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勇慧

作品数:106 被引量:53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3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0篇介入
  • 21篇血管
  • 20篇灌注
  • 17篇栓塞
  • 16篇动脉
  • 16篇静脉
  • 14篇成像
  • 13篇血流
  • 13篇CT灌注
  • 12篇化疗
  • 11篇介入治疗
  • 11篇灌注成像
  • 11篇肝移植
  • 11篇肝脏
  • 10篇动脉化疗
  • 10篇放射学
  • 9篇胆道
  • 9篇肿瘤
  • 9篇疗法
  • 8篇导管

机构

  • 8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0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中山大学
  • 5篇广西壮族自治...
  • 3篇深圳市人民医...
  • 2篇广州市第一人...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临沂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 1篇容奇医院

作者

  • 105篇黄勇慧
  • 92篇杨建勇
  • 52篇陈伟
  • 38篇庄文权
  • 28篇李家平
  • 27篇陈斌
  • 20篇李楠
  • 18篇林润
  • 16篇戴海涛
  • 15篇李鹤平
  • 12篇郭文波
  • 10篇谭国胜
  • 9篇张翎
  • 8篇向贤宏
  • 6篇王于
  • 5篇范文哲
  • 5篇余雷
  • 4篇钟丽珍
  • 3篇江利
  • 3篇江利

传媒

  • 1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0篇影像诊断与介...
  • 8篇中华放射学杂...
  • 7篇中山大学学报...
  • 5篇介入放射学杂...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5篇中华肾脏病杂...
  • 5篇中山大学学报...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临床医学...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2篇中国临床新医...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放射学实践

