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文华

作品数:26 被引量:13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9篇地震
  • 10篇地震灾害
  • 10篇震灾
  • 5篇建筑
  • 5篇脆弱性
  • 4篇地震应急
  • 4篇遥感
  • 4篇房屋
  • 3篇灾害
  • 3篇建筑物
  • 2篇舆情
  • 2篇震害
  • 2篇震后
  • 2篇宁洱6.4级...
  • 2篇农村
  • 2篇农村家庭
  • 2篇情感分析
  • 2篇民众
  • 2篇家庭
  • 2篇高分辨率遥感

机构

  • 26篇中国地震局
  • 7篇中国地震台网...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3篇河北省地震局
  • 2篇清华大学
  • 2篇山东建筑大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信...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市地震局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青海省地震局
  • 1篇山东省地震局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工...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牛津大学
  • 1篇陕西省地震局
  • 1篇云南省地震局

作者

  • 26篇齐文华
  • 14篇苏桂武
  • 12篇魏本勇
  • 5篇邓砚
  • 3篇杨凡
  • 3篇刘新圣
  • 3篇孙磊
  • 2篇聂高众
  • 2篇马宗晋
  • 2篇张素灵
  • 2篇李晓丽
  • 2篇吴琼
  • 2篇范熙伟
  • 1篇张文佳
  • 1篇陈征山
  • 1篇宋立军
  • 1篇张昊宇
  • 1篇田青
  • 1篇孙甲宁
  • 1篇温超

