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玲
- 作品数:41 被引量:119H指数:6
- 供职机构: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135”重点人才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3例骨LcH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男性,1例女性,发病年龄7~12岁(平均8.7岁)。病变部位分别位于肱骨、胫骨及额骨;镜下示Langerhans胞异常增生,伴有数量不等的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白细胞及多核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提示,3例Langerhans细胞弥漫表达CD1a和s100。结论绝大多数发生于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预后较好。其预后与病变部位、累及范围、有无器官功能异常及年龄相关。
- 黄彩虹丁永玲丁志燕唐嘉阅周志华
-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免疫组织化学
- 胃癌组织中EGFR和COX-2表达的意义及其相关性被引量:16
- 2007年
-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环氧化酶-2(COX-2)的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因素的关系以及EGFR与COX-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61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20例癌旁组织石蜡切片中EGFR、COX-2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10例胃癌组织和相应的癌旁组织中EGFR、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胃癌组织中EGFR及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07%、59.02%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0%、25%(x^2=9.903,P〈0.01:x^2=6.972,P〈0.01);COX-2表达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和病理分化程度有关(x^2=6.333,P〈O.05;x^2=5.588,P〈0.05;x^2=8.826,P〈0.01;x^2=5.653,P〈0.05).EGFR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f=10.648,P〈0.01;x^2=4.150,P〈0.05).EGFR与COX-2表达呈明显相关(r=0.316,P〈0.05).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EGFR及COX-2的蛋白表达高于癌旁组织(35.89±12.50vs15.14±2.15,P〈0.01:51.29±23.42vs27.65±7.42.P〈0.05).结论:EGFR、COX-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EGFR、COX-2的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密切有关,COX-2表达与EGFR显著相关.
- 肖炜明施瑞华丁岩冰龚卫娟丁永玲薛艳
- 关键词:胃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实性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临床病理观察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实性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3例实性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相关标志物.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WSR1基因融合情况.结果 临床特点:3例患者,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9~12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分别位于左前臂、左膝及背部.肿块均完整切除.病理检查:肿瘤最大直径1.6~4.5 cm,境界清楚,切面灰白、灰黄或灰红,质实.镜下观察:瘤细胞呈组织细胞样,实性片状排列,均有较厚的纤维性假包膜及周围淋巴、浆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3例均表达波形蛋白、CD68,均不表达S-100蛋白、CK、CD34、CD31、平滑肌肌动蛋白、CD35、CD21、CD30.2例表达CD99,其中1例还同时表达结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显示EWSR1阳性.结论 实性型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是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一种亚型,属于交界性病变,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和EWSR1基因检测十分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 王正范钦和王坚丁永玲
-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组织细胞瘤恶性纤维
- Syndecan-1、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yndecan-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口腔黏膜癌变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yndecan-1和MMP-9在50例口腔黏膜鳞癌、8例不典型增生组织、8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yndecan-1表达的阳性率为54%(27/50),显著低于不典型增生组和正常黏膜组织组;MMP-9表达的阳性率为92%(46/50),显著高于不典型增生组和正常黏膜组织组;Syndecan-1和MMP-9的表达与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关系,与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Syndecan-1与MMP-9表达在口腔癌呈负相关(r=-0.492,P<0.01)。结论Syndecan-1与MMP-9的表达与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的增殖、浸润和转移有关,检测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中Syndecan-1与MMP-9的表达对判断肿瘤进展及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 常财旺郭军叶金海宋晓萌谭赵云宋晓陵丁永玲吴煜农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
