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文凯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灌溉
  • 1篇地中
  • 1篇有机质
  • 1篇入渗
  • 1篇水分
  • 1篇水分运移
  • 1篇损失率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碳
  • 1篇土壤有机
  • 1篇土壤有机质
  • 1篇农耕
  • 1篇浅层
  • 1篇微生物
  • 1篇磷菌剂
  • 1篇磷矿
  • 1篇秸秆
  • 1篇秸秆还田
  • 1篇解磷
  • 1篇解磷菌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

作者

  • 4篇马文凯
  • 3篇梁玉祥
  • 1篇习文峰
  • 1篇孔秋婵
  • 1篇张芮嘉
  • 1篇王玉娇
  • 1篇宋翠银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四川化工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徐州工程学院...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改善农耕地中化肥停留时间的材料及技术措施
2011年
将土壤耕作层视为控制体,以化肥、水分在控制体中的停留时间为线索对比分析了不同的缓释材料及节水灌溉技术对土壤地力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提出了一些针对我国退化农耕地耕作层地力提升的保墒材料和灌溉技术的建议。
张芮嘉马文凯习文峰
关键词:化肥缓释肥料灌溉技术
秸秆循环利用与土壤碳循环关系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为了研究秸秆还田过程中在不同的外界环境下碳的转化形式。[方法]通过控制土壤湿度、还田方式、秸秆还田量、培养天数等影响因素,测定土壤中微生物呼吸产生的CO2、土壤有机质、还田率及损失率,来衡量还田的效果。[结果]在人为控制外界条件下,秸秆中的碳更多地转化为有机质,同时减少温室气体中碳的转化。[结论]在土壤湿度45%、粉碎还田、还田量67%、培养天数20 d的条件下,还田效果最佳。
宋翠银孔秋婵马文凯梁玉祥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有机质呼吸量损失率
浅层时序灌溉条件下入渗压力对水分运移的影响
2014年
为寻找合适的浅层灌溉方法,采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一维压力入渗及再分布实验,研究入渗压力对湿润峰前进速度、入渗率、土壤平均含水量、水分再分布过程中湿润峰前进速度及对干土层厚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入渗阶段提高入渗压力增大了湿润峰前进速度、入渗率及平均含水量,其中对湿润峰前进速度和入渗率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入渗初期;入渗压力对再分布过程湿润峰前进速度没有影响;入渗压力对垂直土柱干土层厚度没有影响;调节入渗压力是调节含水量大小及水分分布形态重要手段,适当地减小入渗压力能避免形成植物所不需要的高含水量区.
胡厚才马文凯王玉娇梁玉祥
关键词:水分运移
ST解磷菌剂分解高内比表面积磷矿工艺条件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解磷微生物(PSM)从磷矿中提取磷元素用于生产微生物磷肥具有简单易行,节能环保的优点,是农业领域对磷资源使用的一种新途径。目前对解磷微生物的工艺条件研究偏重于单一菌种,而对生产实践中普遍使用的复合菌剂涉及较少。本文用液体培养法对ST解磷菌溶解某高内比表面积磷矿效果的工艺条件,包括培养基组成(碳源、氮源、Na+、K+和Mg2+的浓度)、培养温度、磷矿浓度、菌剂接种量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实验组中pH值降低与磷浓度升高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较低C/处理(C/N=4和C/N=10)培养初期P浓度较高,而C/N≥20的处理P2O5浓度在培养后期显示出很强的解磷能力;Na+、K+、Mg2+离子和磷矿浓度在实验设定范围内对解磷能力影响不大;培养温度在28℃以上P浓度上升明显加快,磷浓度达到稳定的时间随温度升高而提前;菌剂接种浓度比为10-1和10-2解磷量较高,稀释到10-4和10-5基本没有解磷能力。部分实验结果反映了培养条件对菌剂微生物组成可能存在筛选作用使得菌剂解磷能力对工艺条件改变的敏感性受到影响,因此研究工艺条件对菌剂解磷的影响需要设定更宽的因素变化范围。
马文凯梁玉祥
关键词:解磷微生物菌剂磷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