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晓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52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江西总队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中毒
  • 2篇血清
  • 2篇血清氧自由基
  • 2篇氧自由基
  • 2篇一氧化碳
  • 2篇一氧化碳中毒
  • 2篇置管
  • 2篇中毒患者
  • 2篇中心静脉
  • 2篇注射
  • 2篇注射液
  • 2篇自由基
  • 2篇综合征
  • 2篇静脉
  • 2篇创伤
  • 1篇丹参
  • 1篇丹参注射液
  • 1篇地平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搏动

机构

  • 10篇武警江西总队...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武警总部机关...

作者

  • 10篇黄晓军
  • 8篇季勇
  • 7篇徐敏
  • 7篇郭国明
  • 6篇李闽云
  • 3篇郑振华
  • 2篇洪燕
  • 2篇万彦婷
  • 2篇顾家望
  • 1篇曹春水
  • 1篇吴品
  • 1篇尚辉
  • 1篇万丽娜
  • 1篇黄亮
  • 1篇谢艳芳

传媒

  • 2篇武警医学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急救复苏...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创伤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俯卧位与侧卧位机械通气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在多发伤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50例多发伤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比较两组动脉血气、呼吸循环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改变体位后动脉血PaCO2无明显变化,PaO2、PaO2/FiO2明显升高(P〈0.01),以PaO2升高大于10mmHg作为有效标准,侧卧位组18例(72%)有效,俯卧位组17例(68%)有效;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位变动对气道峰压、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影响。结论俯卧位和侧卧位机械通气均能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状况,侧卧位通气更方便实施。
季勇李闽云黄晓军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体位变化俯卧位侧卧位
银杏叶滴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TRAIL死亡受体sDR4、sDR5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sTRAIL)的死亡受体sDR4、sDR5的水平及银杏叶滴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其的影响。方法:13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银杏叶滴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洛活喜)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及常规(单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组,并设60例健康对照组。两组均连续用药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sDR4、sDR5水平的变化及血压、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的改变。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浆sDR4和sDR5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用药后血浆sDR4、sDR5的水平,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TC[(4.78±0.6)mmol/L比(3.21±0.5)mmol/L]及LDLC[(2.69±0.5)mmol/L比(1.67±0.4)mmol/L]显著下降(P均<0.05),而常规治疗组下降不明显(P>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联合治疗组sDR4[(5.62±0.13)比(3.62±0.75)]、sDR5[(49.12±6.2)比(39.21±7.12)]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血压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浆sDR4、sDR5的水平可能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银杏叶滴丸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不仅有益于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降脂治疗,同时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细胞凋亡中起到重要作用。
洪燕谢艳芳万彦婷黄晓军吴品万丽娜
关键词:氨氯地平银杏叶滴丸
以急性腹痛就诊的肾病综合征1例分析
2008年
徐敏李闽云郭国明黄晓军季勇
盐酸甲氯芬酯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及血清氧自由基的影响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盐酸甲氯芬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甲氯芬酯,0.5g/d,1次/d,静脉滴注,连用14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d检测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SOD、GSH-PX和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血清GSH-PX及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MDA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组血清GSH-PX及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甲氯芬酯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明显临床疗效,并有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氧自由基对脑细胞的损伤,改善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预后。
郑振华徐敏郭国明季勇黄晓军
关键词:盐酸甲氯芬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氧自由基
依达拉奉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血清氧自由基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高压氧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d,2次/d,静脉滴注,连用14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d检测血浆血清中SOD、GSH-PX的活性和MDA的含量,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SOD、GSH-PX和MDA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血清GSH-PX及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血清MD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血清GSH-PX及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对CO中毒患者有明显临床疗效,并有清除氧自由基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氧自由基对脑细胞的损伤,改善CO中毒患者的预后。
徐敏李闽云郭国明季勇黄晓军顾家望
关键词:一氧化碳中毒依达拉奉注射液氧自由基
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7年
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于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受损引起,临床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和极易疲劳,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和胆碱酯酶抑制药治疗后症状减轻[1]。中医学将其归属为痿证一类,通过整体观和辨证论治探讨其病因、病机、治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单纯应用西药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接明明黄晓军万彦婷洪燕
关键词:中医药重症肌无力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2
2012年
中心静脉插管是危重病抢救中的重要有创诊疗措施之一。自2003年9月至2011年9月,我科对158例患者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效果满意,现将其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郑振华季勇郭国明徐敏黄晓军
关键词: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危重病抢救中心静脉插管
中心静脉置管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7年
徐敏李闽云季勇郭国明黄晓军顾家望尚辉
关键词:中心静脉置管仰卧位动脉搏动抗心律失常药严重创伤患者
复方丹参对急性肺损伤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达及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5
2010年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表达及凝血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ALI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予以治疗原发病、机械通气、激素治疗、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d,共3d。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d后测定血清PAF、血栓素B2(TXB2)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参数及血气分析。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PAF、TXB2和PT、APTT、FIB、血小板参数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氧合均改善,PAF和TXB2下降,胛、APTT延长,FIB下降,血小板参数改善(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氧合显著改善,PAF和TXB,显著下降,PT、AFTT显著延长,FIB显著升高,血小板参数显著改善(P〈0.01或P〈0.05)。但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能减少ALI患者PAF的表达,改善ALI患者高凝状态和氧合,为临床早期治疗ALI提供了新方法。
徐敏黄亮李闽云曹春水郭国明季勇黄晓军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血小板活化因子复方丹参注射液
氟马西尼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疗效分析
2010年
目的观察氟马西尼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急性重度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应用氟马西尼与醒脑静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用醒脑静治疗。结果治疗组呼吸抑制解除时间、清醒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氟马西尼与醒脑静联合治疗急性重度乙醇中毒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徐敏李闽云郭国明季勇黄晓军郑振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