- 眼眶孤立性纤维性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眼眶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结合文献对4例眼眶SF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 4例眼眶SFT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6岁(37~57岁);左眼2例,右眼2例;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球突出及视力下降。光镜下SFT主要由梭形和类圆形细胞组成,呈无结构性生长,部分排列成束状、车辐状、席纹状等结构,间质有多少不等的胶原纤维沉积,密集细胞区和稀疏细胞区交替分布。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4和vimentin均(+),2例bcl-2和CD99(+)。随访1例3年后再次复发,1例远处转移并死亡。结论眼眶SFT是一种少见的具有形态多样、无特殊组织构型及多少不等胶原纤维特征的间叶性肿瘤,对其确诊必需结合临床特征、病理形态及免疫表型,且需与眼眶其他软组织肿瘤相鉴别。SFT的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料,肿瘤的形态与生物学行为不相关。肿瘤完整切除是预后良好的因素,对所有的SFT必须进行长期随访。
- 黄彩虹丁永玲丁志燕刘爽
- 关键词:眼眶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免疫组化
-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学观察被引量:12
- 2005年
-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7例SFT病例进行大体观察、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En V ision二步法标记,观察V im、CD34、CD99、bc l-2 Des、SMA、HMBE-1、CK、S-100蛋白在SFT组织中的表达。结果7例SFT分别发生于胸腔、腹腔、纵隔、眼眶及胸壁软组织,临床表现为肿块压迫所致的症状,肿块1.5 cm×1.5 cm×1 cm^20 cm×20 cm×18 cm,光镜下肿瘤细胞由长梭形细胞构成束状、编织状排列,间质内有多少不一的胶原纤维,无特殊的组织构型及形态的多样性为其组织学特点。免疫表型:CD34、V im、CD99均为弥漫强阳性,bc l-2 5例阳性,Des、SMA、HMBE-1、CK、S-100蛋白阴性。结论SFT是一组形态多样、无特殊组织构型及有多少不一胶原纤维的梭形细胞肿瘤,其特殊的免疫表型,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但SFT的确诊必须结合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共同完成。SFT的生物学行为取决于其组织学形态和肿块的大小及生长方式,完全切除肿块者预后较好。
- 丁永玲黄彩虹周洁朱忠信李家驭
- 关键词: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
- 多功能超声波组织处理仪在常规标本批量快速处理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环保型超声波组织处理试剂应用于新型多功能超声波组织处理仪(JYCL-2超声波处理仪)对常规中、小型病理标本进行快速批量处理的制片效果.方法:收集各类呼吸道、消化道、耳鼻喉及膀胱等内窥镜活检组织标本;胸膜、肝脏、...
- 周洁丁永玲刘爽万晓洁
- 成人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尿崩症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1例被引量:2
- 2013年
- 患者男性,45岁。因发现双侧腋下及阴囊皮肤多个结节1年入院。血常规及生化检查正常。B超示:双侧腋下及阴囊多个结节,直径0.5~1.9cm,界欠清;甲状腺右叶占位,
- 黄彩虹丁永玲丁志燕唐嘉阅诸林海
- 关键词:乳头状癌组织细胞增生症朗格汉斯细胞尿崩症病例报道
- 肺大细胞癌病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6年
- 按照2004年WHO肺癌分类定义,大细胞癌是一类缺乏小细胞癌、腺癌或鳞癌分化的细胞和结构特征的未分化非小细胞肺癌,至少包括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淋巴上皮瘤样癌、基底样癌、透明细胞癌、大细胞癌伴横纹肌样分化等多种类型,是个典型的"垃圾箱",显然这一组织学分类已经无法满足患者个体化治疗需求,迫切需要对传统意义上的大细胞癌进一步精确分型。近年来,随着一些新的免疫标记及分子学检测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大细胞癌可以根据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进一步细分为腺癌、鳞癌或腺鳞癌等,证实了形态学上的大细胞癌本质上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肿瘤。这些突破性的研究进展对大细胞癌的传统定义提出了挑战,并对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价值。本文现对大细胞癌在病理诊断、免疫表型分型和分子学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梳理,总结出更加合理的大细胞癌病理诊断模式。
- 王艳芬王正丁永玲
- 关键词:肺大细胞癌免疫表型基因分型分子遗传学病理分类
- 原发性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一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1例原发性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标记和电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于回肠末端。组织学上,病变位于黏膜下,周界不清,明显浸润性生长,见淋巴结转移。肿瘤组织主要呈弥漫片状、巢状排列,其间散在多核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分布疏密不均。肿瘤细胞形态相对一致,呈短梭形、卵圆形,胞质丰富,透亮或略嗜酸。免疫组化标记显示,肿瘤细胞弥漫阳性表达S-100,破骨样巨细胞表达CD68,Ki-67增殖指数约20%。电镜观察显示瘤细胞内未见典型黑色素小体和神经内分泌颗粒,破骨样巨细胞则具有组织细胞分化。随访结果显示患者于术后21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胃肠道透明细胞肉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肿瘤,具有高度侵袭性,预后差,对该肿瘤确诊依赖于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相结合,且需要和其他肿瘤如转移性透明细胞肉瘤、上皮样胃肠道间质瘤,伴破骨样巨细胞的平滑肌肉瘤及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等鉴别。
- 周洁王艳芬丁永玲
- 关键词:胃肠道免疫表型分型超微结构