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英
- 作品数:6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多排螺旋CT发现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被引量:6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发现和区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5例冠心病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并进行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分别测量和比较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及血管内对比剂CT值。结果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对比剂CT值分别为118.8±54.0Hu、913.7±256.7Hu、403.0±68.2Hu,三者两两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无创性MSCT冠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脉斑块,通过对斑块CT值的测量,可以准确区分冠状动脉钙化斑块及非钙化斑块,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 朱海峰何汇忱黄晓英范家栋关光华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斑块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易误诊的前纵隔淋巴瘤的临床及影像特点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通过探讨易误诊的前纵隔淋巴瘤临床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15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前纵隔淋巴瘤(6例术前误诊),分析其临床、胸片表现、64排螺旋CT影像特点及易误诊征象。全部患者均行胸部正侧位、CT平扫加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并行冠状位及矢状位MPR重建。结果:(1)前纵隔淋巴瘤患者发病年龄均较轻(平均28岁)。(2)胸片对前纵隔淋巴瘤的定位尚准确,定性诊断价值不大。(3)CT表现中,不规则肿块内部出现较大范围的液化区是造成前纵隔淋巴瘤误诊的主要原因,其中环形强化的类圆形囊变区尤为特别。结论:综合临床及影像特点,可提高易误诊的前纵隔淋巴瘤诊断的准确性。
- 王晓华范家栋山耘黄晓英刘溢
- 关键词:淋巴瘤误诊前纵隔影像
- MSCT诊断冠状动脉变异被引量:3
- 2006年
- 朱海峰何汇忱黄晓英范家栋刘阳
- 关键词:冠状动脉变异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16排螺旋CT冠脉成像最佳重建时相窗探讨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讨论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重建相位窗的选择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MSCT冠脉成像。利用回顾性ECG门控技术,重建出20%~80%R-R间期轴位图像,分别进行三维VRT重建。比较图像质量并进行评分。结果左前降支(LAD)、左回旋支(CX)、右冠状动脉(RCA)在心动周期时相的60%~70%成像效果较好。左主干(LM)除40%R-R间期外,其余时相成像效果均较好。结论当扫描时患者平均心率小于60次/min时,60%、70%R-R间期是最佳重建相位窗。
- 朱海峰何汇忱刘阳黄晓英范家栋
- 关键词:冠状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