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一

作品数:32 被引量:35H指数:3
供职机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历史地理
  • 5篇文化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主题

  • 17篇晚清
  • 9篇驻外公使
  • 9篇公使
  • 5篇领事
  • 4篇知识
  • 4篇知识结构
  • 4篇述论
  • 3篇外交
  • 3篇明代
  • 3篇出身
  • 2篇大学生
  • 2篇党史
  • 2篇阅历
  • 2篇社会
  • 2篇明朝
  • 2篇教学
  • 2篇国史
  • 2篇奥斯曼土耳其...
  • 1篇都市
  • 1篇新式学堂

机构

  • 19篇广东第二师范...
  • 10篇暨南大学
  • 3篇宁夏大学
  • 1篇北方民族大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作者

  • 29篇马一
  • 4篇杨荣斌
  • 1篇马明达
  • 1篇邓颖婷
  • 1篇陈华
  • 1篇张品品
  • 1篇殷丽萍

传媒

  • 4篇广东第二师范...
  • 2篇山西档案
  • 2篇兰台世界(上...
  • 2篇广东技术师范...
  • 2篇西夏研究
  • 1篇东南亚纵横
  • 1篇牡丹江师范学...
  • 1篇中学政治教学...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南洋问题研究
  • 1篇南京政治学院...
  • 1篇通化师范学院...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太平洋学报
  • 1篇康定民族师范...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大庆师范学院...
  • 1篇云南财经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学院...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晚清新式学堂教育对驻外公使知识结构的影响
2014年
晚清同文三馆、船政学堂、港澳教会学校等新式教育培养的驻外公使,虽因办学宗旨、主修专业、培养模式等因素的制约,知识结构不尽相同,外交素养参差不齐,但是,相较传统教育出身的钦使,知识结构则发生实质性变化,带有鲜明的西学色彩。他们外语基础较为扎实,西学知识较为全面,外交素养较为充备,可谓清季较为合格的绝域使才,开启与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与外交官职业化进程。
马一
关键词: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新式学堂
新视野下晚清驻外公使群体之评价
2011年
晚清驻外公使品流纷杂,出身各异,无论早期充任使职的传统人士,还是后来居上的新式人才,均为改变晚清外交窘况做出有重要贡献,但终因时代乃至阶级的局限,其努力难免付之东流。拟抛却前人成见,对晚清驻外公使这一特殊群体做一宏观评价,力求客观、公允,以见其本来面目。
马一
关键词:晚清驻外公使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研究(1875-1911)
本文以晚清驻外公使群体为研究对象,以往对此的研究较为侧重介绍生平传略、陈述外交事件、解析外交思想与孤立探讨他们在政治变革、经济转型、西学传播等领域的作为,缺乏宏观考察与比较分析使臣的群体共性与个体差异。本文通过充分搜求与...
马一
关键词: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职业化
文献传递
松山蒙古与明王朝关系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松山蒙古与明王朝的关系不外乎封贡互市、战争交恶或两者兼而有之,但在不同时期双方关系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本文拟以隆庆和议、俺答过世、松山之役这几个典型历史事件为时标,试将松山蒙古与明王朝在这不同历史时期偶有往来、和平贡市、激烈交锋、松部被逐之不同关系梳理清楚。
杨荣斌马一
关键词:明朝互市战争
简论晚清驻外领事的选任
2015年
晚清驻外领事并非由皇帝亲自谕命,主要归所属公使直接奏调,设领晚期,外务部则屡订章程,以期将领事选用大权收归部有,但并未全然奏效。自始至终,领事选任深受中国传统官僚政治的影响,带有相当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同时,清政府不断借鉴东西洋外交官制的现成经验,以选出具有真才实学的领事。设领早期,领事选任的规制比较粗略,晚期则日趋制度化与规范化,与此相应,领事群体的职业化与专门化进程日益加快。
马一
关键词:晚清选任
晚清留洋出身的驻外公使知识结构述论被引量:2
2014年
晚清出身留美幼童、同文馆留洋生、海军留欧生以及教会资助或自费留洋归国学生的驻外公使,虽因主修专业、留洋长短、留学方式等诸种因素的制约,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外交水平参差不齐,但是,经过西方近代文明的直接洗礼,相比国内传统与新式教育出身的同行,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更加出众,西学知识更为全面、系统,外交综合素养更胜一筹。留学生积极投身外交,不仅极大推动了清季使臣群体的新陈嬗代,亦为民初我国外交近代化与外交官职业化的最终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马一
关键词:晚清驻外公使知识结构
论晚清社会变迁与遣使驻外
2013年
晚清外交适逢千古未有之变局,外力冲击日益严重,社会转型日渐剧烈,国人对近代外交的认知日加深化。随着清季社会的变迁,清廷遭使驻外经历了从最初的抵拒,到不断地变通、调适,最终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动态变化过程。本文拟对此做一系统探讨,以见晚清社会变迁对遣使驻外的助推作用。
马一
关键词:晚清社会变迁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家庭出身述论
2014年
晚清驻外公使群体的家庭出身千差万别,官宦、商贾、农家、寒门子弟应有尽有。由于时局的变革、家风的濡染、父祖的引领各不相同,导致其教育类型、知识结构、仕宦路径、人生阅历、侧身使职的途径也迥然不同。但无论出身贵贱、贫富相差何等悬殊,他们最终都能顺应时流,转变角色,怀抱对国家、民族的终极关怀,跨出国门,走向世界,肩负起历史赋予国人的折冲樽俎、振颓起衰的时代使命。
马一
关键词:晚清驻外公使家庭出身
社会性别学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分析与解决对策被引量:1
2015年
男女两性存在必然的性别差异,而不合理对待这种差异就会造成性别歧视,导致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被区别对待,遭受就业性别歧视,弱势地位明显,就业形势严峻,就业质量、生存状况与男生产生明显差距,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社会、学校等相关部门应密切协作,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清除不利于女性就业、发展的障碍,促进就业性别平等,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马一邓颖婷
关键词:社会性别学女大学生就业性别歧视
《纲要》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与探索——以中国梦的宣传教育为例
2014年
广泛、深入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帮助在校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引导他们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中国梦想,是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重点工作,结合中国梦开展《纲要》课实践教学不仅对大力推进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意义重大,而且对高校《纲要》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具有现实价值。
马一殷丽萍陈华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国梦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