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立仁
- 作品数:25 被引量:161H指数:6
-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外固定架加钢板治疗伴有胫骨骨缺损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被引量:3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加腓骨钢板治疗伴有胫骨骨缺损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11年3月收治伴有胫骨骨缺损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21例(GastiloⅢA型15例,GastiloSB型5例,GastiloⅢc型1例),所有患者胫骨骨缺损长度为2~6cm。I期行胫骨外固定架以及腓骨钢板固定,Ⅱ期骨缺损处行髂骨植骨。结果随访时问为8~24个月[14.0±10.5)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者肢体的长度与健侧之差均〈2cm,无一例出现马蹄内翻足。结论外固定架加钢板是一种治疗伴有胫骨骨缺损的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有效方法,开放性胫腓骨骨折合并胫骨骨缺损在6em以内的患者肢体功能及长度均得以重建。
- 韩立仁赵北穆卫东闫军陈良韩士章杨晓飞
- 关键词:胫骨骨折外固定器骨缺损
- 儿童胫腓骨远端骨骺损伤21例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刘景一韩立仁杨晓飞
- 关键词:胫腓骨儿童
- 脊髓损伤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成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后骨髓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Wnt/β-catenin信号传导途径、BMP信号传导途径、雌激素受体信号传导途径以及IGF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40只雄性6周龄大鼠随机分为脊髓损伤组(S...
- 闫军刘海娟韩立仁韩士章杨晓飞
- 关键词:脊髓损伤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 氢溴酸高乌甲素局部痛点封闭治疗膝骨关节炎
- 2008年
- 目的评价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局部痛点封闭治疗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临床疗效。方法门诊选取有局部压痛点的由膝OA所引发的慢性膝关节疼痛病人8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对照组应用醋酸泼尼松龙+利多卡因,均单纯行关节外痛点注射,每2周门诊随访1次,总观察时间3个月,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全部病例完成治疗,无失访及治疗中断者。治疗组有效缓解率85%,对照组有效缓解率80%,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以氢溴酸高乌甲素替代传统的醋酸泼尼松龙行局部痛点封闭,可有效缓解膝OA病人痛点的慢性疼痛,镇痛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 李进沛翁海滨韩立仁郭爱清刘平
- 关键词:氢溴酸高乌甲素膝骨性关节炎
- 医用磷酸钙和硫酸钙骨替代物在骨缺损修复中的疗效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的医用磷酸钙和硫酸钙在骨缺损中行骨替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骨创伤合并骨缺损患者85例,按骨替代物选择不同分为磷酸钙组(43例)与硫酸钙组(42例)。均进行骨科常规处理,行外固定(外固定架、石膏)或内固定(钢板、钢针)。磷酸钙组43例均使用医用磷酸钙,硫酸钙组42例均使用医用硫酸钙。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骨替代物吸收时间。结果本组85例骨创伤合并骨缺损的患者进行人工骨填充后,骨折均临床愈合,磷酸钙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2.5周(9~17周),硫酸钙组平均愈合时间为11.3周(7~15周)。硫酸钙组均未发生任何并发症或异常反应。磷酸钙组出现切口渗出4例,经换药后愈合。平均随访时间54.5周(14~70周),磷酸钙组平均吸收时间较硫酸钙组多7.3周(P〈0.05)。结论医用磷酸钙和硫酸钙人工骨都能用作骨替代物,在内外固定辅助下具有方便、安全、愈合优良等特点。硫酸钙比磷酸钙更坚固,支撑作用较强。硫酸钙作为骨替代比磷酸钙临床疗效更确切,并发症少且术后愈合时间短。
- 陈志强于洪建韩立仁韩士章
-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硫酸钙磷酸钙骨缺损
- 外固定支架结合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分析
-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结合掌侧T形钢板内固定与单纯应用钢板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对比疗效.方法:自2004年1月~2013年12月手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89例.男39例,女50例,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5.1岁...
- 闫军韩士章韩立仁刘景一杨晓飞
- 关键词:骨折外固定支架T形钢板
- 应用Ilizarov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大段骨缺损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骨搬运技术治疗胫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Ilizarov外固定骨搬运技术治疗19例胫骨大段骨缺损患者。结果19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14个月。骨缺损均得以重建,患肢肢体长度与健侧之差〈2cm,骨折愈合,创面均闭合。1例出现腓总神经麻痹,6个月后恢复;2例出现马蹄足畸形,给予跟腱延长;1例出现骨不连,予髂骨植骨后愈合;2例出现钉道不同程度的感染,给予清创后愈合。结论使用Ilizarov外固定架进行骨搬移肢体是治疗胫骨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 贺新兵韩立仁闫军杨晓飞张磊
- 关键词:胫腓骨骨折胫骨缺损骨搬移
- 大鼠脊髓损伤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源性成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观察脊髓损伤(SCI)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Wnt/βcatenin、骨形态发生蛋白(BMP)、雌激素受体(ER)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信号传导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SCI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方法40只雄性6周龄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CI组(20只)与对照组(20只)。SCI组在T10-12节段行椎板切除暴露脊髓,用解剖刀锐性横断下胸髓;对照组仅暴露下胸髓而不横断。术后3个月,两组大鼠右股骨先测定其骨密度(BMD)。术后3个月,取两组大鼠左侧股骨骨髓,培养BMSCs并成骨分化后,收集细胞做基因微点阵分析4种信号传导通路相关基因表达,进一步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细胞内相关基因表达差异。结果SCI组股骨远段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测定的BMD[(0.176±0.017)g/cm2]显著小于对照组[(0.257±0.023)g/cm2](P〈0.05);SCI组股骨干BMD[(0.170±0.016)g/cm2]也显著小于对照组[(0.196±0.013)g/cm2](P〈0.05)。基因微点阵及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均证实SCI组BMSCs源性成骨细胞内Wnt/β-catenin(如Wnt1、Wnt3a、Wnt5a、Lrp5、Ctnnbl、Axin、Lef1)、BMP(如Tgfb1、Bmpr1)、IGF-1(如IGF1R、c-fos、c-Jun)和ER(如Esr1)信号传导途径等相关基因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SCI后成骨细胞内Wnt/β-catenin、BMP、ER和IGF-1信号传导途径均显著下调,导致BMD明显降低;提示4种信号传导通路均参与了SCI后骨质疏松的发生。
- 韩士章刘海娟闫军韩立仁陈良杨晓飞
- 关键词:脊髓损伤信号传导成骨分化
- 24例无放射学异常的颈椎间盘水平脊髓损伤机制探讨被引量:1
- 2006年
- 王大伟贺新兵韩立仁张洪磊
- 关键词:颈脊髓损伤颈椎间盘放射学ABNORMALITYINJURY影像学观察
- 后路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继发严重后凸畸形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后路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 24例陈旧性胸腰椎段骨折继发严重后凸畸形患者,经后路行楔形截骨矫形椎管减压、椎体旁植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脊柱短缩术。结果本组术前Frankel分级A级2例,术后B、C级各1例;术前B级7例,术后为B级3例,C、D级各2例;术前C级10例,术后为C级2例,D级6例,E级2例;术前D级4例,术后为D、E级各2例;术前E级1例,术后仍为E级。结论后路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骨折继发后凸畸形安全有效。
- 陈志强张东东韩立仁韩士章史亚民
- 关键词:胸椎骨折骨折并发症脊柱后凸畸形后路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