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忠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治疗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观察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重症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试验组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支持,疗程15 d,将两组患者治疗15 d后的营养状态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5 d的治疗后,试验组营养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入住ICU时间及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持续肠内营养支持可更好地促进重症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疾病预后,减少并发症,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营养状态促进免疫功能的恢复有密切关系。
- 黄金忠蒋颖盛世英杨志龙
- 关键词:早期肠内营养重症脑梗死肠外营养
-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数学认知行为学及事件相关电位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使用行为学及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数学认知功能受损的神经机制。方法2012年7至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门诊就诊的27例ADHD患儿(ADHD组)及29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20以内加、减、乘法计算模块刺激记录行为学,使用BESA软件提取ERP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行为学:加、减、乘法计算的反应时间ADHD组均明显长于对照组[(949±144)比(829±166)ms,(981±129)比(856±170)ms,(944±136)比(825±172)ms,均P〈0.05],正确率[肘(Q1,Q3)]则均低[0.80%(0.72%,0.88%)比0.90%(0.85%,0.96%),0.78%(0.64%,0.85%)比0.90%(0.84%,0.93%),0.86%(0.74%,0.92%)比0.93%(0.90%,0.98%),均P〈0.05]。(2)ERP:ADHD和对照组在额部均产生明显的N2波,F3、Fz导联ADHD加、减、乘法波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3:(一3.5±5.2)比(一6.7±3.5)μV、(一3.8±4.0)比(一7.4±4.5)μV、一5.8(一7.6,1.6)比一6.4(一10.3,一4.9)μV,Fz:(一4.3±6.4)比(一7.4±4.2)μV、(一5.0±5.4)比(一7.9±4.6)μV、一5.2(一9.7,一0.6)比一7.9(一10.5,一5.1)μV,均P〈0.05],减法计算在F3、Fz、F4导联ADHD组潜伏期均长于对照组[(328±36)比(307±27)ms,(331±35)比(311±30)ms,325(307,354)比309(280,330)ms,均P〈0.05]。ADHD和对照组在加及乘法的潜伏期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HD患儿抑制无关信息及注意控制的能力较弱,在解决加减乘法的计算题时存在计算认知功能的损害,在选择最佳策略完成认知任务中存在缺陷。
- 王单单董选任艳玲王苏弘杨硕屠文娟黄金忠沈惠娟易阳江凯华
- 关键词:注意力缺陷障碍伴多动诱发电位
-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性认知障碍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4例,其中VCI患者44例,非VCI患者8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法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VCI的发生与年龄、高收缩压、高糖化血红蛋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超敏C反应蛋白血症、房颤与关键部位病灶显著相关(P<0.05);VCI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收缩压、高糖化血糖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超敏C反应蛋白血症及关键部位病灶。结论高收缩压、高糖化血糖白、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超敏C反应蛋白血症及关键部位病灶可作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并发VCI的预测指标,可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为降低VCI发生率提供可能。
- 杨志龙吴坚盛世英张菊美黄金忠沙洛林岳春贤
- 关键词:脑卒中血管性认知障碍
- CYP450与帕金森病的关系被引量:2
- 2018年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明,目前普遍认为,多因素可能参与PD发病。遗传因素可增加患病易感性,只有与环境因素及衰老的相互作用下,通过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钙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凋亡等机制导致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大量变性丢失而发病。PD的治疗,主要以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MAO-B)、脑深部电刺激(DBS)缓解症状为主,但不能减缓或阻止病情的发展。所以探究PD的保护因素刻不容缓。
- 李先红吴坚黄金忠姚允怡
- 关键词:帕金森病CYP450PARKINSON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神经元变性
- 运用PET评估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前后脑葡萄糖代谢变化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前后脑葡萄糖代谢率的变化.方法 依据相关标准,在南京卒中注册系统中筛选出自2010年3月至12月连续登记的11例接受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的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进行PET-CT检查(18F-FDG示踪),采用感兴趣区法记录各动脉供血区脑葡萄糖的标准摄取最大值,并应用统计学方法比较术前术后患侧颈动脉区域脑代谢值及与对侧比较. 结果 术前患侧颈动脉区域脑葡萄糖标准摄取最大值平均值为(4.99±0.96),明显低于对侧(5.67±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患侧颈动脉区域脑葡萄糖标准摄取最大值平均值为(5.83±l10),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术后对侧(5.85±1.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非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侧脑葡萄糖代谢率显著降低,而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能明显改善患侧脑葡萄糖代谢率.
- 练学淦吴坚盛世英朱林凤黄金忠刘猛朱虹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