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志民 作品数:16 被引量:73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20例体会 被引量:6 1994年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20例室性心动过速,采用体表心电图初步定位和仔细的心内起搏标测与激动顺序标测定位相结合,成功18例,成功率90%,无并发症。 王方正 张奎俊 余培祯 王锦志 田瑞国 朱克平 鲁志民 孙瑞龙 陈新关键词:心动过速 室性 起搏标测 射频消融 经血管反推牵拉法拔除电极导线一例 1997年 经血管反推牵拉法拔除电极导线一例王方正马坚李一石张奎俊余培桢王锦志田瑞国朱克平鲁志民孙瑞龙陈新经血管反推牵拉法(intravascularcountertractiontechnique)是一项拔除永久起搏器电极导线的新技术。结合我室成功拔除一例的体... 王方正 马坚 李一石 张奎俊 余培桢 王锦志 田瑞国 朱克平 鲁志民 孙瑞龙 陈新关键词:永久起搏器 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10 1998年 目的报道5例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旁路。结果电生理检查未诱发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房刺激时体表心电图的预激程度无变化。消融阻断旁路前传后,均示完全性房室阻滞。4例患者在消融术后植入永久性起搏器,随访中无心房颤动发作。1例患者放弃对旁路的消融治疗。结论预激综合征合并完全性房室阻滞是射频消融的适应证。消融前对房室传导功能的评定十分重要。成功消融旁路后应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马坚 王方正 陈新 余培桢 王锦志 张奎俊 李一石 华伟 楚建民 方丕华 孙瑞龙 田瑞国 朱克平 鲁志民关键词:房室阻滞 预激综合征 射频消融 永久性起搏器 植入 长PR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慢径的安全性 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 探讨窦律时PR已延长 ( >2 0 0ms)的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和慢径消融的安全性。方法 观察 11例长PR组患者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慢径对PR和AH等心内参数的影响 ,并与 3 3例正常PR组对照。结果 长PR组患者无房室结双径路 ,即AH跳跃现象较正常PR组更常见 ,心室刺激较正常PR组更易诱发心动过速。射频消融对两组患者PR和AH无影响。长PR组射频消融后 1:1房室和室房传导的最大频率减慢 ,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延长。结论 结果提示 ,长PR房室结双径路具有不同于正常PR者的电生理和射频消融特点 ,射频消融慢径对这些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楚建民 王方正 张晓东 马坚 孙瑞龙 张奎俊 方丕华 李一石 华伟 王锦志 余培贞 田瑞国 朱克平 鲁志民 陈新关键词:房室结双径路 电生理 射频消融 安全性 双腔起搏器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在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评价 被引量:1 1998年 评价双腔起搏器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的可靠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2.31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三度房室阻滞植入了带有自动工作方式转换功能(AMS)的双腔起搏器。10例患者中,8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伴有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伴有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带有AMS功能起搏器可在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时,由跟踪房性频率的工作方式(DDD/DDDR)自动转换为非房性频率跟踪的工作方式(DDlR)。起搏器可自动将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及发生AMS情况储存起来。患者植入起搏器后3个月进行随访,并用体外程控仪调出起搏器的储存信息进行分析。结果10倒患者中有6倒发生了274次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时间为lOmin~2h不等,患者心房颤动的心室反应为207~400bpm。每次心房颤动,起搏器启动了AMS,心室反应频率在60~90bpm,4例未发生快速房性心律失常患者未启动AMS。结论 双腔起搏器AMS功能工作可靠,对于伴有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双腔起搏治疗时,应考虑应用带有AMS功能的双腔起搏器。 华伟 王方正 余培贞 王锦志 张奎俊 马坚 楚建民 方丕华 田瑞国 朱克平 鲁志民 孙瑞龙 陈新关键词:双腔起搏器 房性快速心律失常 阵发性心房颤动 AMS 三度房室阻滞 快速房性心律失常 射频消融治疗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一例 被引量:9 1997年 目的:探讨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的病因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比较射频消融前、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固有心率等变化。结果:射频消融后日平均心率、固有心率明显下降,LF/HF 比率减低,PNN50及 RMSSD 增高。结论: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可能是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迷走神经张力减退而导致窦房结自律性增高。射频消融治疗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安全而有效。 王方正 张奎俊 方丕华 马坚 楚建民 华伟 田瑞国 陈柯萍 鲁志民 朱克平 孙瑞龙 陈新关键词:窦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治疗 窦房结 迷走神经张力 交感神经 LF 射频消融治疗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一例 1998年 目的:探讨不适当的窦也心动过速的病因及射频消融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比较射频消融前、后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固有心率等变化.结果:射频消融后日平均心率固有心率明显下降。LF/HF比率减低PNN50及RMSSD增高.结论;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可能是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或迷走神经张力减退而导致窦房结自律性增高.射频消融治疗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安全而有效. 王方正 张奎俊 方丕华 马坚 楚建民 华伟 田瑞国 陈柯萍 鲁志民 朱克平 孙瑞龙 陈新关键词:射频消融治疗 窦性心动过速 窦房结 迷走神经张力 交感神经 动态心电图 实验性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的低温标测与冷凝消融 被引量:2 1997年 对12条犬进行了冷凝后病理学、血液动力学及动态心电图观察,另10条犬建立心肌梗塞(简称心梗)和室性心动过速(VT)模型,并进行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结果显示:①心内膜冷凝损伤灶的长、短径和深度大于心外膜冷凝(36.60±11.06mmvs22.80±3.70mm、29.30±10.97mmvs19.60±3.12mm、8.14±2.41mmvs5.16±2.03mm,P均<0.05),冷凝损伤灶与其周围正常心肌分界清楚。②10条心梗犬采用电刺激或乌头碱诱发出20次持续性VT,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均成功。③心外膜冷凝6条犬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均于术后3日内出现室性心律失常,7日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基本恢复正常。依据上述较高的成功率、短暂致心律失常作用及无心功能障碍等可以认为低温标测和冷凝消融是治疗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 方丕华 王方正 张奎俊 田瑞国 鲁志民 唐承君 李永利 李永利 阮英茆 阮英茆关键词:心动过速 心肌梗塞 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评价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8例先天性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8例显性预激综合征)行射频消融治疗,其结果与200例无器质性心脏病者进行对照。结果12例单旁路射频消融成功率为83.3%(10/12),试放电次数(9±6和5±3,P<0.05),手术时间(162±40和121±50分钟,P<0.05)和 X 线爆光时间(53±30和28±17分钟.P<0.05)均大于对照组。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其射频消融成功率83.3%(5/6),试放电次数(5±2和4±3.P>0.05),手术时间(98±32和87±25分钟,P>0.05)和 X 线爆光时间(30±26和20±17分钟,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随访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消融治疗对先天性心脏病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安全有效。 楚建民 王方正 张奎俊 马坚 李一石 华伟 方丕华 余培贞 王锦志 田瑞国 朱克平 鲁志民 陈新 孙瑞龙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射频消融治疗 手术时间 无器质性心脏病 预激 犬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冷凝标测与冷凝消融(论著摘要) 1996年 犬心肌梗塞后室性心动过速的冷凝标测与冷凝消融(论著摘要)方丕华,王方正,张奎俊,田瑞国,鲁志民,陈新,孙瑞龙,唐承君,李永利,阮英茆(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100037)10条犬按Harrls二期阻闭加灌注法建立心肌梗塞... 方丕华 王方正 张奎俊 田瑞国 鲁志民 陈新 孙瑞龙 唐承君 李永利 阮英茆关键词:心肌梗塞 心动过速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