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景观
  • 4篇城市
  • 2篇园林
  • 2篇智慧城市
  • 2篇社会城市
  • 2篇透明性
  • 2篇景观设计
  • 2篇公众
  • 2篇公众认知
  • 2篇风景园林
  • 1篇行为逻辑
  • 1篇园林师
  • 1篇栈桥
  • 1篇智能监控
  • 1篇社群
  • 1篇设计师
  • 1篇时空体
  • 1篇室内环境
  • 1篇思维
  • 1篇铁厂

机构

  • 12篇清华大学
  • 1篇柏林工业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谢菲尔德大学

作者

  • 12篇魏方
  • 1篇李晓锋
  • 1篇赵荣义
  • 1篇张寅平
  • 1篇杨旭
  • 1篇徐姗
  • 1篇李欣韵
  • 1篇刘明明
  • 1篇曹越

传媒

  • 2篇中国园林
  • 2篇风景园林
  • 1篇新建筑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城市林业
  • 1篇住区
  • 1篇第六届城市与...

年份

  • 3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京牛街-亚社会城市公共空间要素与公众认知
当代社会容纳着多种文化形态,这些文化相互融合产生细小的文化层面,这其中的亚社会文化载体具有其空间独特性、地域性与交融性.伴随着城市改造与发展,其空间结构、公众认知、场所认同感在发生着一定程度的改变.本文以北京的回族社区—...
魏方
关键词:回族社区公共空间结构特征公众认知
文献传递
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模式——以江苏常州为例被引量:3
2010年
当今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成为城市建设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分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借借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成功经验,以江苏常州为例,探讨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模式,并对旧城的保护与更新、如何延续历史文脉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以新城建设带动旧城发展的观点.
徐姗李欣韵魏方
关键词:历史文化名城旧城保护
基于空间整合的运河古镇改造模式研究 ——以山东微山为例
许多历史古镇都有过自己的黄金时代,但随着时代发展,大多数古镇都面临城市职能的转变以及新时代人们对生活更高的要求,导致城镇结构出现内部紊乱,不能适应新的发展。目前许多历史古镇面对黄金时代过后的衰退,势必要勇于迎接新的挑战,...
魏方
景观的“时空体”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时间以一维的线性过程引起三维的空间变化,本文提出在景观实体与空间的变化、风化,乃至破败的发生、废墟的出现状态中,应基于空间状态不确定的认识基础上以变化的视角与思维方式来进行物质空间建构,以传递变化中不变的价值存在。通过研究来源于文学家巴赫金(M·M·Bakhtin)与建筑师海杜克(John Hejduk)的时空体理论(Chronnotope)以及希格弗莱德·吉迪恩(Sigfried·Giedion)的四维空间理论(Space—Time),本文以存在于景观中两种时间层次:即人在空间运动中感官与感知的时间性叙事体验,以及基于场地历史信息与新置信息并存状态的整体感知为主题,通过案例解读的方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寻找全新的设计视角进行设计表达,以连接起传统和当代、物质与感知、现实与预判。
魏方
关键词:景观时空体行为逻辑
景观设计中的动态混合--2017年ASLA学生奖设计类获奖项目被引量:1
2018年
介绍了2017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学生组设计类获奖项目(1)——"创造动态混合:智慧城市中的景观创新"作品的设计过程、内容与方法。选取日本千葉县柏市柏之叶智慧城市创新园区作为设计对象,针对土地资源有限而城市居民需求复杂的问题,旨在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平台上构建以水循环利用系统为依托的、满足各类社会群体需求的城市景观混合体,在完善环境友好型城市景观功能与强化场地特质的基础上,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养老人群等弱势群体。通过组织景观空间,创造空间中的"孔窍性""透明性""交接处厚性",同时使用时间调节、智能感知网络调节、手动调节等动态调节方式,实现对多类型空间的动态混合利用。
魏方
关键词:风景园林智慧城市
论现代主义风景园林师赫尔曼·马特恩(1902—1971)的设计师式思维被引量:1
2014年
因其在1926—1970年所设计的数百个不同尺度的项目,以及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教师,赫尔曼·马特恩跻于德国20世纪风景园林行业最主要的代表性人物之列。在此展示的信息是一项笔者正在进行中的关于马特恩的博士论文研究的组成部分。旨在为更深入地理解20世纪德国风景园林的现代主义潮流作出贡献。借助于一次有关"设计知识"的博士论坛机遇,对马特恩设计思维观点的探索被作为新的课题引入笔者的研究。马特恩尽管被认为是改革论者,却主要被看作是一位凭直觉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其作品中涉猎广泛的思想被认为是纯艺术和"非理论"的。笔者对此提出质疑,在此展示一种思考的渐进而非盖棺定论,从而形成一种更为包容的见解,将他的设计作品与成文的论著一起看作其知识的验证形式,进而对理论的经典科学性见解加以否定。
拉茨.豪普施托克魏方
关键词:风景园林现代主义
延展与解蔽——基于时空体验的景观与建筑的内外交互被引量:3
2018年
基于时空关系与体验,探讨了景观与建筑的交接空间。对其建构方式与体验感知方式进行研究。基于戴维·哈维(David Harvey)的"时空压缩"以及希格弗莱德·吉迪恩(Sigfried Giedion)的"空间时间"理论,通过诠释"厚性"的概念,分析了景观与建筑空间交接的2种基本出发点:基于时空拉伸的"延展",以及基于时空压缩的"解蔽";通过案例研究,对其不同的空间组织方法与空间界定材料的使用方式进行解读,并论述与此对应的2种空间感知过程:"可推导性"与"瞬时生成性";通过分析4个现当代景观实践案例,对景观设计在空间"内外交互"建构中所发挥的主动性与使用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最后,对时空建构的基本方法、综合使用等方面进行应用层面的分类与总结。
魏方
关键词:阈限解蔽透明性
景观透明性与基于差异显现的设计方法研究
当代社会的时空压缩特征及由此产生的人居环境问题,对当代景观建设与空间营造提出了新的要求。本研究从风景园林学科角度出发,结合学科语境与时代语境,将艺术及建筑学领域的“透明性”概念,转译引入景观空间,建立了景观透明性的理论框...
魏方
关键词:透明性复写
文献传递
北京牛街——亚社会城市公共空间要素与公众认知被引量:1
2016年
当代社会容纳着多种文化形态,这些文化相互融合并产生细小的文化层面,这其中的亚社会文化载体具有空间独特性、地域性与交融性。伴随着城市改造与发展,其空间结构、公众认知、场所认同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以北京的回族社区牛街为例,研究其基于自身民族行为而形成的社区公共空间结构特征与要素特征,通过实地调研与内容分析法等方式,对牛街社区公共空间的公众认知情况进行量化的探索,并对各空间要素的认知特征与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试图揭示各社群对城市中回族社区这一亚社会文化公共空间的认知现状。
魏方
柏之叶智慧城市景观创新启示被引量:3
2017年
文章对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实践举措进行基本梳理,论证智慧城市建设中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通过参加2017年亚洲校园植物与环境创新工作营,深入调研与分析了日本千叶县柏之叶智慧城市及其城市景观的建设与发展,从可持续设计、亲生物设计等方面剖析了柏之叶智慧城市中的景观设计方法;通过调研和学习,基于规划组织、设计、技术3层面探讨了现阶段在智慧城市中实现景观创新的方法,并总结了设计工作营中提出的不同的柏之叶核心区景观改造的设计概念与策略;最后针对中日两国国情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思辨。
魏方马之野叶晶宋松松曹越
关键词:智慧城市景观设计环境共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