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尚书
- 作品数:69 被引量:355H指数:11
-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 一种红壤旱地控氮培肥降酸增氧方法
- 本发明属于红壤旱地改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红壤旱地控氮培肥降酸增氧方法,将质量分数为20%~40%的尿素、10%~20%的枯草芽孢杆菌、5%~15%的有机物料及40%~60%水加入到发酵容器中,搅拌均匀后进行发酵;发酵1...
- 武琳黄尚书叶川黄欠如钟义军成艳红张昆何绍浪
- 文献传递
- 利用蚯蚓处理葛渣制作有机肥料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蚯蚓处理葛渣制作有机肥料的方法,属于农业生物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葛渣预处理,取葛渣或葛渣与牛粪的混合料,将腐解菌剂按比例接种于混合物料,调节水分含量至60%‑70%,堆制发酵;发酵得到的物料中放置...
- 成艳红王馨悦黄欠如何绍浪张昆黄尚书王斌强
- 一种红壤丘陵茶园套种粉葛的种植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壤丘陵茶园套种粉葛的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2月~翌年1月,进行茶树修剪、翻耕和施肥,每亩茶园施适量硫酸钾复合肥和有机肥;3月10~20日,间隔一个茶行移栽粉葛,株距为0.30~0.38m,浇足定根水...
- 何绍浪孙永明黄欠如黄尚书王斌强吴艳成艳红张昆王馨悦
- 文献传递
- 红壤坡耕地间种垄作玉米//花生的产量表现及其种间竞争力的评定被引量:5
- 2017年
- 以花生单作和玉米单作为对照,设置玉米//花生平作、垄面花生//垄沟玉米和垄面玉米/垄沟花生3个间作处理,研究了不同间作处理对作物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的影响,分析了不同间作模式下作物的种间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不同间作处理中花生的生物产量与经济产量总体上低于花生单作处理的,而玉米则相反;不同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以及花生相对于玉米的种间竞争力均以垄面花生//垄沟玉米处理为最大;在不同间作处理中,以垄面花生//垄沟玉米的经济效益和产投比最高,分别为1843.69元/hm^2和1.07。
- 黄尚书钟义军叶川李小飞武琳秦超
- 关键词:红壤坡耕地玉米花生种间竞争力
- 生物炭连续施用对旱地红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2023年
- 为揭示生物炭对于旱地红壤土壤改良的长期影响,通过连续8年的田间小区试验,设置3个试验处理:不施生物炭(CK)、750 kg·hm^(-2)生物炭(C1)和1500 kg·hm^(-2)生物炭(C2)。研究了生物炭连续施用对旱地红壤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并分析了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特征的理化因子。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6个门类是所有处理的优势菌群;与CK相比,施用生物炭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 0.11~0.29个单位、碳氮比7.85%~8.21%和有机质8.70%~11.97%,而显著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10.57%~38.63%。主成分分析表明施用生物炭显著改变了细菌群落结构组成(R=0.52,P=0.02);在门水平上,与CK处理相比,C1处理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24.73%,C2处理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39.03%,而C1处理的绿弯菌门显著低于CK,降幅为18.90%。冗余分析表明,土壤硝态氮(R~2=0.77,P<0.01)和pH(R~2=0.54,P<0.05)是细菌群落结构变异的主导性环境因子;细菌群落与环境因素相关性表明,优势菌群受土壤pH、有机质、溶解性有机碳、硝态氮、铵态氮和碳氮比的影响。综上,生物炭施用8年后对土壤环境因子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某些关键环境因子的改变驱动了土壤细菌群落的生态演替。
- 林小兵成艳红王斌强何绍浪黄尚书周际海蔡晓斌黄欠如
- 关键词:生物炭连续施用细菌群落结构
- 土地利用方式对江西红壤旱地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7年
-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是表征土壤有机碳积累与质量的综合指标,可有效地反映人类活动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未开垦的红壤荒地为对照,研究了3种土地利用方式(农地、茶园、果园)下0~40 cm土层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各土层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的大小均表现为农地>果园≈茶园>未开垦的红壤荒地,相比于未开垦的红壤荒地,其他3种土地利用方式均能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含量(P<0.05)。(2)红壤旱地开垦利用均能显著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P<0.05),但在选取的3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在0~1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表现为农地>果园≈茶园;在0~20cm土层表现为农地与茶园相当(P>0.05),与果园有显著差异(P<0.05);在20~40 cm土层3种不同土地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因此,红壤荒地开垦利用能够提高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且农用地比果茶园效果更佳。
- 武琳黄尚书叶川钟义军黄欠如成艳红郑伟孙永明高蕊周莺
- 关键词:红壤旱地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
