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芬 作品数:52 被引量:132 H指数:7 供职机构: 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山西高校科技研究开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文化科学 天文地球 更多>>
一种鲁棒性音素分段算法 2006年 基于小波变换的鲁棒性因素分段算法的基本思想是在运用传统的参数滤波方法进行音素分段之前首先将语音信号在小波域中进行滤波,提出对听觉感知有效的语音分量,然后用传统的参数滤波方法进行分段。参数滤波是以一个变化的参数对信号进行滤波,得到信号在不同频带中的分量,可以证明,若滤波参数以一定的规律变化,则这些滤波分量的一阶自相关表示了信号的相关结构。利用新方法进行分段并测试其鲁棒性,实验证明新方法分段效果好且鲁棒性强,是一种有效的音素分段算法。 马建芬 李鸿燕 张雪英 王华奎关键词:语音信号处理 小波变换 一种基于快速噪声估计的MMSE语音增强算法 被引量:2 2007年 提出一种基于快速噪声估计的MMSE语音增强算法,实验表明这种算法比起谱相减法和基于语音短时对数谱的最小均方误差(MMSE-LSA)算法能更显著地提高算法的客观性能,在非平稳噪声环境中能快速估计出变化的噪声功率谱。 陈照平 马建芬 张雪英关键词:噪声估计 最小均方误差 语音增强 基于RMS分频的高可懂度语音评价方法 被引量:1 2018年 语音可懂度是语音信号的一种重要属性,在归一化协方差评价方法(NCM)的基础之上,以相对均方根(RMS)为阈值对语音信号进行分割,对高于均方值的语音段和低于均方值的语音段进行了分段可懂度评估,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懂度评价模型,结合了这两种语音段对语音可懂度的相对贡献,共同评价语音的可懂度。实验结果表明,高均方语音段相对于低均方语音段对可懂度具有更高的贡献,利用新的模型将这两种语音段的评价结果进行重新结合,评价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高飞 马建芬 武正平关键词:语音可懂度 一种改进的基于DCT的语音增强算法 2006年 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语音增强算法。在信噪比较低时,传统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语音增强算法效果较好,能较大幅度地提高信号的信噪比;而当信噪比高时,利用这种方法会滤掉一些有用的信号成份。新算法首先计算出所有高阶离散余弦变换系数对应的时域信号中语音信号出现的可能性大小,然后根据某个阈值计算是否在估计噪声信号绝对值的均方差时保留该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含噪语音信号的信噪比高于10dB时,新算法较传统的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 马建芬 张雪英 王华奎关键词:语音增强 离散余弦变换 一种改进的基于EASI的语音分离算法 2007年 独立分量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因为不需要知道信号的先验信息而得到广泛应用。论文简单介绍了ICA的原理及EASI算法,并根据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一种改进的EASI语音分离算法。 孟东霞 马建芬 乔永凤关键词:语音分离 独立分量分析 EASI算法 神经网络 具有高可懂度的改进的维纳滤波的语音增强算法 被引量:12 2014年 提出一种具有较高可懂度的基于维纳滤波的语音增强算法。相比于其他语音增强算法,维纳滤波法可以明显提高语音质量且含有较少的音乐噪声,但是它和其他现有语音增强算法一样,都无法有效提高语音可懂度。因为维纳滤波法和其他现有算法都过多注重噪声减少,却忽略了SNR(信噪比)的估计误差和不同的语音幅度谱畸变对可懂度有更重要的影响。为改进这些缺点,此研究依据于先验SNR和增益函数来判定SNR估计误差和语音畸变区域,然后对先验SNR小于-10 d B区域的增益函数进行修正,以及幅度谱畸变大于6.02 d B区域语音进行限制。实验证明,该算法能有效提升增强后语音可懂度NCM(归一化协方差方法)的评测值。 郭利华 马建芬关键词:维纳滤波 语音可懂度 参数滤波及其在音素分段中的应用 2001年 参数滤波的基本思想是以一个变化的参数对信号进行滤波 ,得到信号在不同频带中的分量。可以证明若滤波参数以一定的规律变化 ,则这些滤波分量的一阶自相关表示了信号的相关结构。利用该方法对语音信号进行音素分段并对分段效果进行了鲁棒性分析 ,实验证明该方法分段效果好、鲁棒性强 。 马建芬 李丰红关键词:语音信号处理 一种新的用于语音分离的盲源分离算法 被引量:2 2007年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然梯度的语音盲分离改进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奇异值分解(SVD)的方法对观测信号进行预白化处理,而后使用自然梯度算法对预白化处理后的观测信号进行分离。通过计算机模拟试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分离随机混合的自然语音信号。 职振华 马建芬 张雪英关键词:自然梯度算法 盲源分离 增强型语音可懂度的评价 被引量:1 2012年 提出一种与主观评价相关性较高的可懂度客观评价算法。传统的基于频域分段信噪比的可懂度评价算法与主观评价的相关性不高,原因在于没有分别计算谱衰减畸变和谱放大畸变这两种畸变。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提出将增强语音分解为衰减畸变、放大倍数小于6.02dB的放大畸变、放大倍数大于6.02dB的放大畸变三部分,分别计算其频域信噪比,用多线性回归方法综合这三种畸变值,使其与主观可懂值的相关值达到最高。实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方法对句子的可懂度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的相关值达到0.91。 马建芬 张雪英关键词:语音增强 语音可懂度 小波变换在语音去噪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01年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去噪算法。利用此特性对信号进行小波域滤波 ,可从加噪的语音中提取人耳所能接受的频率成份 。 马建芬关键词:语音信号处理 小波变换 信号去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