模式抗癫痫药物临床教学
- 急性脑梗死中sICAM-1、ET-1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不同时期sICAM-1、ET-1浓度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急性期脑梗死病人34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sICAM-1和血浆ET-1浓度分别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验和非平衡放免法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后1周内sICAM-1、ET-1浓度逐渐上升,于1周时达高峰,2周后明显下降。脑梗死发病72 h内sICAM-1与ET-1浓度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急性脑梗死的病程中,sICAM-1、ET-1的浓度呈动态变化,二者均参与脑梗死的病理发展过程,ET-1还可作为一种炎症介质诱导ICAM-1的表达,促进缺血局部白细胞的活化、附壁、黏附和渗透。
- 陈述花李宪章靳光娴孙卓祥李继峰
- 关键词:ET-1SICAM-1急性脑梗死发病病人
- 全身抽搐发作后全面脑电抑制现象的相关临床研究
- 目的分析癫痫全身抽搐发作后全面性脑电抑制(postictal generalized electroencephalography suppression,PGES)的发生率、特征及其危险因素,同时探讨PGES的可能发生...
- 徐佳慧陈述花胡井颖王钟瑾丁美萍王爽
- 文献传递
- 地黄饮子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8
- 2006年
- 采用非开颅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法造成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地黄饮子10g/kg和20g/kg实验前连续灌胃给药7d。发现地黄饮子可显著减轻神经功能障碍及脑组织病理损伤,明显降低脑组织含水量。
- 何华王桂香钟士江陈述花李继锋张爱梅顾克金
- 关键词:脑缺血地黄饮子再灌注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