- 基于根系生长特征及作物产量的红壤坡耕地合理耕层厚度模拟被引量:1
- 2021年
- 为明确红壤坡耕地的合理耕层厚度。以红壤坡耕地耕层土壤填充方式构建10、20、30、40、50 cm5个耕层厚度,模拟土壤理化性质等相同条件下不同耕层厚度对根系生长特征和花生单株产量的影响,并分析作物产量与耕层厚度的相关性,探讨增加耕层厚度下花生的增产潜力。结果表明:(1)不同耕层厚度对花生各生育期主根根长及开花下针期和成熟期根系生物量、根系活力影响显著(P<0.05);耕层厚度为30 cm可以保证花生根系生长和根系生物量形成所需的纵向空间,并维持根系活力在较高的水平。(2)不同耕层厚度对花生单株产量影响显著(P<0.05),花生单株产量随着耕层厚度的增加呈现先增长后稳定的趋势。(3)整个生育期主根根长与花生单株产量相关性呈极显著线性关系(P<0.01);开花下针期和成熟期花生根系活力、根系生物量与花生单株产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耕层厚度可以通过影响花生根系发育进而影响产量的形成。(4)米氏方程符合花生单株产量与耕层厚度的关系(P<0.01,R^(2)=0.8097),30 cm的耕层厚度可以保证花生产量较高,进一步增加耕层厚花生的增产潜力较小(<5%)。
- 黄尚书钟义军黄欠如叶川何绍浪张昆成艳红吴艳
- 关键词:作物产量红壤坡耕地
- 武功山山地草甸生态系统土壤无机磷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被引量:19
- 2014年
- 利用土壤无机磷形态分级方法,以江西省武功山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海拔高度(1 600~1 900m)和不同土壤深度(0-20和20-40cm)下,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及无机磷各形态与有效磷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无机磷含量的变化范围在175.48~524.06mg·kg-1,无机磷总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显著减少,呈现表聚性;2)无机磷中水溶性磷、Al-P、Fe-P、O-P、Ca-P的变化范围分别是0.423~4.781、16.27~90.72、54.13~344.34、19.66~90.32、15.12~76.21mg·kg-1。各无机磷形态均随海拔升高呈现垂直分布规律,且具有表聚性。同一海拔及土层上,水溶性磷<Ca-P<O-P<Al-P<Fe-P;3)有效磷含量与Al-P占无机磷总量的百分比呈极显著相关(P<0.01),说明Al-P是该区域土壤有效磷的潜在来源。本研究既揭示了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无机磷形态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特征及其与有效磷的相关性,确定了土壤磷素有效性的潜在来源,同时也可为武功山山地草甸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 赵晓蕊郭晓敏张金远牛德奎单连友张文元魏晓华陈伏生黄尚书李志张学玲龚霞
- 关键词:山地草甸无机磷形态
- 红壤旱地一株自生固氮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固氮能力评估被引量:5
- 2020年
- 为了鉴定从红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自生固氮菌,并探讨其固氮能力。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乙炔还原法测定其固氮酶活性,并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通过花生、玉米的幼苗盆栽试验研究菌株对土壤MBN、矿化氮和植株氮素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种植于红壤的玉米根际,筛选出15株自生固氮菌,以菌株CM12固氮能力最强,初步鉴定CM12为伯霍尔德杆菌属(Burkholderia sp.),固氮酶活性达C2H4 39.1 nmol/(h·mL)。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接种CM12菌株的处理,花生和玉米土壤MBN含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2.38和2.37倍,其中种植花生体系中,接菌处理与施用化学氮肥处理土壤MBN含量无显著差异。接种固氮菌影响了旱地红壤NO3--N和NH4+-N比例,降低了土壤中NO3--N含量,且种植玉米体系中土壤NO3--N含量降低较明显。固氮菌短期接种增加了花生根系和玉米地上植株的氮素积累量。研究结果为该菌株在红壤旱地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 成艳红黄欠如武琳黄尚书李小飞张昆
- 关键词:红壤旱地自生固氮菌固氮花生玉米
- 不同冬耕模式对红壤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花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 2022年
- 为评价不同冬耕模式在红壤坡耕地的适宜性,研究了连年冬耕(CK)、隔年冬耕(T1)及不冬耕(T2)等3种冬耕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花生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2处理或T1处理冬耕间隔期显著增加了花生播种旋耕前0~20 cm土层土壤容重(P<0.05),并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P<0.05);(2)与CK相比,T1处理对0~20 cm土层土壤养分的影响较小,仅显著降低了10~20 cm土层土壤速效钾含量(P<0.05),而T2处理则显著降低了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P<0.05);(3)不同冬耕模式通过影响花生播种旋耕前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水分含量可影响花生出苗率和产量,不同冬耕模式通过增加或降低10~20 cm土层速效钾含量也会造成花生增产或减产;(4)不同冬耕模式3年(2018~2020年)经济效益以CK最高,T1处理降低6.90%,T2处理经济效益降幅较大为43.5%。从维持红壤坡耕地土壤质量和经济效益角度考虑,连年冬耕是红壤坡耕地优良的冬耕模式,部分红壤坡耕地可适当进行冬季轮耕。
- 黄尚书何绍浪王斌强王馨悦周琦娜钟义军
- 关键词:红壤坡耕地土壤理化性质花生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