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颖娟

作品数:76 被引量:261H指数:10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9篇医药卫生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8篇关节炎
  • 15篇细胞
  • 14篇关节
  • 13篇免疫
  • 12篇肿瘤
  • 12篇风湿
  • 11篇综合征
  • 10篇基因
  • 9篇骨关节
  • 9篇骨关节炎
  • 8篇免疫学
  • 8篇类风湿
  • 7篇系统性红斑
  • 7篇系统性红斑狼...
  • 7篇抗体
  • 7篇狼疮
  • 7篇类风湿关节炎
  • 6篇血小板
  • 6篇软骨
  • 6篇软骨细胞

机构

  • 47篇北京医院
  • 22篇贵州省人民医...
  • 6篇北京市卫生局
  • 5篇北京协和医院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卫生部
  • 2篇北京大学第五...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贵阳医学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贵州省生物技...
  • 1篇包头医学院第...

作者

  • 76篇陈颖娟
  • 44篇黄慈波
  • 25篇赖蓓
  • 20篇程永静
  • 19篇王钱
  • 14篇刘爱华
  • 10篇张春媚
  • 9篇杨飞月
  • 7篇徐华
  • 6篇赵丽珂
  • 6篇李杭
  • 6篇韩德民
  • 5篇陈南江
  • 5篇曾小峰
  • 5篇王芳
  • 4篇黄嘉
  • 4篇高洁生
  • 4篇牛素平
  • 4篇杨拓
  • 4篇赵籥陶

