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纯

作品数:6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化科学
  • 2篇文学
  • 1篇艺术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民国
  • 3篇民国时期
  • 2篇演剧
  • 2篇市政
  • 2篇城市
  • 1篇粤剧
  • 1篇中词
  • 1篇人间
  • 1篇人间词话
  • 1篇商人
  • 1篇商人群体
  • 1篇史料
  • 1篇市政建设
  • 1篇品评
  • 1篇清代
  • 1篇文化
  • 1篇文化特性
  • 1篇戏曲
  • 1篇戏曲史
  • 1篇戏曲史料

机构

  • 6篇中山大学

作者

  • 6篇黄纯
  • 2篇宋俊华

传媒

  • 2篇中山大学研究...
  • 1篇广东社会科学
  • 1篇北京教育学院...
  • 1篇五邑大学学报...
  • 1篇文化遗产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在品评词人中构筑词学理论大厦——对《人间词话》中词人品评的定量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人间词话》的大部分篇幅是用来品评历代词人得失的,这些评论是王国维词学理论提出和阐释的重要载体,也是理解和把握王国维词学理论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通过对《人间词话》中涉及对历代词人词作的评论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结论:从朝代划分来看,王国维推崇唐五代、北宋词,而贬低南宋、明清词;从品评标准来看,王国维追求"真景物,真感情"之境界;从词派认同来看,王国维注重词人间的师承关系,力图革除清代词坛流弊。
黄纯
关键词:《人间词话》词人词学理论
民国时期广州市政建设对城市演剧的影响
2013年
民国时期,广州市政建设对城市演剧产生了重要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城市演剧空间从纯商业性的戏院转变为商业性、专业性和公共性兼备的城市文化空间;其二,城市演剧淡化了传统的历史、情爱、神仙等题材的剧目,大大突出了现实、政治题材的剧目;其三,城市演剧改变了传统演剧格局,形成了以商业演出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新格局;其四,城市演剧改变了传统的演出形态、传承方式和文化生态,形成了新的演剧业态。民国时期广州的市政建设,改变了广州演剧的原有业态和历史进程,开启了近代政府干预演剧活动的先例。
宋俊华黄纯
关键词:民国时期市政建设
民国前期广州粤剧全女班演出新探被引量:3
2012年
粤剧全女班是民国时期广州粤剧场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戏班类型。在《广州民国日报》中刊登了大量的戏曲广告、相关新闻以及评论文章,一定程度上呈现了广州粤剧全女班的戏班数量、演出场所、演员阵容以及演出剧目等方面的演出讯息。对这些戏曲史料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可以勾勒出民国前期广州粤剧全女班的演出情况:在戏班经营上,粤剧全女班数量众多,竞争激烈,采用商业化运作模式;在演出场所上,以游艺场作为演出根据地,充分利用其优势革新舞台表演艺术;在演员阵容上,由女演员担纲,注重演员宣传和名角效应;在演出剧目上,以生旦戏为主,大量编演新剧目,发挥女演员优势,适应观众审美需求。
黄纯
关键词:戏曲史料
民国时期广州市政府的戏剧管理——以《广州市市政公报》中的戏剧史料为对象被引量:1
2013年
民国时期是广州市政建设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城市文化之一的戏剧活动也被纳入到市政管理和市政建设之中。对城市戏剧活动,广州市政府在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体制上,成立了戏剧审查委员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管理机制;在职能上,明确了政府在戏剧管理上新的角色定位,由对戏剧活动的单纯限制、禁毁转变为对戏剧的引导、规范和服务;在手段上,由单一的行政管理转变为行政、法律和经济等的综合管理。上述举措,既大大推动了当时广州戏剧的城市化进程,也对当下城市戏剧管理及文化体制改革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宋俊华黄纯
关键词:民国时期
民国时期广州剧评中的伶人百态探析——以《广州民国日报》中的剧评史料为对象
2012年
随着广州戏剧的兴起和发展,民国时期的广州剧坛兴起了一股评伶之风。即使在具有官报性质的《广州民国日报》中也可看到很多以伶人作为评论对象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剧评家们以声色艺三者为标准排列出了当时广州剧坛的伶人座次,塑造了他们心目中的"名角"形象,同时还以改良社会的标准披露了伶人的种种恶习,展示了民国时期广州剧坛的伶人百态。这些剧评资料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丰富了我们对民国时期广州剧坛伶人的认识和理解。
黄纯
关键词:民国时期剧评
清代广州商人群体的演剧活动及其特征探析被引量:1
2014年
清代商人群体的演剧活动分为行商阶层私家园林、驻省商人会馆的演剧活动以及外来客商的赏剧活动三种类型。其特征:一是外江班流动性演出较多;二是乡土意味浓厚;三是寄生性大。清末以前,广州商人群体的演剧活动尚未从乡土文化特性中独立出来。
黄纯
关键词:清代商人群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