传媒

  • 4篇地震地质
  • 4篇华北地震科学
  • 3篇灾害学
  • 2篇地震研究
  • 2篇震灾防御技术
  • 1篇世界地震工程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南地震
  • 1篇中国地震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震科学进展
  • 1篇中国科学数据...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震后电力抢修力量快速优化调配决策模型研究
2020年
电力抢修力量的优化调配是电力系统辅助决策研究的关键内容之一,震后应急处置中对这种辅助决策提出了更高的时效性要求。首先基于地震救灾案例统计分析和专家咨询给出了电力抢修人员的需求模型;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震后电力设施抢修优先度的快速评判模型;进而利用运筹学中线性规划方法,以应急抢修时间最短为目标构建了震后电力抢修力量快速优化调配决策模型;最后给出了该模型的算例实现。
邓砚孙孝波范熙伟齐文华
关键词:震后电力系统
参与式渭南地震情景构建:中国地震风险对策的行动研究示范被引量:6
2020年
中国政府层面自上而下的防震减灾管理卓有成效;但是,对于提升全社会的整体防震减灾能力而言,尚需推动基于此而又有民众与基层自下而上广泛参与的全社会治理模式。为发展这种模式积累经验,渭南市地震情景构建示范项目借助参与式行动研究范式,特别关注了中国防震减灾工作当前存在的以下2点广泛不足:一是社会民众与基层的自下而上办法薄弱,且与政府层面自上而下对策之间的相互衔接与促进不足;二是科学研究向实际减灾对策的转化不足,特别是针对自下而上办法的科学研究与应用转化不足。取得的主要进展有:1)基于广泛参与理念,通过"研究者"和"减灾实践者"、"相关者"、"当事人"2方面人员间的密切合作,共同诊断评估了渭南面临的主要地震灾害风险及隐患、共同提炼了针对性的减灾对策改进建议等,从而使情景构建所得的结果或认识更加可靠、所提对策建议更加符合当地实际需要;借助行动研究过程平台,尝试了风险评估、风险沟通和风险对策改进3大环节的无缝衔接与同步互动,促进了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的直接对接与就地转化。2)基于多尺度、多层面视角和同时为"政府"或"部门"与"基层"或"民众"两大类用户服务。在关注改进自上而下对策的同时,针对薄弱的自下而上办法,特别是就这两大对策途径间最广泛与最可持续的接口——宣传教育和家庭、学校、社区减灾,开展了大规模的专项调查分析,梳理了系列化的现今本底与改进方向。3)聚焦改善减灾宣教和促进风险沟通,编创了由"故事"引导的2版内容与形式均有显著差别的地震情景叙事读本:政府版和公众版,以期借助"故事"和艺术呈现"故事"带动人们更好地理解与应用情景构建结果和认识,借助"故事"演绎社会性灾害脆弱成分——"留守儿童家庭与贫困"之于灾害的强化与叠加效应,促进人们�
苏桂武Janise Rodgers田青齐文华Philip EnglandTimothy SimJohn Young王东明李志强冯希杰孙磊陈鲲Emily SoBarry Parsons赵金礼石建梁袁志祥Yue Cao周旗魏本勇David MilledgeAlexander Densmore
关键词:讲故事
中国农村地区建筑物样本及标注无人机影像数据集
2022年
农村建筑物是观察农村土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料。中国作为农业大国,从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上及时、准确提取农村建筑物,对于农村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视觉和运算能力的迅速发展,深度学习以其自动学习特征、适用性强等优点,已在建筑物自动提取等领域取得较好效果。深度学习通常需要大量的训练数据。目前,深度学习提取建筑物常用的数据集以国际上开源建筑物数据集为主,包括Massachusetts、INRIA、WHU等。这些数据集大多基于国外建筑物,缺乏开源、高精度、覆盖范围广、贴切我国农村地区建筑主体结构的建筑物样本数据。为此,本研究基于2017-2020年在陕西渭南、江苏淮安、四川康定、广东汕尾、广东惠州、新疆阿图什、吉林松原等多个中国农村地区采集的无人机航拍图像,制作并开放共享本数据集。本数据集空间分辨率高,基本涵盖我国农村地区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构类型,可应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建筑物提取,并可进一步结合具体研究目标进行空间分析和研究,对于国土部门统筹城乡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刘耀辉杨新月李嘉禾程昊周洁范熙伟张昊宇张昊宇齐文华齐文华聂高众徐南聂高众姚国标于明洋孟飞靳奉祥
关键词:遥感无人机建筑物数据集
地震灾害埋压人员评估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17年
快速挽救生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是震后应急救援工作的首要之重。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埋压人员进行高效、有序的搜索和救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现阶段我国震后应急救援方面亟待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影响地震人员埋压因素的分析,及对地震埋压人员分布评估方法的总结,发现:建筑物倒塌和人员在室,是造成地震中建筑倒塌人员埋压的两个先决条件。其中,建筑物的受损程度主要受地震危险性和建筑物的易损性决定;而人员在室情况与地震发生时间、节假日情况、人口密度、人口职业、建筑物用途等因素直接相关。而鉴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基于社区、行政村、乡镇及公里格网等小尺度的评估,将会是未来地震人员伤亡与埋压研究的主要方向。
魏本勇聂高众苏桂武齐文华
关键词:地震灾害建筑物倒塌
基于网络数据的居住用房属性信息分析方法及其示范被引量:2
2020年
以唐山中心城区及周边快速城镇化乡镇为研究示范,以该范围内的居住用房为研究对象,利用Google Earth影像、互联网地图、各类房产商业网站、街景等各类网络资源,借助ArcGIS、API和网络爬虫技术,获取了房屋地震灾害风险分析所需的结构类型、各结构类型的面积、空间分布等核心属性信息;在此基础上,简略分析了研究区房屋抗震能力状况,为地震应急基础数据生产及更新和地震灾害风险分析提供方法支持。
