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震章
- 作品数:29 被引量:53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省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皮下髓细胞肉瘤1例
- 2006年
- 陈震章张启国欧阳建孙雪梅范洵楠
- 关键词:髓细胞肉瘤白血病
- 核糖核酸降低食管癌患者放疗期间呕吐等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观察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对食管癌患者放射治疗(放疗)期间呕吐等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放疗科收治的食管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只接受放疗;观察组在接受放疗的同时应用注射用核糖核酸Ⅱ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呕吐等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免疫力。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呕吐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降低(P <0.05);观察组放疗总有效率(81.6%)较对照组(55.3%)提高(P <0.05),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升高(P <0.05);血清中CD3+、CD4+水平和CD4+/CD8+升高(P <0.05),而头晕发生率降低(P <0.05)。结论注射用核糖核酸Ⅱ具有降低食管癌放疗患者呕吐等副反应、保护血细胞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还能增强放疗效果。
- 丁乃昕孙秀锦黄蕾张楠陈震章宋雪吴俚容周益琴
- 关键词:食管癌呕吐核糖核酸
- 局部复发鼻咽癌二次放疗联合化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 张倩卞秀华陈震章樊琰鑫
- 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中HIF-1α表达与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 目的:研究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急性白血病细胞内的表达及意义,探讨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
方法:(1)应用改良的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GMA)塑料包埋法进行骨...
- 陈震章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骨髓组织HIF-1Α表达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
- 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相邻野衔接设计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对早期鼻咽癌常规放疗相邻野衔接设计方案进行剂量学研究,探讨其在临床放疗中的价值。方法对5例早期初治鼻咽癌患者,设计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即先给予面颈联合野DT19Gy/10f,下颈锁骨上单前野Dm25Gy/10f,后将两野衔接上移1.5cm,继续予两野至DT38Gy/20f和Dm50Gy/20f;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设计5°水平(95°和265°)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两种方案,两野DT20Gy/10f。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其与常规衔接方案剂量分布。结果 (1)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常规衔接方案衔接处组织受照最高剂量以及DT52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DT(56.27±1.81)Gy和(12.49±8.29)cm3,衔接移位方案分别为DT(52.82±1.3)Gy和(2.13±4.16)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面颈缩野与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衔接时,常规0°水平共线衔接两野相邻处存在低剂量区。5°水平共线成角及0°水平重叠0.5cm衔接时未见明显的低剂量区,但衔接处组织受量增加,DT23Gy以上受照体积分别为(24.05±9.03)cm3和(44.7±8.23)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期初治鼻咽癌常规放疗时,面颈联合野与下颈锁骨上单前野衔接移位方案较常规衔接方案可以明显改善衔接处剂量分布。上后颈电子线照射野与面颈缩野衔接时推荐采用5°水平共线成角照射。
- 陈震章黄生富翟振宇蒋明华梅泽如
- 关键词:鼻咽癌常规放疗
- 食管癌左剖胸两野清扫术后调强放疗的疗效分析
- 目的 研究食管癌左剖胸两野清扫术后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毒性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患者纳入标准: (1)接受左剖胸两野清扫术的食管癌患者(2)术后分期pT3-4或N+(3)接受术后调强放疗(4)有完整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
- 鲁悦许建华严鹏伟陈震章冯平柏朱军
- 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治疗结果分析
- [目的]放疗是鼻咽癌首选治疗方法,虽然有高达70%低的5年生存率,仍然有近15%的患者会出现复发,包括颈部照射野内淋巴结复发。本文对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再次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探讨对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复发的最佳...
- 王飞江刘菊英刘雅恬陈震章
- 关键词:鼻咽癌复发放疗
- 文献传递
- IMRT早期韦氏环DLBCL的长期观察
- 2017年
- 目的 研究IMRT对原发于韦氏环早期DLBCL的疗效、预后、放射剂量及不良反应。 方法 收集2008—2015年Ⅰ、Ⅱ期韦氏环DLBCL病例 80例,放化疗为主,3例单纯放疗。化疗后CR 24例,PR 53例。原发灶及颈部淋巴结引流区IMRT。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模型预后因素分析,不良反应分级使用RTOG标准。 结果 中位随访时间为64个月,5年LRC、OS、PFS率分别为94%、88%、84%。DVH显示PGTV最高、平均和最低剂量分别为54.47、52.27、38.83 Gy。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LDH升高为OS影响因素(P=0.009、0.002),年龄〉60岁、IPI≥2分及LDH升高为PFS影响因素(P=0.001、0.035、0.007)。全组急性口腔黏膜反应1级 12例、2级 53例、3级 8例,晚期不良反应口干1级 16例、2级 13例。 结论 应用IMRT技术治疗原发韦氏环的早期DLBCL,获得了较理想的LRC、PFS、OS率,同时不良反应可耐受。
- 宋雪吴俚蓉陈震章江宁王德军赵丽君卞秀华何侠
-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上颈部CTV剂量优化对主要中线结构的保护被引量:8
- 2021年
-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和多模态影像指导下,鼻咽癌中上颈临床靶区(CTV)剂量优化对保护喉咽、前环和后环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8年间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98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按以下方案进行个体化中上颈CTV剂量优化:A组:双侧完全优化,即双颈CTV剂量均50.4 Gy;B组:单侧完全优化,即单侧CTV剂量50.4 Gy、对侧60 Gy;C组:双侧不完全优化,即双侧CTV剂量均50.4 Gy,可疑阳性淋巴结选择性同步推量至60 Gy;D组:单侧不完全优化,即单侧CTV剂量50.4 Gy,其中可疑阳性淋巴结选择性同步推量至60 Gy,对侧60 Gy;E组:未优化,即双侧CTV剂量均60 Gy。结果298例患者中215例行颈部CTV剂量优化,83例未行剂量优化。优化方案中A组114例、B组36例、C组60例、D组5例。随访时间6.0~46.3个月,中位随访期28.5个月。全组总生存率为95.6%,无进展生存率为84.2%,颈部区域控制率为98.0%。6例颈部淋巴结复发,其中咽后外侧淋巴结复发1例,Ⅱ区复发4例,Ⅲ区复发0例,Ⅳ区复发1例。A、B、C、D与E组间喉咽平均剂量比较,P值分别为<0.001、0.016、0.001、0.572;前环平均剂量差异比较,P值分别为<0.001、0.011、<0.001、0.805;后环平均剂量差异比较,P值分别为<0.001、0.004、<0.001、0.252。结论在多模态影像指导下,结合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进行中上颈CTV剂量优化是安全的,可明显降低喉咽、前环和后环的剂量,从而为中上颈部CTV降量提供依据。
- 徐文静陈震章王丽君问静刘德干余建和黄生富何侠
- 关键词:颈部淋巴结临床靶体积
- 一种带有固定架的放疗床
- 本发明公开一种带有固定架的放疗床,包括底座,底座上安装有调节支撑部,调节支撑部顶端安装有床体,床体上安装有躯体固定机构;躯体固定机构包括头部固定部和躯干固定部,头部固定部安装在床体的一端,床体的另一端滑动连接有脚部定位板...
- 尹丽戴东方陈震章黄文轩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