传媒

  • 10篇中华风湿病学...
  • 6篇中国临床保健...
  • 5篇贵州医药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河南肿瘤学杂...
  • 2篇中国血液净化
  • 2篇中华临床免疫...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第17次全国...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7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0篇2005
  • 6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5篇2001
  • 2篇2000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间质纤维化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35表达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肺间质纤维化小鼠血清IL-35表达特点.方法 将36只C57BL/6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对照组(生理盐水假性造模小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组(博来霉素诱导的肺间质纤维化小鼠模型)、激素治疗组(甲泼尼龙治疗博来霉素诱导的肺间质纤维化小鼠模型).分别于实验第7、14、28天每组随机处死4只小鼠,留取血清检测IL-35浓度.比较正常小鼠、模型组小鼠和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博来霉素诱导肺间质纤维化小鼠不同时间组间和组内血清IL-35浓度差异.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组内比较采用LSD-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 3组小鼠血清IL-35浓度的组间比较:第7天模型组血清IL-35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激素治疗组(F=24.56,P〈0.05),第14天激素治疗组血清IL-35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F=8.85,P〈0.05),第28天激素治疗组血清IL-35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模型组(F=36.64,P〈0.05).3组小鼠血清IL-35浓度各时间点的组内比较提示对照组小鼠血清IL-35浓度第28天与第7天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l.03,P〉0.05),模型组小鼠血清IL-35浓度第28天比第7天显著升高[(9.36±0.95) ng/ml vs (6.51 ±0.58) ng/ml,t=5.14,P〈0.05],激素治疗组第28天比第7天显著降低[(5.27±1.01) ng/ml vs (9.42±0.84) ng/ml,t=6.32,P〈0.05].从第7天至第28天模型组小鼠血清IL-35浓度呈显著升高,而激素治疗组呈显著降低,2组变化趋势呈负相关(r=-0.743,P〈0.05).结论 博来霉素诱导肺间质纤维化小鼠模型过程中血清IL-35浓度呈升高趋势,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降低小鼠模型血清IL-35浓度.
陈颖娟穆冰瑶周荣伟黄慈波曾小峰
关键词:肺间质纤维化
CT引导下经皮肤穿刺活检57例临床研究
2001年
目的 对 5 7例的CT引导经皮肤穿刺活检的方针学和临床价值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秦式穿刺针在CT引导下行活检 ,5 7例均作了细胞学检查 ,其中 43例作了病理学检查。结果 所有 5 7例CT引导下均穿刺成功 ,并获得组织学 (43例 )和细胞学 (5 7例 )材料 ,细胞学检查阳性率 (94 7% ) ,病理组织学检查阳性率 (95 3 % ) ,发生并发症 6例 (10 5 % )。其中气胸 1例、咯血或痰中带血 5例。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肤穿刺活检是一项先进的影像学和病理学相结合的检查方法 ,简便、准确、安全。
杨飞月陈颖娟邓奇平
关键词:胸膜CT引导活检肿瘤
抗血小板生成素抗体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减少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thrompoietin,TPO)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该抗体的致病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24例SLE伴有血小板减少、27例SLE曾有血小板减少已恢复正常、18例SLE无血小板减少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TPO抗体及TPO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SLEDAI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抗TPO抗体在SLE总的阳性率为29.1%,抗TPO抗体在SLE血小板减少组、SLE曾有血小板减少现已恢复正常组、SLE血小板从未减少组中的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843);抗TPO抗体阳性组血清TPO水平低于抗TPO抗体阴性组(P=0.038),两组血小板计数,C3、C4、ESR、CRP水平,ANA、dsDNA、ANCA阳性率和SLE-DAI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抗TPO抗体可能与SLE血小板减少相关。
杨拓杨拓黄慈波赵丽珂赖蓓赵丽珂赵丽珂陈颖娟
关键词:血小板生成素血小板减少
DMARDs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3
2005年
回顾近20年国外研究表明: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联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 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用药,且治疗早期类风湿关节炎长期随访显示预后良好;DMARDs联 合治疗耐受性良好。DMARDs联合应用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主流。
陈颖娟高洁生黄慈波
关键词:DMARDS类风湿关节炎
骨关节炎预警基因的表达研究
探讨骨关节炎(OA)预警基因在关节软骨细胞和外周血的表达水平。入选行关节置换术的OA患者3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5例和无关节炎的创伤患者4例,分成OA组、RA组和创伤对照组,分别取关节软骨标本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入选...
陈颖娟黄慈波赖蓓赵菕陶牛素平张亚军杨昕
免疫吸附联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比较免疫吸附联合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及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3年6月在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共65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免疫吸附联合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组(38例),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组(27例),免疫吸附联合组给予免疫吸附治疗,共3次,每次间隔7天,之后给予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3个月,同时并序贯服用传统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生物制剂组给予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3个月,同时并序贯服用DMARDs,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疾病活动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4周患者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血沉,CRP,同时记录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DAS28评分,HAQ评分,患者对疾病总体评价及医生对疾病总体评价,计算两组患者ACR20,50,70缓解率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4周后,免疫吸附联合组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晨僵时间,血沉及CRP的改善与生物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3,2.604,2.366,4.137,2.952,P<0.05),同样,2组治疗后4周的DAS28评分、HA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34,3.262,P<0.05);治疗24周后,免疫吸附联合组ACR20,50,70分别为94.7%,92.1%,81.5%,生物制剂组为74.1%,59.3%,4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50,10.077,9.721,P<0.05). 结论 免疫吸附联合生物制剂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起效快,能很快诱导患者疾病缓解,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是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一项有益尝试.
