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世来

作品数:22 被引量:262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长臂猿
  • 4篇滇金丝猴
  • 4篇金丝猴
  • 3篇黑长臂猿
  • 2篇中国猕猴
  • 2篇生物学
  • 2篇猕猴
  • 1篇滇东北
  • 1篇滇东南
  • 1篇滇西
  • 1篇东南
  • 1篇动物
  • 1篇新亚种
  • 1篇熊猴
  • 1篇亚种
  • 1篇野生动物
  • 1篇叶猴
  • 1篇支序分析
  • 1篇支序系统学
  • 1篇社会

机构

  • 22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俄亥俄州立大...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昆明动物园

作者

  • 22篇马世来
  • 11篇王应祥
  • 8篇蒋学龙
  • 3篇潘汝亮
  • 2篇彭燕章
  • 2篇邹如金
  • 2篇赵其昆
  • 2篇向左甫
  • 2篇王文
  • 2篇白寿昌
  • 2篇霍晟
  • 2篇宿兵
  • 2篇叶智彰
  • 2篇张亚平
  • 2篇季维智
  • 1篇施立明
  • 1篇蓝道英
  • 1篇马晓峰
  • 1篇李寿昌
  • 1篇王红

传媒

  • 12篇Zoolog...
  • 3篇兽类学报
  • 3篇人类学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3篇1997
  • 1篇1996
  • 3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9
  • 1篇1988
  • 1篇1986
  • 1篇1981
  • 1篇198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金丝猴生物学研究
邹如金宿兵马世来季维智张亚平白寿昌潘汝亮赵其昆彭燕章王文叶智彰
滇金丝猴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动物,仅分布于云南西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数量稀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CU列为濒危物种.自1879年Mile-Edwords命名以来,时近百年,没有研究报到.有人人为该物种可能灭绝。关于它的分...
关键词:
关键词:金丝猴生物学
自动感应照像系统在野生动物调查中的应用被引量:55
1996年
自动感应照像系统在野生动物调查中的应用马世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保护生物学中心昆明650223)里查德·何里来(美国纽约野生动物保护协会USA10450-1099)关键词自动感应,照像系统,野外应用,云南USEOFREMOTECAMERASYS...
马世来里查德.何里来
关键词:野生动物自动感应
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的分布和习性被引量:19
1981年
远在1871年,珍贵的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就已被人们发现了。当时法人R.P.Soulie到云南采到的标本,经送到巴黎博物馆后,直到1879年才由Milne-Edwards正式报导(Allen 1938)。该作者在发表新种时还报导了关于这种灵长类动物的部份生物学资料(Elliot 1913)。时隔近百年,直到彭鸿绶等(1962)在云南德钦收集到8张这种动物的不完全皮张,从而第二次报导了滇金丝猴的存在。由于该种灵长类动物的分布区域狭窄,并且生活在交通异常不便的狭谷山区,人们不仅对它的生物学确实很少了解,甚至有人认为滇金丝猴可能已经绝灭了。
李致祥马世来华承惠王应祥
关键词:滇金丝猴灵长类动物生物学资料
黑长臂猿的群体大小及组成被引量:21
1994年
黑长臂猿(Hylobatesconcolor)是长臂猿科中较为原始的类群,对其野外行为生态习性近年来已有所报道,但意见不一。本文根据近两年的野外观察,认为黑长臂猿的群体大小为4.3±1.0只,(范围3—6,n=7),群体组成为1成年雄性,1—2成年雌性,1—3后代个体,群体之大小除与其本身的特点有关外,还与其赖以生存的生境条件好坏有关。
蒋学龙马世来王应祥王强LK.SheeranFE.Porier
关键词:黑长臂猿社群结构
菲氏叶猴和黑叶猴的齿弓被引量:2
1988年
