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延明
- 作品数:77 被引量:256H指数:8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文学更多>>
- 北宋开封府城厢坊管理制度研究——兼论北宋禁军在京师治安管理中的作用
- 2018年
- 北宋京师东京开封府,是宫城、里城、外城内三重结构;实行厢坊制,该制源于唐代以坊墙相隔、封闭式为特征的坊市制,至宋代坊墙倒塌,才演变为里城、外城划分厢、坊二级基层行政管理单位,实施以厢统坊的新的城市社会治安管理体制。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开封府新、旧城里行政区被划分为八厢,由勾当左、右厢公事等分管;军巡区被划分为十二厢:左军厢共七厢(包括城东三军厢),右军厢共五厢,左、右军事厢设左、右厢巡检,由殿前司侍卫亲军马、步军四厢都指挥使分管。应该说,开封府并不存在"军队巡厢向都厢转化"的问题,而是在以厢统坊的格局下,分别采用左、右厢公事行政管理系统与禁军巡检系统两个管理系统,而禁军管军辖下都巡检,在维护京师社会治安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龚延明
- 关键词:北宋禁军
- 岳飞是“精忠”还是“愚忠”辨析被引量:5
- 2002年
- 岳飞之忠 ,是尽忠报国的“精忠” ,还是对皇帝无限忠诚的“愚忠” ?是长期争论不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量史实的辨析 ,证明岳飞是“精忠” ,对宋高宗既有“忠”也有“斗” ,不存在“绝对忠君”
- 龚延明
- 关键词:宋代
- 唐孝廉科置废及其指称演变被引量:13
- 2012年
- 唐代科举,在中国科举史上,属初创阶段,制举与常科科目设置尚不稳定。有存汉察举遗风者,有沿隋制者,有创置者,科目名目众多。在科举考试取士的不断实践摸索过程中,一些科目被淘汰,一些符合王朝官僚政治用人要求的科目,如常科的进士、明经,制举的贤良方正、经明行修、直言极谏等科则保留下来。因此,一些行用较为短暂而被淘汰的科目,在历史载籍中或语焉不详,或因时代变迁称谓混淆,使后世难以识其真面目,并致产生一些误解。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关于唐代“秀才科”废存的争论,就是一例。①本文要讨论的是唐前、中期曾施行而后期废罢的“孝廉科”。从目前有关唐代科举研究的论著看,关于“孝廉科”的看法颇不统一。在唐代科举研究日益深入的今天,似有必要对孝廉科的本来面貌予以探究,以帮助今人了解唐代史料中出现的孝廉科出身人究竟归属何科目及第,并期有助于厘清唐代科举科目设置演变的轨迹,为唐代科举史研究提供新的学术成果。
- 龚延明
- 关键词:唐代科举孝廉指称科目设置科举研究科举考试
- 明代三级科举录的文献价值——以天一阁藏明代《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为中心被引量:2
- 2016年
- 中国一千三百年科举史,明以前留存下来的《登科录》仅《绍兴十八年进士登科录》、《宝韦占四年登科录》和《元统元年进士录》三种,而明代保存至今的《登科录》据统计有58种,其中天一阁独家所藏明代《登科录》就有41种。且迄今为止,未发现唐、宋科举时代的会试录和乡试录。而天一阁庋藏明代《会试录》38种、《乡试录》277种,《武举录》11种,《武乡试录》8种。这三级科举录共同构成研究明代科举制度最原始、最基本、最权威的文献。让天一阁珍藏明代殿试登科录、会试录、乡试录,通过修复、整理、出版,面向社会,流动起来,为广大读者服务,最大限度地实现其宝贵的学术价值,这是学术界的呼声和期待,也是文物图书馆业界的使命与担当。
- 龚延明
- 关键词:明代
- 职官制度学养与出土文献整理——以新出土唐、宋两方墓志释读为例
- 2011年
- 新近出土的唐、宋两方墓志《唐赵勔墓志》、《宋故尚书刑部侍郎解公墓志铭》的释文在涉及唐、宋官制方面有一些误读和不足,诸如对墓主和墓志起草人的官衔不予标点,将宋代本官阶和职事官混为一谈,将唐代职官术语视为官名,未能区别唐、宋职官正称与别名之异等等,致读者对墓主的一生仕履稀里糊涂,直接影响对出土文献的正确利用。年轻的文物考古工作者应加强官制学养,提高释读新出土文献的水平。
- 龚延明
- 关键词:出土文献职官制度
- 官制研究在文献学上的意义被引量:2
- 2002年
- 治史,离不开古文献.古文献,作为一切历史性的文字资料,今人利用它,必须通过阅读、鉴别、校勘,予以认真地整理,尽量恢复其原貌、明白其原意.