杨锋程永静黄慈波高明黄嘉王钱陈颖娟穆冰瑶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免疫吸附
老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免疫学指标的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老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免疫学指标变化的特点 ,为进一步认识SARS免疫学特点提供依据。 方法 将患者按年龄分为少年儿童组 (<1 8岁 )、中青年组 (1 8~5 9岁 )、老年组 (≥ 6 0岁 ) ,统计各组发病后 5周内各组白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 (CD3、CD4、CD8)、血沉 (ESR)、C反应蛋白 (CRP)等免疫学指标数据 ,数值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比较 3组SARS患者各免疫指标的异同。 结果 发病第 1、2周 ,白细胞计数在不同年龄组间〔3组分别为(6 37和 6 93)、5 32和 8 49、6 1 2和 7 73)× 1 0 9/L〕差异有显著性 ,以中青年组升高趋势最明显。发病后 5周 ,3组间淋巴细胞计数 (分别为 2 41、1 85、1 38× 1 0 9/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 ;3组患者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计数有各自变化的规律 ,但均在第 4周出现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3组CD3分别为 2 32 6 2 0、1 0 95 6 2及 84 8 2× 1 0 6/L ,CD4分别为 1 1 0 6 6 0、6 4 7 99及 4 0 9 44× 1 0 6/L ,CD8分别为 1 0 39 40、4 6 7 88及 379 41× 1 0 6/L)。CRP在第 2周时 3组间 (37 5 1、2 2 5 1及4 6 2 3× 1 0 -2 g/L)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SAR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显著?
王钱黄慈波谢高强陈颖娟赖蓓程永静刘爱华韩德民
关键词:急性呼吸综合征免疫学CD3CD8CD4
抗c-mpl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分析抗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受体(c-mpl)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血小板减少中的作用,探讨该抗体的致病机制及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间接ELISA法检测24例伴血小板减少SLE患者(A组)、27例曾有血小板减少现已恢复正常SLE患者(B组)、18例无血小板减少SLE患者(C组)及1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抗c-mpl抗体、TPO水平,分析其与临床表现及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之间的关系。结果:血清抗c-mpl抗体在SLE总的阳性率为18.8%,抗c-mpl抗体在A组、B组和C组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0)。抗c-mpl抗体阳性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阴性组(P=0.025),血清TPO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P=0.038),抗c-mpl抗体阳性与阴性组补体C3和C4、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 double-strained DNA,dsD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率、SLEDA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c-mpl抗体可能通过与TPO竞争结合c-mpl,阻断TPO-c-mpl通路,引起巨核细胞分化、发育、成熟障碍,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
杨拓黄慈波赖蓓赵丽珂陈颖娟赵籥陶张春媚曾小峰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
北京市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免疫学特点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索北京市所有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免疫学特点及其规律。方法 对 2 0 0 3年 3~ 7月期间在北京非典型肺炎定点医院住院的所有SARS患者病历进行完整录入、数据处理、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 0 0 3年 3~ 7月期间资料完整的确诊SARS患者 12 91例 ,其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CD3 、CD4、CD8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均在发病早期同时下降 ,总阳性率分别为5 6 91%、88 2 6 %、4 7 96 %、4 5 5 6 %及 4 1 10 % ;其CD3 、CD4、CD8在前 3天中位数分别为 4 2 5× 10 6/L、2 2 3× 10 6/L、170× 10 6/L ,达病程的最低值 ;第 2周分别为 5 36× 10 6/L、2 6 7× 10 6/L、2 2 4× 10 6/L ,至第 4周恢复正常 (P <0 0 5 ) ;其数值出现随病程发展逐渐升高的正相关趋势。将连续 4周检测的同一组患者 ,分别与相邻时间段的同一组患者和所有非同组患者的各免疫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3组中CD3 、CD4、CD8表达仍然是第 1~ 3天最低 ,除连续检测组第 3周CD3 的中位数 (95 4× 10 6/L)偏高外 ,其他 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各数据与病程呈平行升高趋势。C反应蛋白早期升高 ,血沉 ,补体C3 、C4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 SARS患者的发病早期白细胞、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CD8均同时明显?
黄慈波王钱谢高强刘爱华赖蓓陈颖娟程永静徐华韩德民
关键词: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免疫学特点SARS淋巴细胞亚群
328例鼻咽癌放、化(PV)综合治疗远近期疗效的前瞻随机研究被引量:13
1993年
本文报道1984—1989年328例鼻咽癌放疗与放、化综合治疗的前瞻性随机研究结果。其中单放组173例,综合组155例。结果表明,放化(DDP 20mg Q.d×5,VCR 1.5mg.d1,d5,化疗用于放疗前及/或放疗后)综合治疗的近期完全缓解率(CR)43.9%高于单放组的32.9%(P<0.05);3,4,5年生存率综合组分别为76.5%、64.7%、54.0%高于单放组的70.0%,59.4%,50.3%。Ⅱ、Ⅲ期病例的远处转移率,综合组(7.6%,7.8%)低于单放组(11.5%,11.7%)。但两组的1,2年生存率;局部复发率,中位生存时间等无明显差异。资料表明,综合治疗对提高Ⅱ期以上病例的近期完全缓解率有肯定好处,对减少Ⅱ、Ⅲ期病例的远处转移率,提高3、4、5年生存率也有一定效果。
卢泰祺王家辉陈颖娟任崇敏周永康
关键词:综合疗法鼻咽肿瘤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