本文对菲氏叶猴(Presbytis phayrei)和黑叶猴(Presbytis francoisi)成年头颅的上下齿弓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说明,在黑叶猴中,由于与颧骨眶低点相连,垂直于M^(3)根部齿弓的距离非常显著地大于菲氏叶猴,因而其面颅体积显著性地大于菲氏叶猴,而且菲氏叶猴的面颅比黑叶猴更为凸出。在对齿弓的对称性研究时发现,除黑叶猴的上齿弓向右偏离外,别的都向左侧发生偏离。这种偏离似乎与用手优势相联系。在进行多变量分析时发现,两种叶猴所研究的变量下颌的比上颌的发生了更大的变异。进一步证实了运动的器官比固定的器官易产生变异。
潘汝亮马世来王红马原野
关键词:菲氏叶猴黑叶猴
中国灵猫科的支序系统学分析被引量:3
2003年
选取分布于中国境内的 8属 9种灵猫科动物的 88个骨骼性状、 31个外部形态性状和 1个行为性状 ,运用替代外群法分别以赤狐 (犬科狐属 )和青鼬 (鼬科貂属 )共同或单独作为外群进行支序分析 ,得出 10个支序图 ,其步长 (TL)为 10 6~ 136 ,一致性指数 (CI)为 0 5 81~ 0 6 6 0 ,保留指数 (RI)为 0 6 10~ 0 714。经合意分析得到 4个相似的支序图 ,其TL为 4 1~ 136 ,CI为 0 5 81~ 0 732 ,RI为 0 6 10~ 0 818,结果支持 :①斑灵狸、大灵猫、小灵猫构成一个单系群 ,与传统分类一致 (均属灵猫亚科 ) ;②椰子狸、花面狸、熊狸构成一个单系群 ,与传统分类一致 (均属长尾狸亚科 ) ;③红颊、食蟹与灵猫科其他种为姐妹群关系 (Bootstrap检验支持率 10 0 % ) ,建议类为一亚科 ;④长颌带狸拥有较多自近裔性状如三个门齿孔 ,是一个高度特化的种类 ,其系统地位有待进一步研究。
霍晟杨君兴向左甫马世来
关键词:灵猫科支序分析系统发育
黄连山自然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现状和生存威胁因素被引量:3
2004年
介绍了黄连山自然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的现状。利用现有统计资料中隐含的生态信息对自然保护区中的非人灵长类的生存威胁因素作了分析。农村人口与农民收入、粮食面积、粮食产量、茶叶产量、水果产量和紫胶产量呈正相关 ;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茶叶产量、水果产量、紫胶产量和橡胶面积呈正相关。农村人口、农业发展和偷猎行为是保护区非人灵长类的威胁因素 ;
向左甫霍晟马晓峰马世来
高黎贡山地区公众保护意识教育被引量:4
1997年
云南西部高黎贡山地区生物多样性既丰富又受威胁。当地公众不珍惜自然、无保护常识。为拯救该地区生物资源,笔者深入基层山区村户、不拘形式或小型非正式座谈讨论方式,对1000余人进行了公众保护意识教育,使他们懂得了生物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益在自身和长久,控制狩猎和择猎以确保野生动物种群稳定,改变“刀耕火种”、以计划限量采伐维护森林环境等。
马世来兰道英
关键词:保护教育生物多样性
中国南部长臂猿的分类与分布——附三个新亚种的描记被引量:20
1986年
长臂猿(Gibbons)系灵长类(Primates)中严格营树栖生活的较高级的一个类群。以前肢长于后肢及无尾为其特征,在灵长类中占有独特的分类地位,且仅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迄今已知现生长臂猿共9种另12亚种。过去,Anderson(1879);Thomas(1892);Allen(1938);Ellerman&Morrison-Scott(1951);李致祥等(1983)等先后报道中国南部及邻近地区有长臂猿3种另2亚种.
马世来王应祥
关键词:长臂猿新亚种
中国熊猴的分类整理被引量:4
1993年
本文通过查看国内收藏的标本对M.assamensis进行了分类整理,认为M.a.coolidgei的亚种地位应予恢复,滇西地区熊猴可能代表一个新类群。通过t检验,滇南和越南等地与滇西北和西藏东南部等地熊猴头骨的某些特征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作为区分coolidgei与assamensis的指标:coolidgei体型较小,肩背毛较短,35—75mm,背毛环纹略显或不明显,0—2环,体色更为灰暗;assamensis体型较大,肩背毛较长,85—110mm,背毛环纹明显,3—4环。
蒋学龙王应祥马世来
关键词:熊猴猴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