齐文华杨凡刘耀辉苏桂武李志强魏本勇
关键词:网络数据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在建(构)筑物测量分析中的应用综述
2023年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作为新兴的一门技术,逐渐被应用到测量等各个领域,是获取地物目标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高精度数据的主要途径。TLS能够探测到建(构)筑物更多细节方面的信息,主要包括建筑物结构的变形和损伤(包括建筑物墙体的剪切开裂、墙面脱落及承重构件的损伤),同时可以获得诸如墙体倾斜、裂缝空间分布、体积和位置变化计算等更多的测量数据。TLS高精度数据的获取为提取变形较小、肉眼无法识别的破坏特征提供了技术帮助。本研究回顾总结了TLS在建筑物变形监测、三维建模、数据分析方法和建筑物震害损失分析方面的研究。在文献回顾和深入讨论后,提出了TLS在建筑物震害分析中未来的研究方向。
杨凡杨凡温超范志伟李志强温超
关键词:LIDAR建筑物地震震害
城市化过程中房屋地震灾害脆弱性和损失风险变化研究——以唐山市区及城乡过渡乡镇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以1976年、1995年、2002年和2009年为代表时期,利用前期研究给出的基于高分辨率遥感的群体房屋地震灾害脆弱性和震灾损失风险分析方法,分析了唐山市区及城乡过渡乡镇群体房屋地震灾害脆弱性和震灾损失风险近30多年来的整体变化。结果表明:1976—2009年,研究区房屋暴露量显著增加、结构脆弱性逐渐降低;在设定遭受Ⅵ~Ⅺ度地震烈度条件下,房屋破坏面积和直接经济损失虽均显著增加,且随烈度增大两者增加量越来越大,但房屋破坏比例显著降低;遭受低、高不同地震烈度条件下,研究区震灾损失风险差异显著:遭受低地震烈度时,砖混和钢混房屋的增加有效降低了房屋的破坏率、破坏面积和破坏等级,利于降低震灾损失风险;但遭受高地震烈度时,这类房屋也出现了大面积和高等级的破坏,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震灾损失风险;若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不同代表时期重现,房屋震灾损失风险显著增加。2009年房屋破坏面积是1976年的6倍,直接经济损失是1976年的28倍。
齐文华苏桂武张素灵刘新圣魏本勇孙磊
关键词:城市化
基于modis数据鲁甸6.5级地震不同烈度区地震前后植被变化研究
2021年
为了研究鲁甸6.5级地震不同烈度区地震前后植被的变化,以鲁甸地震完整烈度为研究区,以MODIS产品中的MOD13Q1数据为数据源,通过数据预处理获得2004-2018年不同烈度区年均NDVI时间序列,并用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得到地震前后的植被覆盖度,从NDVI动态变化、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特征、植被覆盖度动态变化、植被损毁像元点四个方面分析鲁甸地震不同烈度区地震前后的植被覆盖变化,结论指出:鲁甸地震中地震前后植被覆盖的减少与烈度呈正相关关系,Ⅸ烈度植被损毁现象明显,Ⅵ~Ⅷ植被损毁现象不明显,但通过对不同烈度植被损毁像元点的统计可以得到Ⅵ~Ⅷ烈度植被覆盖的减少与烈度呈正相关关系,烈度越高植被受损面积越大。
邬丽娟李志强李晓丽齐文华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地震烈度
国外灾害行为研究:缘起、议题和发现被引量:6
2018年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以来,国外灾害行为研究在结构功能主义灾害认识、致灾因子灾害认识和灾害社会生成认识下不断丰富、发展和深化,相关研究对于理解灾害社会影响、推动灾害研究发展和促进社会防灾减灾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在回顾灾害行为研究的缘起与发展基础上,主要梳理国外民众层面灾害研究行为研究的主要议题、研究内容和结论;指出面对我国灾害多、分布广、损失重的社会现实,研究灾害行为模式、特点及其社会心理机制之于我国而言同样具有广阔的背景基础和深远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孙磊齐文华邓砚魏本勇
关键词:灾害研究民众
民众灾害意识国内研究现状与趋势——基于科学计量学和文献内容分析的联合诊断被引量:1
2023年
提升“灾害意识”是改善减灾行动增强减灾能力的先决条件。然而,灾害意识作为减灾领域乃至广大社会随时随处可闻可见的高频用语,关于其各个方面的学术研究尚不充分。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采用Cite Space软件,通过对1990—2019年已发表的与灾害意识相关的中文文献的科学计量,同时辅以对主要文献的内容分析,梳理和诊断了民众灾害意识研究的国内现状与发展趋势。结果显示:(1)民众灾害意识研究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涉及学科领域宽广,呈现明显的多学科、跨学科特点;但相较其它灾害研究论题,特别是围绕灾害风险的研究而言,发文量偏少,关注度偏低。(2)已有灾害意识研究大体可分为“灾害意识调查测量、灾害意识提升的正规教育路径、灾害意识提升的大众科普宣传、自下而上民众及基层层面减灾与灾害意识、自上而下政府层面减灾对策与民众灾害意识”等五大方面,但整体而言,研究深度上这几大方面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从灾种背景来看,以围绕地震和气候/气象灾害的研究相对集中。(3)民众灾害意识研究呈现如下总体发展趋势:(1)研究内容不断细化、深度不断加深,百花齐放态势明显;(2)与减灾实际需求特别是民众与基层需求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科学研究的政策/对策诉求突出;(3)宣传教育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气候/气象灾害则是当前的热点话题。最后针对以上现状与趋势,提出了几点急需的研究建议。
张腾飞苏桂武齐文华魏本勇裴敏超
关键词:科学计量学CITESPACE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