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培忠

作品数:18 被引量:30H指数:3
供职机构:睢县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6篇细胞
  • 5篇细胞学
  • 3篇血清
  • 2篇粘膜
  • 2篇脱落细胞
  • 2篇脱落细胞学
  • 2篇细菌
  • 2篇细菌培养
  • 2篇积液
  • 2篇浆膜
  • 2篇浆膜腔
  • 2篇浆膜腔积液
  • 2篇骨髓
  • 2篇艾滋病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性疾病

机构

  • 16篇睢县人民医院
  • 3篇睢县公疗医院
  • 2篇淮河医院
  • 1篇睢县卫生防疫...

作者

  • 18篇黄培忠
  • 3篇王文正
  • 2篇马振全
  • 2篇马超
  • 1篇陈志红
  • 1篇沈建萍
  • 1篇蒋静
  • 1篇黄静
  • 1篇申静
  • 1篇马杰
  • 1篇李淑贞
  • 1篇孙志敏

传媒

  • 3篇江西医学检验
  • 2篇河南肿瘤学杂...
  • 2篇中原医刊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肿瘤基础与临...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中医正骨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实用护理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检验...
  • 1篇中国艾滋病性...

年份

  • 2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1997
  • 1篇1995
  • 3篇1993
  • 2篇199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免疫荧光技术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被引量:2
1993年
免疫荧光技术又称荧光素标记技术是指用荧光色素对抗体或抗原进行标记,然后用于免疫学测定。前者称为荧光抗体技术,后者称为荧光抗原技术。在实际工作中主要用荧光抗体技术,荧光抗原技术很少用(用于标记SPA 和亲和素)。荧光抗体技术由Coons 等于1941年建立,当时是用异氰酸荧光黄(fluorescein isocyanatc FIC)来标记抗体,用于在小白鼠的组织切片中检测可溶性肺炎球菌多糖体获得成功。1958年Riggs 等合成了异硫氰酸荧光黄(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性能较FIC 更为优良。
黄培忠朱敏祥马振全
关键词:免疫荧光技术
缺铁性贫血40例临床分析
1993年
本文将我院1981年8月以来病例资料较完整的40例小儿缺铁性贫血分析如下。男22例,女18例,年龄6个月~10岁,5岁以下29例,~10岁11例。钩虫病8例,蛔虫病3例,人工喂养6例,未及时添辅食5例,腹泻5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主要症状及体征有面色苍黄,头晕,乏力,心悸,纳差,腹泻,异嗜癖,磨牙等。体检有贫血貌,皮肤粘膜苍白,反甲,心尖部Ⅱ~Ⅲ收缩期杂音等。血象示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不呈平行关系,即Hb降低较红细胞明显;血片成熟红细胞为低色素性小红细胞;补铁治疗后3~7天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象示增生活跃~明显活跃;粒红比减低~倒置;
黄培忠朱敏祥蒋胜祖
关键词:色素性血片异嗜癖骨髓象
多发性骨髓瘤15例临床分析
1991年
通过15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认为该病的主要症状为老年性全身性进行性骨痛、腰腿痛。主要体征有贫血貌,肝脾肿大,胸骨压痛,髂骨压痛,指、腕、膝关节变形等。实验室检查显示中,重度贫血;本一周氏蛋白阳性;蛋白电泳在β与后γ球蛋白部位出现一条浓集的M蛋白区带;尿常规示蛋白尿,镜检有管型及白细胞;血清尿素氮(BUN)及钙(ca++)增高;骨髓涂片可找到骨髓瘤细胞。X光摄片显示腰椎体压缩变扁,肋骨有病理性骨折,头颅骨、盆骨等呈虫蚀性、穿凿样、蜂蜜样,小囊状骨质破坏及溶骨性改变。并对骨髓瘤细胞的形态学特点,高钙血症的主要原因,多发性骨髓瘤X线片的骨质破坏特点及诊断本病时的参考条件等进行了讨论。
黄培忠许思敬郭明
关键词:骨髓瘤多发性
白色念珠菌医院内感染36例分析
1991年
白色念珠菌(Candina albicans)又称白色假丝酵母,是一种条件致病菌,通常存于正常人的口腔、上呼吸道、阴道、阴道粘膜上。当机体功能或一般防御能力降低或正常寄居的微生物间相互制约的作用失调,即容易引起念珠菌病。由于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的广泛应用,白色念珠菌所致深部感染日益增多,自1987年以来,我们从1205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的36株白色念珠菌进行系统鉴定及总结分析如下:
黄培忠沈建萍
关键词:白色念珠菌医院内感染深部感染机体功能阴道粘膜ALBICANS
脑脊液细胞学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诊断评价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评价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方法将CSF离心沉淀,取沉渣涂片染色,镜下作细胞形态学分析,结合其他实验室指标进行综合判断。结果76例CSF标本检测中,CNS感染性疾病29例,出血性疾病11例,白血病6例,相关指标无异常30例。结论CSF细胞学形态分析对CNS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成为临床多学科判断CNS病变的重要依据。
黄培忠王文正