- 龚延明
- 关键词:文献学北宋前期语史学官制
- 评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被引量:1
- 2012年
- 进入2l世纪以来,科举学已日益成为一门显学。自2005年9月2日科举制废除百年之际,在厦门大学举行首届科举学与科举制国际学术研讨会以来,在大陆或台湾地区,每年都举行一次科举学与科举制学术研讨会。历届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人员,一方面是跨国学者多,如日、韩、越、美、德、英等国学者;另一方面是跨学科学者多,历史、教育、文学、哲学、图书、出版、文物考古等多种学科学的。
- 龚延明
- 关键词:科举文化科举学科举制
- 论宋代皇帝与科举被引量:4
- 2013年
- 综观20世纪以来海内外对宋代科举的研究,科举制度本身研究较多、较深入,其次,是关于宋代科举对社会的影响,即宋代科举与教育、文化、生活等研究也比较重视,成果日见增多。但是,对于科举的上游——宋代皇帝、政府,研究者却很少,尤其是宋代皇帝与科举的研究更少。下面分别论述述之,期以增进读者对宋代何以成为科举社会,两宋科举何以最兴盛、登科人数达十余万,成为一个空前绝后的科举社会的了解。
- 龚延明
- 关键词:宋代科举制度
- “教授”起源考被引量:1
- 1991年
- “教授”职称,始于何时? 近年出版的中国教育史专著,或含糊其词地说:“汉代大学教授通称博士”(王炳照等《简明中国教育史》页94)、“太学的教授称博士”(毛礼锐主编《中国教育史简编》页29)。依此,能说汉代已有教授官了吗?当然不能。所以,同样一个意思,在熊明安《中国高等教育史》,就用了另一种表达方法:“汉代官立大学的教师叫博士。”(见该书79页)。把“教授”与“博士”联系起来,推本溯源,似受到王国维的影响。王氏在他的《汉魏博士考》一文中写道:“汉博士皆专经教授,魏则兼授五经。”(《观堂集林》
- 龚延明
- 关键词:白鹿洞书院中国教育史五经书院制度九经资治通鉴
- 北宋西京河南府双重职能研究
- 2018年
- 北宋河南府为西京所在,构成府一级行政管理与含有宫城的京城管理的双重职能。这一特殊性,产生了河南府行政机构之外的留守司、分司等特殊的机构和与之相应的用人制度。从而就形成了不同于宋代诸路路属府级行政管理制度的陪京府管理运作的模式。论文分述了:一、西京及河南府的沿革,及其为北宋三陪京之首的建制。二、河南府的职官制度,自府长官尹、少尹、知府,府属判官、推官至左、右军巡院等,其设官分职大体与开封府同,但编制成员远逊开封府。三、西京留守司制度及所属留守机构,留司源自河南府城内有宫城,为皇帝行幸起居之所。西京不同于东京之处,即便皇帝不亲征,平时,仍置西京留守,然其守卫、修葺宫城职能,渐渐退化,逐渐成为安置贬官或退闲、优贤朝臣之地。河南知府兼留守,导致河南府行政管理具有双重职能的特点。西京留守司所属留司御史台、国子监,"粗有职事",多为安置退居二线重臣或与当轴有异见之朝官,具有实职与虚职两种职能。四、西京分司官,名为中央派出机构之官员,在宋代已蜕变为一种特定的通称官名。无定员。其职能为优容有功劳而疾病不能任事者,及有过犯的责授官,为闲职,乾领禄俸。宋代西京留守司与分司官,是宋代孳生冗官的一个病灶,但多少也发挥了化解朝廷激烈政治斗争缓冲器的作用。
- 龚延明
- 关键词: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