年份

  • 6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8篇2006
  • 5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1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远桡动脉入路HAIC治疗肝肿瘤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评价经远桡动脉入路对肝肿瘤患者行肝动脉持续灌注化疗(HAIC)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纳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介入科行经远桡动脉入路进行HAIC的肝肿瘤患者,患者进行1次股动脉入路和1次远桡动脉入路穿刺置管进行自身交叉对照。患者留置导管于肝动脉内行FOLFOX4方案持续动脉灌注化疗。使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比较患者远桡动脉入路和股动脉入路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共纳入患者18例肝肿瘤患者,其中9例先进行股动脉入路后进行远桡动脉入路HAIC,其余9例则先远桡入路再进行股动脉入路HAIC。dTRA期间,穿刺点血肿2例,穿刺点持续疼痛3例,左手掌麻木1例,均为1~2级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没有发生3~4级手术相关的不良事件。术后超声检查显示近端桡动脉均通畅。dTRA和TFA之间的穿刺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分vs.3分,P<0.05)。然而,dTRA的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TFA。患者更倾向选择dTRA(7.89 vs.2.72,P<0.001)。dTRA的压迫止血时间比TFA更短(2 h vs.7 h,P<0.05)。【结论】经远桡动脉入路安全可耐受,有利于肝肿瘤患者行持续动脉灌注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和舒适度提升。
陈斌戴海涛林润温春勇张桂元向贤宏杨建勇黄勇慧
关键词:股动脉入路肝肿瘤生活质量
蔓状血管瘤的介入治疗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评价介入方法对软组织蔓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在DSA引导下对53例软组织蔓状血管瘤采取了血管内栓塞和?或经皮穿刺瘤内硬化介入治疗,其中四肢23例,躯干10例,头颈面部14例,五官(耳鼻)部6例。结果:所有病例的载瘤动脉及其远周畸形血管团得到全部或大部分闭塞、血管瘤局部肿胀减轻、震颤及杂音消失或减弱、溃破出血停止、囊性肿胀病灶变硬变小及固定。结论:介入治疗软组织蔓状血管瘤是一种有效的、创伤小的治疗方法,在目前情况下应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陈伟庄文权杨建勇张翎黄勇慧钟丽珍黄秋萍
关键词:血管瘤放射学介入性
全文增补中
综合影像方法在肝移植后动脉并发症诊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和CT灌注成像联合诊断肝移植后动脉并发症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30例肝移植术后病例先行超声监测,筛选出疑诊肝动脉并发症病例24例,对其中16例行CT灌注成像检查,最后经血管造影和临床追踪确诊或排除疑诊。分别对彩色多普勒检查(CDI)和CT灌注成像(CTP)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以及联合使用多种方法作为系列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计算和比较。结果以单纯CDI的阻力指数(RI)<0.5为指标进行监测,其对肝动脉并发症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9.83%、50%。如果结合CDI-RI和CTP作为系列检查,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9.1%、83.3%。经检验两者在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采用超声和CT灌注成像联合诊断肝移植后动脉并发症将明显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明显缩短临床观察时间,提高诊断及时性,为肝移植后动脉并发症的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黄勇慧杨建勇陈伟李家平谢洪波江利
关键词:肝移植超声CT灌注成像
透析患者中心静脉闭塞的支架植入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和评价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支架植入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5年6月收治的使用内瘘进行血液透析并行中心静脉支架植入的患者50例,分析左右锁骨下静脉段、头臂静脉段及上腔静脉5个部位闭塞发生率...
陈斌黄勇慧杨建勇
关键词:血透
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方法 40例采用介入腔内治疗的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的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评估-干预-效果评价的护理程序思维实施整体护理。其中包括: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护理访视,术中做好护理配合和并发症观察和预防,术后做好患肢护理、病情观察、抗凝治疗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术前患者情绪稳定,患者及家属接受及配合手术诊断治疗,通过术中、术后护理,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危象、心包积液等危重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半年随访率为100%,症状复发患者得到及时发现和干预,保证了治疗整体疗效的提高。结论规范、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是保证中心静脉闭塞综合征介入治疗的重要组成要素。
刘幼方黄天雯黄勇慧李小银吕玉娥唐碧英陈斌
关键词:血液透析围手术期护理血管腔内治疗
一种肝胆道穿刺套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肝胆道穿刺套件,包括:穿刺针组件和导管鞘;所述导管鞘包括双通连接部、鞘管和侧管;所述鞘管和所述侧管通过所述双通连接部连通;所述导管鞘设有供所述穿刺针组件穿入的导管腔,所述穿刺针组件通过所述导管腔与所述导管...
黄勇慧李楠陈斌杨建勇林润戴海涛
文献传递
三种介入方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评价
目的:对经皮胆道引流术、经皮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及内镜下胆道内动架置入术,三种介入方法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功效及利弊作初步评价.方法:4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例的分别选用了上述三种介入方法治疗.本文对其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了...
黄勇慧杨建勇陈伟庄文权余深平
文献传递
超选择动脉预栓塞对不同体积和Shamblin分型的颈动脉体瘤切除术的影响
2022年
目的探讨超选择动脉预栓塞(p-TAE)对不同体积和Shamblin分型颈动脉体瘤(CBTs)外科切除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搜集CBT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p-TAE术将其分为两组:栓塞组(EG)和未栓塞组(NEG)。搜集、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手术方式、出血量、外科手术时间、术中血管重建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共纳入107例患者(115个病灶),其中EG病灶86个,NEG病灶29个。EG与NEG肿瘤体积分别为:Ⅰ型:1177.50 mm^(3)vs.1910.17 mm^(3),P>0.05;Ⅱ型:22141.48mm^(3)vs.16514.14 mm^(3),P>0.05;Ⅲ型:48015.83mm^(3)vs.72494.75 mm^(3),P>0.05。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分别为:Ⅰ型:15.00 ml vs.19.17 ml,P>0.05;Ⅱ型:171.60 ml vs.190.79 ml,P>0.05;Ⅲ型:662.50 ml vs.1150.00 ml,P>0.05、Ⅰ型:37.50 min vs.110.00 min,P<0.05;Ⅱ型:198.24 min vs.227.63 min,P>0.05;Ⅲ型:283.92 min vs.332.75 min,P>0.05。p-TAE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Ⅱ/Ⅲ型CBTs术中血管重建率(Ⅱ型:15.28%vs.15.79%,P>0.05;Ⅲ型:50%vs.75%,P>0.05)和外科手术相关并发症(Ⅰ型:0%vs.33.33%,P>0.05;Ⅱ型:26.39%vs.47.37%,P>0.05;Ⅲ型:41.67%vs.50%,P>0.05)。结论术前栓塞可降低不同类型Shamblin CBTs术中失血量倾向,改善手术视野可视化,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CBTs的手术切除,并减少术中血管重建可能及降低手术并发症。
徐涛李楠李楠杨建勇
关键词:颈动脉体瘤外科手术切除
慢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CT灌注成像评价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 通过对比慢性终末期肝病在肝移植后与正常人群肝脏灌注参数的差异 ,评价CT灌注成像在肝移植术后肝脏血流动力学的价值。进一步了解慢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规律。资料与方法 通过单层螺旋CT测得 9例慢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后 (术后 12~ 2 0d)和 13例正常人群的肝脏灌注参数 (肝动脉灌注量、门静脉灌注量、总灌注量以及肝动脉灌注指数 )。并统计分析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 肝移植组和对照组的灌注参数分别是 :肝动脉灌注量 :(0 .3831± 0 .175 4 )ml·min-1·ml-1和 (0 .2 82 7± 0 .0 971)ml·min-1·ml-1;门静脉灌注量 :(1.5 76 3± 0 .4 5 4 0 )ml·min-1·ml-1和 (1.1885± 0 .3899)ml·min-1·ml-1;肝总灌注量 :(1.95 94± 0 .5 72 7)ml·min-1·ml-1和 (1.4 712± 0 .4 4 5 1)ml·min-1·ml-1;肝动脉灌注指数 :HIP 19.5 1%和 18.97%。对比对照组 ,肝移植组门静脉和总灌注量明显上升 (P =0 .0 4 4和 0 .0 36 )。结论 在慢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后早期 ,门静脉和总灌注量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肝动脉灌注量变化不明显 ,但其个体间变化增大 ,提示在术后早期肝动脉灌注量存在不稳定的变化过程。
黄勇慧杨建勇陈伟庄文权孔健江利
关键词:终末期肝病肝动脉灌注肝脏血流肝脏灌注
肝脏CT灌注成像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2
2005年
功能影像技术已成为医学影像学的一大发展方向,其中CT灌注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功能影像技术在肝脏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具有巨大潜力.本文旨在通过介绍CT灌注成像的基本原理以及目前在各种肝脏疾患功能诊断方面的研究状况,达到推广该技术在肝脏疾病诊疗领域的临床应用的目的.为肝病治疗提供更好治疗时机和更完善的治疗前评价,引导肝病治疗学跨上更高的台阶.
杨建勇黄勇慧
关键词:CT灌注成像技术影像技术肝脏疾患肝病治疗治疗前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