关键词:脑脊液细胞学分析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73例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总结分析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及对临床疾病特别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按照经典的检验方法对浆膜腔积液进行病理学检验、Rivata试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脱落细胞学检查。对血性与非血性积液中癌细胞检出率进行 χ2检验。结果 浆膜腔积液中癌细胞检出率为 18.2 4% ,血性与非血性积液癌细胞检出率 χ2 检验 ,P >0 .0 5 ,两组差别无显著性差异。结核性胸 (腹 )膜炎及化脓性胸 (腹 )膜炎等良性疾病细胞学形态特征明显。结论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简便、实用、经济 ,对临床疾病特别恶性肿瘤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黄培忠
关键词: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
1323例血清T_3、T_4、TSH检测结果的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为进一步探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L-甲状腺素(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检测结果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变化规律,我们对2001年7月~2006年5月收治的1323例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血清T3、T4、TSH检测结果作了统计分析,结合临床资料总结出15种结果解释模式。报告如下。
黄培忠王文正
关键词:血清T3TSH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L-甲状腺素
54例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总结分析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结果 ,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 2 0 0 0— 2 0 0 3年 5 4例门诊住院患者用细针抽吸淋巴结 ( 2 4例 ) ,乳腺 ( 19例 ) ,体表肿块 ( 5例 ) ,肺穿 ( 2例 ) ,其他 ( 4例 )直接涂片细胞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找到癌 (瘤 )细胞13例 ,急性乳腺炎 4例 ,急性淋巴结炎 10例 ,慢性淋巴结炎 7例 ,右手小指结节穿刺找到痛风结晶 1例。结论 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法经济实用 ,简便易行 ,病人乐于接受 ,在基层医院易于推广。
黄培忠陈志红
关键词:细针抽吸细胞学乳腺淋巴结
287例妇科疾病患者血清中β-HCG检查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 探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对滋养叶细胞肿瘤及其他妇科疾病的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287例妇科患者血清β-HCG测定,并对各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早期妊娠10例β-HCG 183~560 IU/L,均值453.1 IU/L;宫外孕42例β-HCG 25~480 IU/L,均值372.8 IU/L;葡萄胎24例,β-HCG 125~1060 IU/L,均值639.7 IU/L;侵蚀性葡萄胎12例,β-HCG 360~1260 IU/L,均值8563 IU/L;绒毛膜癌8例,β-HCG 335~1308 IU/L,均值886.4 IU/L。160例追踪观察,经手术+化疗后β-HCG明显下降。结论 β-HCG对早期妊娠、宫外孕和滋养叶细胞肿瘤诊断、鉴别诊断及观察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辅助诊断滋养叶细胞肿瘤的常规方法之。
黄培忠蒋静
关键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滋养叶细胞肿瘤
淋病奈瑟菌3种检测方法结果分析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分析评价淋病奈瑟菌(NG)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细菌培养和革兰(Gram)染色。结果PCR共检测461份白带和尿道分泌物标本,NG-DNA阳性123份,阳性率为26.68%,男性107份尿道分泌物,NG-DNA47份,阳性率为43.39%;女性35份阴道分泌物,NG-DNA76份,阴性率为21.47%。经统计学处理,男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培养:35份男性尿道分泌物检出淋病奈瑟菌8份,检出率为22.85%。Gram染色288份标本,找到NG44份,检出率为15.27%。男性尿道分泌物210份,检出NG38份,检出率18.09%,阴道分泌物78份,检出NG6份,检出率为7.69%。3种检测方法经统计学处理,χ2=15.68,P<0.01,三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G3种检测方法以PCR最为灵敏,且特异性强。细菌培养检出率次之。Gram染色再次之。Gram染色检出率虽较低,特异性高,在基层医院无PCR设备及细菌培养条件者可首选,在男女性病患者症状明显,脓性分泌物较多,直接涂片作Gram染色是一种经济实用、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结果报告快速,深受临床医生及患者的欢迎。有细菌培养条件的医院,如性病患者有症状,无论有无脓性分泌物,每例力争在用药前作细菌培养+药敏,一是通过细菌培养不但检出NG,还可检出化脓性球菌和G-杆菌,甚至一些真菌,如念珠菌。二是能得到耐药性监测,细菌对哪些抗生素耐药,避免使用,减少浪费医疗费用及耐药性菌珠产生。PCR是一种比较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如Gram染色未找到NG,细菌培养因用药末分离到细菌,应作PCR检测,能显示出PCR的优越性及独到之处。
黄培忠马超黄静
关键词:淋病奈瑟菌聚合酶链反应细菌培养革兰染色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